秒书屋 - 修真小说 - 不可思议的山海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章 丰穰之鸣

第一百五十章 丰穰之鸣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看书领现金红包!

    不过,虽然夸下了海口,但是这些零件的构造原理,却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够融汇贯通的,扇车的构造,对于如今的山海木工界来说,无疑是较为复杂了点的。

    丹朱憋着一口气,话都说出去了,脸都挂在门上了,这明天要是拿不出来,自己的名头还要吗?

    扇车是一种粮食清选工具,通过快速扇轮转动产生气流,清除谷物中的糠秕。扇车属速度型离心式鼓风器,工作效率远高于扬扇、簸箕等。

    《急就篇》云:“碓硙扇隤舂簸扬”,说实话,这句话里的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结合到一起就有一种不认识的感觉.....

    半敞式扇车将扇轮夹于两箱板之间,轴位于中间高度或置于箱顶,后来则出现了更先进的封闭氏扇车,它将扇轮封在箱内,进风口位于轴部,箱内气流顺应离心运动方向;并将出风口收缩,防止气体漩涡回流,又提高了出风动压,将糠秕输送得更远.....

    丹朱突然觉得这是一次挑战自我,更是一次证明自我的机会。

    帝放勋之所以不喜欢丹朱去搞木工活计,尤其是造船,就是因为在放勋看来,大海很大,四海很远,一叶扁舟哪怕造的再大,对于大海中的波涛来说也不过是卑微的虫子而已,一片浪头就能把船舶掀翻,而大人国可以制造的船舶,对于中原来说,实际作用实在是太小了。

    有什么用?土地这么广袤,物产也很丰盛,家门口的事情都没处理完了,学大人国去出海,这不是有病且找死吗?

    大人国船翻了,人家还能徒手游泳到东夷边上,中原人船翻了,那就没有然后了。

    没事向大海上跑干什么?船舶能渡过大江大河已经可以啦!不论怎么造,就是一块大木头而已,有啥技术含量?

    会飞的神人不需要这东西,不会飞的人更不需要这东西,这东西哪里有什么存在意义?

    但丹朱不觉得这样,大海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即使是在大河,大江之中,坚固的船,拥有高机动性的船舶,也能够及时拯救很多人。

    扇车,同样是出现于西汉时期的农业器械。

    “这里面有个斗.....我看看.....”

    丹朱仔细研究那张木板,同时开始准备木头,他拿出自己的工具,开始在自己的住处敲打起来,当然让他比较惊喜的,是妘载手里的一个玩意。

    这是我没有见过的,船新版本的蚌镰吗!这就是“锯”!?

    强化加二十?!

    这东西在丹朱看来不下于一个史诗神器,至于原本的石质蚌镰,那就是一个两金币买的银鳞胸甲,曾经很好,但现在已经是个烂货.....

    “阿红啊...你在干嘛.....”

    赤松子看到门口上挂着一个竹牌。

    “制器勿扰?”

    赤松子立刻明白,恐怕是妘载给丹朱看了什么东西,这两个人今天早晨已经互相接触过了。

    部族里面,正在往谷仓里运送粮食,谷仓自然是建在高地上的,并且周围的排水渠也是早就弄好了,一年之中有很多时间,许多事情,不需要妘载的特别嘱咐,族人们在经历过水渠水沟的方便后,自然会在高地上,在重要的地方,开挖这些设施,防止雨水浸透入谷仓中。

    高大的谷仓,储存着沉甸甸的粮食,那些空空的石缸居然装不下了,老族长都笑的合不拢嘴了,没想到之前凿的三十口大石缸,现在放满了不说,还有更多的粮食,在源源不断的塞进来!

    “凿的数量还小了呢!早知道就多凿点了,可惜时间不够啊!”

    “把那些没弄完的都拿来,浅一点就浅一点,回头再凿!”

    老族长叫人把那些没弄完的,还在凿砸的宽大石缸搬进来,粮食不断向里面倾注,到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弄点土打成土台,把装满粮食的兽皮口袋囤积在上面。

    而其中最大的一口缸,是老乌龟的几片龟甲所打造的,里面至少能盛五千石粮食!

    赤方氏的耕地开的很大,大部分都是用了堆肥法,足足数个月,大家都在地里耕作,加上石牛拉犁不知疲倦,幸亏有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才能满足如此多耕地的工作需求。

    但即使是如此,也依旧有很多土地,是广收薄种的,那是因为实在是照顾不过来,而当抽出手的时候,最佳的翻耕时间又已经过去,不好再弄了。

    龟甲缸里放的全都是豚子耕作的那块土地的粮食,满满当当,几乎都溢出来!

    “一株稻谷所获七百余,豚子耕作的那块土地,一株更是千三谷粒!这简直是.....”

    老族长咂舌不已!

    妘载曾经和黄堪山说过,合力利用地,水,种植法,一亩产量中,说不定能出现一谷千粒的情况,而如今,这一幕,同样被蘖芽,菁华,?芦的战士们看见了。

    百荒芪和黄篱阴两个人头挤在一起,拿着一株又大又肥的稻谷,这是他们从地里摘回来之后,特意留着的,此时正派人送回三山四野去了。

    “告诉巫,赤方氏今年真的大丰收了,这一株稻谷上,有一千三百粒谷!我们以前的时候,一株谷上面能出二三百已是天幸!”

    这几乎翻了五倍多!

    而芦槁也拿着一株谷穗,让?芦氏的战士带回造里之野,因为?芦氏是渔猎为主,耕作为辅助,不过老巫师表示过,如果再过些年,说不定要放弃渔猎改为耕作,主要是看造里之野的水脉流向问题。

    而如今,跟着赤方氏走,即使转渔猎为耕作,也不会出现在刚刚改变的时候,陷入经验不足而颗粒无收,亦或是吃不饱饭,导致族人怨声载道的情况了。

    总之一句话,坚定路线,跟着赤方走,有粮食,有丰收。

    “赤方划分亩地,亩产三石有余,良地乃五石之上,年之岁收......几无可计矣!”

    三山四野的战士们,在拿着这些简牍送回去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历朝历代的亩与石是不同的,最著名的,唐之一石相当于汉之三石,战国初年一石半的粟,折合后世是九斗。秦国在郑国渠边上的土地中,一亩地可收粮食一钟,而一钟是六石四斗,折合后世亩产三石八斗四升,这也是为什么说郑国渠,都江堰,肥巴蜀之地,铸天府之国的原因了。

    赤方氏因为靠近大泽,阏之泽的水并不像是洞庭湖一样深邃与浩瀚,是喜静不喜动的大泽,而今年修筑水渠的速度并不快,并没有郑国渠,都江堰这种大工程。

    但是该有的一些基础水利设施,像是水车这种,已经修筑完成,早早加入到灌溉行列,虽然原始且不耐用,但不必担心,因为赤方氏现在有了一位中原来的高级木工师。

    最大的工程,也就是大羿参与修筑的拦泽土坝了。

    不过因为各种农具以及堆肥,沤肥等方法的出现,加上有效避免了虫害,以及得到了丰收之兽的加持,赤方氏还是达到了在山海之中,不可思议的亩产量。

    亩产三石七斗九升,这是后世的计算量,已经完全达到了战国中秦国巴蜀之地的水平,而秦国的水准,即使是到了西汉,东汉,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明年,等到那真正的,大水渠修筑完毕的时候,这个产量还会继续提升!

    靠近水流的,灌溉之田的生产量,远远高于没有灌溉的田地,一般在二至五倍左右。

    对于妘载来说,亩产二三百斤,这是古代盛世时才有的景色,今年是一个惊喜,虽然和后世的亩产随便上六七百斤,甚至动不动要以公斤计算,乃至于三千余市斤来说,还有很大差距....

    可南方的大片土地都没有开发过,地力之充沛,是难以想象的!现在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这里,终究是有神力与法术的世界啊!生产力不够,神力来补!

    而豚子耕作的那片土地,更是亩产在五石以上!

    地中自有千钟稻!

    而他们相信,之前已经学了堆肥法的自家部族,在今年,即使没有赤方氏这般大的丰饶,也一定比起往年要好的太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