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玄幻小说 - 寒门之士[科举]在线阅读 - 寒门之士[科举] 第3节

寒门之士[科举] 第3节

    因而,孙夫子限定的时长已经过去了大半,堂中还未交的只剩柳贺和另外一名九岁的学童。

    其他学童看向柳贺的目光已经古怪了起来。

    “这柳贺当真是秀才公的儿子?”

    “没听夫子说吗?他到现在才读了《论语》和《大学》,《孟子》都未曾读。”

    “莫非夫子考校的《论语》他也未熟读?”

    否则很难解释柳贺过了这许久都未曾交出文章。

    不仅是堂中其他学童这般认为,孙夫子面色也有些不太好看,若是柳贺不曾学《论语》,那也只是他学业不精罢了,可若是柳贺欺哄于他,那就是品德的问题,于读书人来说,那是大忌。

    好在柳贺没让孙夫子继续等,他去交文章的时候,孙夫子已经将其他人考校完毕了,此刻正摊开竹纸,只见《为政》篇24章一字不漏,字体虽称不上华丽秀美,可一字一句都不见潦草。

    孙夫子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他接下来问柳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何解?”

    “以德引民,以礼化人,民众方有廉耻之心,且能纠其不端。”

    孙夫子所问的这一句,其实是《为政》篇中的一个对比句,上一句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两句联系起来更好理解,意思是,用政令和法律来整顿百姓,百姓只想着免除刑罚,却不会有廉耻之心,而用道德和礼仪来引导百姓,百姓有了廉耻之心,才会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何意?”

    孙夫子又问了柳贺两句,柳贺语速虽不快,却能将文章意思解释得透彻,其中还涉及《论语》其他篇章的文句,柳贺能够触类旁通,以一推二,在态度上可谓十分认真。

    柳贺拿了默写的文章去,又拿了文章回,孙夫子的戒尺没能在他身上派上用场,在通济社学的一众学童中,这已是一件相当令人瞩目的事了,柳贺回到座位之后,他身边一个身形发圆的学童靠过来:“柳贺,我是纪文选,你舅公住在我家后门,你记得我不?”

    柳贺当然早就忘光了,不过纪文选也不介意,他家是纪家村的富户,他本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今日挨孙夫子戒尺的学童中就有他一个。

    纪文选主要是来和柳贺攀交情的,以便柳贺在夫子今后的考校中给他行个方便。

    柳贺点点头,他在学堂里没有熟人,正需要纪文选给他指点指点,下午的课业结束后,柳贺听着纪文选一路念念叨叨,说孙夫子授课的习惯,说通济社学近几年的考评成绩,在丹徒县内并不出众,丹徒县作为镇江府下辖三县之一,科举成绩上往往稍逊金坛、丹阳二县一筹,在南直地界,镇江府也难与苏松二府相较。

    总而言之一个字:难!

    大明朝的社学上到下午5

    点,也即酉时,春末夏初的时节,回家的路上天还亮着,不过镇江多丘陵,回家这一路上上下下,加上沿途有雨,柳贺的鞋已经湿了。

    到家时,纪娘子已是将饭菜做好,柳贺上了一天学,肚子早已饿了,他把桌上饭菜扫了大半,纪娘子忙说:“慢些吃,锅里还有。”

    柳贺一方面是上学费神,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正在长个子,饭菜里油水少一些,扛不住饿,他也不挑,但是量还是要吃足了。

    纪娘子和柳贺说,她又多接了一份活计。

    “娘,等儿子练好字,就去接份抄书的活做一做。”

    纪娘子虽说有柳贺这个十三岁的儿子,可她今年也只有三十岁罢了,和柳贺上辈子的年纪差不多,柳贺骨子里毕竟还是成年人,让纪娘子辛苦养自己这事他实在做不到,不过读书科考注定了他很难在别的事情上分神,只能找些抄书的活儿先干一干。

    “我儿不必费神,有这份心为娘就满足了。”

    柳贺不由更刻苦地练起了字。

    今天夫子课上讲述的《千字文》让他获益匪浅,柳贺在学习上还是有天赋的,他脑子转得快,但不管怎么说,一下从白话文过渡到文言文还是有难度的,他高考的时候语文虽然也有文言文,可就一个选段而已,不像现在,他手头的各类书全是文言文版本,柳贺完全没有入门,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去写文章了。

    他把记下的《千字文》释义带回了家,这一世他记性极好,课上所讲的内容已经大致背了下来,他一边默记着释义,一边去翻《千字文》涉及到的其他古籍。

    比如“闰馀成岁,律吕调阳”的前一句就出自《尚书·尧典》,柳贺就去翻《尚书》中的这一篇,将全文读下,他之前将柳信的藏书列了个清单,四书五经包括注疏都列在其中,遇上不懂的地方,他就去翻参考书。

    夜晚的时间飞速流逝,书房内的烛火依旧亮着,屋外却已是一片漆黑,这是和上辈子加班之后截然不同的夜晚,万籁俱寂,只有虫鸣声徐徐,柳贺看书看得倦了,推开屋门,一片凉风吹来,他用水拍了拍脸,将书放到一旁,铺开纸,继续练字。

    此刻正是练字的好时机,天地之间仿佛只有他一人,柳贺心中既已定下计划,他自然会按计划一丝不苟地行进。

    今日他从《孟子》练起,一边写字一边看书,不知不觉间,一张纸已被写满,写足五张之后,柳贺再将今日所练之字与前几日进行对比,确实有进步,几张字写下来,他也觉得手腕发酸,这是力气用得太多的缘故。

    习完字,柳贺烧热水泡了会脚,感觉久坐的身体稍稍舒畅了些,不过在这古代洗澡还是件麻烦事,洗一回得忙活很久,天暖了倒是还好,天一冷,一不小心人还会冻着。

    他入睡前又看了两篇文章,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虽然娱乐活动不多,可至少在这晚上,他不会睡到一半被电话叫到公司加班,也不用接受上司随时随地的联络,日子虽然慢,倒还是挺舒适的。

    ……

    进入社学之后,柳贺的生活渐渐固定了起来,白日去社学读书,晚上回家自己读书习字,不过两个月余,柳贺只觉自己进步飞快,他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他处在文言文的环境当中,加上他本身对孙夫子讲授的内容足够敏感,孙夫子课上讲述的圣人之言,对方提到时,柳贺便会回忆它来自某书的某篇,若是他毫无印象的,柳贺便会将这句话抄下,回家再去书中查实。

    柳信的藏书已被他看完了大半,四书他已经背完,速度堪称飞快,前一月里孙夫子还在考校柳贺《论语》和《大学》二书,但最近几日,柳贺已经带着《中庸》《孟子》二书求他解惑,孙夫子原本已经惊诧于柳贺的速度,他却不知,不仅是四书,柳贺家中的四书集注也已被他翻过了

    。

    从时间上说,柳贺花费的精力比当年备战高考还多,何况高考涉及的科目有五门之多,科考却只考四书五经,虽然典籍浩如烟海,可大明朝也有诸如《五三》之类的备考工具书,只需动脑思考,从多个角度考虑,学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柳贺,明日我爹去县城谈事,你可愿与我同往?”

    “县城?”柳贺没有犹豫,“我与你同去。”

    在社学读书两月,柳贺和纪文选倒是慢慢熟悉起来,纪文选性格属于疯狂输出的类型,社学里其他人都嫌他聒噪,只有柳贺,任凭他说什么,柳贺只管在一旁读书习字,纪文选一点都影响不到他,两人反倒实现了和谐的平衡。

    纪文选性格里有些爱炫,比如炫家中在县城有宅院,又炫县城里新出的笔墨,拉仇恨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是以他想作弊都无人理睬,柳贺虽然平时理他,却也只是提醒他别忘了夫子的课业,到了夫子考校的日子,他通常不会帮纪文选。

    夫子那戒尺乌漆麻黑的,或许是打手板打得多了,戒尺仿佛裹了一层油一般,色泽更是醇厚,加上孙夫子用戒尺从不心软,柳贺一点也不想尝试手被打肿的滋味。

    既然可以乘纪家的顺风车,柳贺自然也不客气,他想去县城,主要是去书肆看看新书,了解一下县城的风貌,毕竟他穿越已有数月,却连镇上都没去过两回。

    第5章 书肆

    第二天一早,柳贺按与纪文选约定的时间出了门,天空刚泛起了鱼肚白,纪父的马车已经到了下河村与纪家村交界之处,下河村距离丹徒县城并不算远,不过村里人无事并不会常跑县城,只有纪家这样在县城有产业,或是柳信那样的生员才会常去县城。

    纪父与纪文选不同,一看就很踏实勤干,听说柳贺想去书肆看书,他便告知柳贺,县城有三间书肆,县学旁的那间最大,也最受生员士子们追捧。

    等马车一路赶到了县城,柳贺下车之后直奔书肆而去,纪文选倒是想各处逛逛,被纪父按着同柳贺一同看书。

    县学旁的那间书肆果然最大,书肆旁就是丹徒县的县学,县学原先的位置在城西儒林里,到了嘉靖元年,因县学占地狭窄,提学御史萧鸣凤主张将之迁到了寿丘山南麓,柳贺恰好在柳信的文章里看到了这段故事。

    他对萧鸣凤这个人也有印象,因为他也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备选之一,兰陵笑笑生的身份从古至今一直是个大谜团,《金瓶梅》成书之后,大明的才子们被怀疑了个遍,但到现代都没有一个定论。

    “柳贺你真是书痴,来一趟县城非得往那书里钻。”纪文选不由抱怨道。

    柳贺却绕着寿丘山行了几步,他前世也是苏省人,大学之前还在镇江住过几个月,可他对镇江的了解却仅限于三山,却不知寿丘山,纪文选却比他熟悉得多,毕竟镇江府这块地方眼下虽不如同在江南的苏松嘉湖,却也是出过皇帝的,宋武帝刘裕就是在这里起家、进而建立南朝刘宋。

    纪文选读书不勤,说起八卦来却头头是道,柳贺从县学外走到书肆的这几步路,他已将刘裕和几位老婆的趣闻和柳贺说了一遍,柳贺不由瞅他:“背《幼学琼林》时怎不见你那么有记性?”

    纪文选:“……”

    他挨夫子打的手又在隐隐作痛了。

    揭人不揭短,这样的道理柳贺竟不懂。

    两人入了书肆内,书肆名为清风书肆,因为此地原先有一座清风书院,是为纪念范仲淹而建,清风书院此后并入丹徒县学,书肆反而以清风为名。

    书肆内满是书墨的味道,面积是柳贺家的好几倍大,有足足两层,既有四书五经的各类注疏,也有今人的科举备考大全,比如新鲜出炉的嘉靖四十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录和四十一年壬戌科会试录,当中的程文备受士子追捧,柳贺进书肆的这一点时间,已有几位身着襕衫的士子掏钱买了。

    对柳贺来说,现在看乡试录和会试录还为时过早,但嘉靖四十一年这一刻的会试他却很有印象,翻开会试录,果然,状元徐时行,榜眼王锡爵,徐时行就是后来的内阁首辅申时行,可以说,这一科着实出了不少名人。

    柳贺对书肆里的各类书十分好奇,看到几本感兴趣的,他就必须翻着看两眼,柳贺记忆力好得格外出奇,说是一目十行也并不夸张,他手里银子毕竟有限,必须花在刀刃上,若是买了一本毫无用处的,柳贺自己都会心疼。

    书肆里的伙计打量了柳贺一眼,见他只看不买,也就没有了打招呼的兴致,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柳贺选了半天,挑中了一本注疏和一本程文集,不过他并没有急着付钱,而是不急不忙地又逛了起来。

    书肆里话本也有不少,不过柳贺对小说兴趣不大,反倒是纪文选在话本前逗留许久,大概是怕买了话本回去挨骂,他付过账后就将话本揣进了兜里,腰背还特意挺直了些,他衣着本就宽松,这下还真看不出一点异常。

    书肆另一角则是留给了镇江府的名人著书,丹徒县是附郭县,与金坛、丹阳二县不同,府内的动向丹徒县城内知晓得也比其他二县要快一些,柳贺粗略一览,书角里有杨一清的《石淙诗稿》,还有茅坤的《唐

    宋八大家文钞》,放在今天,那都是正x级领导的出书。

    柳贺在书肆里待了一个时辰,这才付了两本书的钱,书肆里另外还有毛笔和竹纸,他又买了些。

    “四百一十七文。”掌柜拨着算盘,头也不抬。

    “可否便宜些?四百文如何?”

    “四百一十文。”

    “再便宜些。”

    掌柜这才抬头看了柳贺一眼,清风书肆靠近县学,县学的生员们几乎不还价,毕竟对书生们来说,还价这种行为过于市侩,不够斯文,家境贫寒的廪生们买得少些,附生们买起书来却是按两计价,书肆内的精装书就是这么卖出去的。

    当然,柳贺买的是平装书,毕竟他关注的是内容而非包装,如果可以的话,柳贺恨不能买几本二手书,这样价钱又能便宜一些。

    掌柜被柳贺磨了半天,最终,书和纸笔以四百文成交,柳贺付了钱,却稍稍往柜台后靠了靠:“掌柜,你这店里可有抄书的活计?”

    “没有。”掌柜笑道,“我这书坊有书卖,却没有书要抄。”

    明代印刷业已经相当发达,书坊内的书只愁卖不出去,却极少有畅销到需要抄的。

    柳贺不死心又问了两遍,可惜掌柜却依旧只答没有,他只能依依不舍地往外走,可还没走到门口,就见书肆里冲进来一人:“掌柜,可有佣书人?我自京中借了本好书,几日之后就要归还,速速替我寻一位佣书人?”

    “景相公,我这书肆并无佣书人,即便是有,也只会抄书肆内的书。”

    拥书人即抄书人,早年间印刷业还不发达的时候,书手是一份专门的工作,可眼下,除了科举试卷需要誊录用到大量的书手外,其他地方需要用书手的并不多。

    景相公眉头顿时一皱:“眼下我有两篇文章要作,否则也不会如此忙乱。”

    柳贺又转身回去了:“这位相公,能否让在下一试?”

    掌柜口中的景相公将视线投向柳贺:“你是何人?”

    “在下是通济社学的学童,父亲曾是县学生员。”

    在这大明朝,相公是秀才的称呼,举人则称老爷,最早时,相公是宰相尊称,此后普通官吏和读书人都可称相公,慢慢地,相公也成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因而有人直言,男子刁钻,他再普通不过一人,偏偏享受和宰相一样的待遇。

    就像先生这个称呼是否该用来形容女性一般,行业内的顶尖女性才能被尊称为先生,而随便一位普通男性就可被称为先生,很显然,这也是待遇的不同。

    景相公问清了柳贺的身份,知晓他是柳信之子,语气也和缓了些。

    他同是丹徒县学的生员,不过与柳信出身农家不同,景相公是官宦人家出身,有远亲在京中做官,近几日他那远亲归家探亲,带了几本时文集,他不能开口去要,只能借,可再过几日那位远亲就要返京,他想将时文集抄一遍也来不及。

    “不是不可,只是这书不能有一丝错漏,你的字也须得清晰可辨才行。”

    “愿一试。”

    练了几个月的字,柳贺可以说是下了苦功,此刻恰好有纸笔,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一行诗句,虽不是多么秀逸俊美,可笔力刚劲,倒是比景相公想象中更好一些。”

    “七日之期,你可能抄完?”

    “尽力为之。”

    这本时文集约有两百页,每页一百字,景相公给柳贺开出了一千文的酬金,这个费用给得着实不算高,毕竟眼下纸笔贵,一千文也仅够买千张竹纸罢了,但若是吃饭,在猪rou一斤不到十文的年代,一千文足够他吃rou吃到撑。

    柳贺接下了这本时文集的抄写工作。

    不管怎么说,能赚钱总是一件让他兴奋的事,他进社学两个多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