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86节
书迷正在阅读:心动浮动百年、反派以才华服人[快穿]、时空外的黎明 Ⅲ 命与运中的沦陷之爱、时空外的黎明 Ⅱ 维雅纳 凛冬之战、捡来的恋人是恶魔[西幻]、穿成反派的早死白月光、时空外的黎明 Ⅰ 烈火灼原 跃上狼背、苟在修仙世界三百年突然发现自己是最强、穿成恶毒女配后被男主们偷听心声、惑乱(1V2)
天子毕竟还未亲政,心机并不深沉,对李太后的话,他一向言听计从,但在他心里,柳贺为人宽容谨慎,并不似张居正那般。 “今后朝事我不再过问,但钧儿你需得记住,你是大明天子,大明天下在你手中,不容旁人觊觎。” 李太后虽请了张居正主导朝政,但她心中对张居正并不十分放心,尤其这几年来,张居正行事愈发没有分寸,以致天下人只知张居正而不知天子。 张居正她能忍得,毕竟天子年幼,主弱臣强之事史书上也并不鲜见。 可她却不能容忍有第二个张居正出现。 …… 李太后既愿意放权,文官们的声息便小了些,沈和受了处罚,跟随他的东厂番子也各有处置。 《育言报》也重新办了起来,不过文卷有毁损,不得不延误了一两期。 张居正一日将柳贺召过去,告知他,此次太后虽放了权,可天子心中恐怕会有芥蒂。 虽太后将权赋给了天子,但这并非她主动放开,而是朝臣胁迫所致,天子即便收了权,心中依旧对李太后有愧疚之意。 柳贺道:“弟子心中明白,但事有所为,亦有所不为,弟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育言报》遭祸。” 张居正点了点头:“这就是你的脾气。” 柳贺这性子,看着温和,可一旦他较了真,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张居正早已领教过了。 “太后既已不再问朝事,再看满朝文武之所为,我恐怕也要归政给天子了。” “恩师……” 张居正摆了摆手:“你不必多言。自将高新郑逐出内阁,我在首辅位上已有九年,这九年间,我不自夸为朝廷做了什么,但首辅的责任我已尽到。” 张居正在和徐阶的信中也表明了退意。 隆庆六年接掌首辅一职,他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之今日,朝中无甚大事,国库充盈,各地虽时有灾情,以朝廷之力这也能够挽救。 改革之始,张居正不知自己该在首辅位上留多久,及至今日,他觉得已到了放权的时候。 只是这话他并未对旁人透露,只告知了徐阶和柳贺。 “泽远,你也该做好准备。”张居正道,“此番你得罪了太后,但在天子那边,他应当十分信重你,但太后并非常人,你日后还须小心行事。” 柳贺隆庆五年进京以来,与张居正相识已有十年。 在他看来,张居正始终强硬,大明江山有他坐镇,便事事不必担忧。 想到历史上张居正过世后的种种,柳贺心中也有隐忧。 他只希望,若是张居正退去首辅之位,结局不会如真实的历史那般。 毕竟张居正对他处处提携,即便他待自己极严,也不是道德上的完人,可在柳贺看来,放眼整个朝堂,没有人比张居正更适合居于首辅之位。 张居正目光直视着他:“泽远,朝廷诸官员中,唯你最懂我之所为,张子维气量不足,申汝默魄力不够,若这二人为相,恐挡不住朝臣反对。” “一条鞭法与考成法已渐渐有了成效,若非如此,我也不敢轻易将手中之权交出。” “可这天下并非我张太岳的天下,天下终是天子的。”张居正道,“只愿有朝一日,我若离开朝堂,你能替我护住些人,再将考成法与一条鞭法护住,那便足够了。” “恩师,弟子不愿恩师离开 朝堂。” 张居正摆摆手道:“纵观历朝历代,论薄情寡义之极者,无人能与皇家相较。泽远,你可还记得你初入朝堂之时?” 张居正倒是记得清楚,柳贺初入朝堂不久,不过是翰林院中小小一修撰,便敢和他说身后之事。 天子初登位时,张居正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抵不住柳贺这门生常常提醒。 他原先不在意,因为行改革之事时,他已做好了被百官及天子厌弃的准备,然而改革推进的速度却比他想象中快许多。 既然心愿达成,张居正就不得不顾虑身后了。 柳贺听得张居正提醒,不由道:“恩师,那时弟子对恩师之所为还有不解,今日已经明白了。” “你口口声声说不解,可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你倒是替我出了不少主意。”张居正笑道,“只是你那时不愿与我同流合污罢了。” “弟子……” “朝堂多凶险,泽远,日后你须得好自为之。” 柳贺道:“莫非是《育言报》之事令恩师萌生退意?” 张居正并未作答。 事实上,去岁柳贺主动归乡,张居正已想过放权一事,那是朝中舆论给张居正的压力也十分大,但他其实并不希望柳贺离朝。 这一年间,他也思索了许多。 以往他没有可信重之人,纵然申时行为考成法及一条鞭法出了力,但申时行为人过于谨慎。 谨慎并非坏事,可到了生死关头,以他的性子,必然是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自己发声的。 柳贺在扬州知府任上对付盐商,到了京城,削藩之事他敢于接下,面对太后,他也毫无畏色。 这便足以证明,他是可托付之人。 那么,有柳贺在朝中,张居正便不必担心一条鞭法与考成法无法延续,纵使天子执意要将这两法废除,柳贺也必然会从中斡旋。 此时不放权,又待何时? 杨廷和迎立世宗有功,却仍因大礼议一事被踢出朝堂,夏言人头落地,严嵩一手遮天,任首辅不过十五年罢了。 他任了九年首辅,自觉已竭尽所能。 天下焉有百年之首辅? 君臣相得或许难为,但也不必生怨。 第241章 上疏 《育言报》这事一过,柳贺依然安安静静当他的大宗伯,经此一事,礼部众官员对他倒是十分信服,毕竟他敢为了礼部的事找上天子。 沈和是冯保心腹,一般官员根本不敢得罪,柳贺平日是温和知礼的书生,大怒之下却能将沈和一把抓住。 观其行而知其人,柳贺平日都是能让则让,可一旦遇上要事,即便得罪了首辅、天子甚至太后,柳贺也往往能主动站出来。 这样的上官总是令人敬佩的。 当然,柳贺行事并不蛮干,而是依势而行,如今李太后已摆出了一副不过问朝政的架势,不得不说,其中必有柳贺的功劳在。 …… 柳贺回京这几月中,除了李太后命人查封《育言报》外,一切风平浪静。 作为礼部主官,部务有余有丁、何洛文两位侍郎分担,柳贺平日所为便是申明礼制,在礼部与内阁之间充当沟通桥梁,另外,他也在关注倭国、朝鲜二国的动向,此事知悉者甚少,柳贺回京后,便由他亲自过问。 万历八年本该是风平浪静的一年。 ——如果在十二月时,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未上疏的话。 到十二月时,京中各衙门忙碌得可谓热火朝天,年前的事必须先处理完,再给在京官员发了俸禄节礼等,到这个时候,各衙门之间待遇的差距也就显露出来了。 六部之中,户部与吏部一贯是不缺银的,前者借清丈田亩与一条鞭法之便,收归国库的银钱比前些年多了数成,仅田亩一项,弘治时是三百万顷,万历六年的数字是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 户部年底就不必忧心了,军饷够发,赈济灾民的银子也充足,在京各衙门的官员也能过个丰盛的年景。 至于吏部,则是上上下下孝敬太多,就算京官们都穷得叮当响,吏部官员也不可能缺钱。 若论最穷,那必然是礼部。 但自《育言报》办成后,靠着一印数十万份报的积累,礼部官员除了自身的俸禄外,还能再多收一笔。 其实大明官员爱哭穷,可兜里真正穷的并没有几个,毕竟官员们不靠俸禄过日子——柳贺如今是正二品官,年俸七百三十二石,比他刚任从六品修撰时的九十六石涨了七倍,那时柳贺都未觉得日子难过,更遑论现在。 潘晟任礼部尚书时对官员发俸便毫不小气,柳贺接掌了主官之位后也是如此,《育言报》所获的收益,他除了办报必需与发给张元忭他们的润笔费外,其余均拿出,作为福利发放给下属。 除此之外,礼部衙门年久失修,国子监也常报何处毁损,柳贺便允了一笔银给工部,请工部派人予以修整。 京官看似高高在上,但能经手的银子远不如地方官多,地方官进京,财大气粗者出手就是千两白银,这都不算贪污受贿,而是默认的人情往来,考成法推行后,此景象有所收敛,可久弊难消,大明官场以这种方式运行了二百年,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像柳贺任二品尚书后,他既能参加会推,又能参加廷推,即推选官员都能发得上话,就如近日兵部尚书方逢时以年老乞休,吴兑有意争位,一出手便是数千白银。 王崇古、方逢时、吴兑皆是因促成俺答封贡起家,这三人都先后任宣大总督、兵部尚书,若方逢时病退,吴兑是不二人选,参与会推的官员必然都会投他,但吴兑依然送来了银两。 这就是默认的规则,纵然板上钉钉,规则却不能被打破。 …… 到这个时候,官员们都等着忙完年前的活计,等着安心过年了。 可就在腊八节那日,宫外百姓家家户户都在烧 腊八粥,豆香与米香十分浓郁,柳贺早起上朝,天还没亮,鼻尖已嗅到粥的香气。 他先起了,杨尧还在酣睡,柳贺去隔壁屋看了眼知儿,知儿睡得脸红朴朴的,睡相可谓毫无下降空间。 看到知儿这般,柳贺不由有些想念纪娘子与妙妙。 他前日收到纪娘子寄来的信,说滚团已经不在,就葬在老宅的屋后,和柳信的坟冢隔了几步。 当年聘猫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那时施允羡慕他家有猫,便常来摸猫逗乐,还给滚团带好吃的,之后两人都中了举,施允也能有一只猫了,一晃眼,到如今已有十多年过去。 柳贺心想,他恐怕再没有聘一只猫的劲头了。 纪娘子说,妙妙为此伤心了好一阵,常去滚团的坟包那处陪他,她原想乘船来京的,然而今冬严寒甚重,河上结了冰,她打算开春了再带妙妙回京。 出家门时天已微微有些亮了,柳贺上辈子上班从未起这么早过,但好在晚上不必加班,中途溜出去摸摸鱼也没人管他。 上了轿,往宫城走时,宫城下皆是上朝官员的轿子,官员坐轿也有规矩,遇上官衔比自己高的官员必须避让,但到了柳贺这个品级,满京城需要他相让的官员不过三位阁臣而已,阁臣和普通官员上朝的时间不同,倒也不必担心撞上。 因而,尽管此刻算是上朝的高峰期,柳贺的轿子却一路畅行无阻。 这几日上朝,摆脱了太后掣肘的天子可谓神采奕奕,朝臣们按规矩站好,向天子汇报着近日朝中发生的诸事,天子则耐心听着。 年底事务无非就是那些,若突然来了急事要事反倒令人惊慌。 当天子问出“众卿家可还有事要奏”时,官员们已经做好了要退朝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张居正忽然上前一步,向天子递了一封疏:“臣张居正有事奏。” “张先生有话请讲。” “臣蒙先帝垂爱,忝为内阁大学士已有十数年,国事繁忙,臣日渐觉得疲惫不堪。如今国朝内外一片焕然之象,官员皆重实务轻虚词……臣已老病,请陛下择一二明达稷契入阁参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