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归隐田园在线阅读 - 第212页

第212页

    前面几个卖东西的全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唇红齿白,明眸善睐,哪怕穿着普通的衣裳都一点不掩她们风华之姿。

    这些人就是当初商户给方书净屋里添置的丫头。被他处理了之后,这些女子没地方可去,就只能落入不入流的地方,哭的十分可怜,方书净叫师爷安排。师爷让她们可以出嫁,但也不知道他们对男人失望了还是怎么回事儿,竟也不愿意。于是就安排在这边干活儿赚钱。又派了几个人盯着她们,见她们干活儿虽然笨拙,但还挺努力的没有偷jian耍滑,也就由着她们去了。

    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瘦马,大小培养的。一颦一笑都是画啊,这些县里的百姓哪儿见过这种美人,一个个都看呆了。

    “你要几个窝窝头?”美人问他。

    “来三个窝窝头,两个rou包。”前面的人说话脸都红红的,声音也文雅了不少,生怕吓坏了美人。

    但没想到美人的身手还是挺麻利的,很快就弄完了。收了钱就开始招呼下面的人了。

    县里本来垂涎他们的窝窝头的就不少人,一看见还有貌美如花的小美人在旁边帮忙。掏钱都掏的更痛快了一些。

    虽然美人让整个队伍引起了一些sao动,但没有太过分的。基本上买完就走,谁也不敢来这边闹事儿,县里本来就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很好,她们又是给衙门干活儿,说被他们迷到了也情有可原,但要说上门调戏,那可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幸亏厨娘早就有准备,五个人同时开卖。他们刚来的买到的都是从笼屉里拿出来,还热气腾腾的,很多人没忍住,拿到之后当场就咬一口。窝窝头没有划嗓子的感觉。菜团子咸香中还泛着一点油花,最好吃的当属这个rou包了。迫不及待的想吃下一口,尤其是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哪怕不饿的人吃到这个味道,都忍不住吃起来。

    只是rou包太贵,不是殷实的家庭还真舍不得这么吃,偶尔吃一个打打牙祭还行。

    明明rou包最好吃但却是剩下的。过了一会儿就看有家丁模样的人过来买。买一回至少都是三十个打底。那些有钱的商户也听说过,也想尝尝滋味。于是rou包早早的就卖光了。

    过了一会儿,还有赶牛车的过来,道:“窝窝头,包子还有多少?”他问着,他要的量大,就怕这边没有他白跑一趟。

    “包子还在锅里蒸着呢,至少一刻钟才能好。窝窝头有不少但是凉了,想要的话回去拿锅里热一下就成。”现在这个季节凉的快,但凡要是放下,没一会儿东西就凉了。

    “行,给我来一千个窝窝头,两百个rou包。菜团子也来五百个。”赶车的人说着,他能等的起,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这是啥家庭买东西都这么买,吃得完吗?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他是匠人村的小先生,那边已经叮铃桄榔干上活儿了。都是干活儿的人饭量大,也没啥人会做,基本上都糊弄,来的时候吃那一顿窝窝头只觉得喷喷香,但除了来那顿之外,再没吃到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得亏这边开始卖了。求小先生先走账欠公分,回头还上就是。也不要顿顿吃,一天吃一顿甜甜嘴就成。

    他一看大伙儿打铁干活儿也辛苦,就出来帮大伙儿买一趟。被看一两千个听着挺唬人。但那边连工匠就有五百三十多人。又是打铁又是木匠的,干活儿累,窝窝头要是放开了吃能吃上七八个。但太多了牛车也装不下,再县里也没有那么多,所以按照一家三到四个买的。他们要是吃不完剩下也可以晚上吃。不过小先生闻着空气中飘散的香味,就不存在吃不完这一说。

    他这么一买,就看那笼屉空掉一大半。知道信儿晚了的人排在后面,都有些无语了。

    匠人村的小先生跟卖窝窝头的姑娘道:“我以后每天都买这么多。你们可以提前准备准备。”大伙儿打铁辛苦,他作为后勤保障的,总要帮大家把后顾之忧解除了。

    他一走,又卖了大约一刻钟所有的就卖光了,这极大的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按照他们的想法,这些至少能卖一上午呢,结果太阳刚出来就卖光了。后来的人都没买上。

    来晚了没买到的那些人也只能明儿再来了。这几个长得漂亮的姑娘今儿忙活的够呛,钱箱子都快要装满了,第一次品尝到亲手赚钱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以前从来没享受过的。虽然累,但是非常充实。

    “走吧,早点回去。”

    厨房那边每天要做五六千个菜团子。和面做馅儿都非常累。她们可以在旁边做一点杂活儿。

    ……

    那些外地来收布的商户,发现直接可以在本地染色。他们这边不是有个织布厂么,那边就可以染布,价格比他们自己买染剂扎染便宜很多,就这么打算自己在这边弄完就好。

    染布需要一些时日,正好他们就在这里多呆一些日子。他们是小的商户,这么多天住不起客栈,饭馆的人给他们指了一条路,说去县城边的人家出租,一个月有个五十文钱足够了。

    这些人听了消息过去租了个房间,搬过去住,这一个大院子,每一个屋里住了一户人家,听口音南北的都有。再一打听来这边的都是外地人来这边讨生活的。

    这边日子好过一些,万一要是能留下子孙后代都跟着沾光享福,反正就不想走了。

    外地商人都是走南闯北的。要不了多少工夫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就听闻只要落户本地有多少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