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明明是自己按耐不住,想要回京就职,非要写得那么冠冕堂皇。说什么是唯恐自己闲赋,增加了户部各官员的负担,又适逢江南一带水患,赈灾之事刻不容缓,他深感惭愧 夏子萱把这个江忠的折子给使劲地批判一番,实在是夏子萱最鄙视那种想要趁着赈灾,大肆敛财的贪官。 不巧的是,这个江忠就是这个任务世界中,最大的贪官。 原剧情中,这一次的赈灾,那江忠请求回京述职的折子李千寻准了,并且因着户部尚书成了伪女主宫斗的牺牲品,一时半会没有合适的人选。李千寻启用了因守孝闲赋在家的江忠,将其直接擢升为户部尚书。 江忠身上带着钦差的头衔,加上户部尚书的官职在身,一路南下,也一路大肆的敛财。 最后流民没有得到安置不说,江忠为了防止有流民北上,竟然下令命官差将流民聚集在破庙,造成了瘟疫蔓延,死伤无数。 江南连续三个省府,成了瘟疫爆发地,江忠担心自己贪污的事情曝露,隐瞒再请不报。 直到有百姓九死一生逃出去,一路行乞到达京都,告御状。 李千寻大怒,正准备将大Boss宫朔拿下,听闻江南之事,便决定借刀杀人,命宫朔率锦衣卫和东厂的亲信,先一步赶去江南一带赈灾,并找到江忠贪污的各项罪证,就地格杀。 这就是剧情中有名的金秋之乱。 因为李千寻身边有其皇叔靖王李培梁安插的细作,当初先帝李栋梁胞弟冕王李沧梁叛乱,是靖王、萧王不远万里领兵救援。 所以先帝纵使有削藩的雄心壮志,无奈那个节骨眼,不允许他提出这个举措。 先不说朝堂上,对于那萧王和靖王的一番感激和尊敬,就是两王所在的藩地,也是爱民如子,深得民心。 李栋梁当时要是执意提出削藩,估摸着不是被御史台那帮老古董唾沫淹死了,就是被天下悠悠之口叫嚣着,赶下龙椅。 帝王者,总会奉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说无论是先帝还是今上李千寻,对于靖王和萧王,都是忌惮。 相应的,萧王和靖王或许一开始真的是想要管理好自己所在的藩地,那一亩二分地。但是随着先帝开始到今上,总是有看上去公正的旨意,实际上背后的心机不言而喻。 久而久之,两王再热忱的心,也是要蒙上了一层寒冰。 如果不反,等待他们的就是砧板,届时任凭李千寻拿着刀,对他们为所欲为。 若是豁出去一切,铤而走险,万一成功了,他们还能够成为人上人。 所谓富贵险中求,自来枭雄都会有此壮志。 适逢安排在李千寻身边的细作传来好消息,准备将宫朔这个得用之人,连同那江南几个被瘟疫蔓延的城池,如数地斩杀掉。 两王将计就计,默默地将兵力往江南一带囤积,就等李千寻付诸行动的时候蹦出来,揭发他这险恶用心。 金秋之乱的结果就是李千寻失去了江南一带的民心,宫朔这个大Boss也察觉到他的险恶用心,一怒之下干脆和两王汇合,公然与朝堂对抗。 姚家这个时候大小将军领军平乱,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 因着李千寻是男主,最后自然是朝廷惨胜。 宫朔因为十三令卫易主不说,身边只有东厂初字辈太监,一直跟随左右。加上男女主使出了离间计,成功让两王内讧,最后两王冰释前嫌,将一切的疑窦都放到了宫朔身上。 有了男女主安排的一系列事件,最后的导火线还有蛛丝马迹指向的都是宫朔,悲催的大Boss就挂掉了。 而其中男女主最得力的细作不是别人,恰好就是储秀宫中,和原主一起作为待训宫女的明蕙。 明蕙的爹不是别人,恰好是靖王麾下,一名副将。 那时候明蕙其实算是个双面细作,只不过因着她心系大Boss,所以才会摇摆不定。 直到大Boss一次次无视,消磨了明蕙的耐心。 女人一旦狠起来,所作所为,那简直是惊天动地不足以形容。 夏子萱心里面百转念头,那剧情中的金秋之乱一晃而过,她决计阻止这个导火索江忠的复职。 奴婢看啊,这个人说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废话,无非是想要趁机贪墨赈灾银子才对!夏子萱状若天真的嘀咕一句,故意放低了声音,偏偏又可以让宫朔能够清晰地听到。 大Boss当之无愧这个世界的武艺最高之人,若不是那杯掺了药的毒茶,他也不会 等等! 夏子萱心底一动,剧情中,大Boss之所以被暗算,貌似是因为有亲信太监给他倒了一杯茶? 太监! 应该是初字辈的人! 具体是谁,剧情中没有透露! 夏子萱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也就是说,其实东厂中大Boss所谓的信任的人,一早就有别人安插的棋子! 嗬,你这是随口胡说呢,还是从哪里听来的风声?宫朔声音平淡无奇,就连头也没有抬起,一边拿着毛笔批阅奏折,一边状若无意地说。 夏子萱吐了吐舌头,暂且收起心底的担忧,像个不喑世事的小丫头一样说:戏本上看来的呀!这个江忠生平履历,还有如今的这封奏折,奴婢怎么看怎么像是《论XX的平步青云》中的那位号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清官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