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清穿]清穿福运太子妃在线阅读 - 第143页

第143页

    宫里太医院可不仅仅只有太医。皇上和太皇太后、太后用的那叫御医,医术属于最顶级的;其次就是后妃和皇子公主们用的太医,医术倒不能说不好,只是比不上御医罢了。他们是没有资格去请御医的,也请不动,除非本身特别得宠,被皇上特许。

    而宫女太监生病也不是没人管,管他们的就是医官了,这些人里有难有女,统称为医官。他们大部分是刚刚考上太医院的年轻大夫,也有太医们的徒弟等等。论医术肯定是不及太医和御医的,但是给宫女和太监看病足够了。

    不要觉得只是给宫女太监看病就看不起医官,能考入太医院的人都傲气,这些医官若是不高兴了,就是拿银子都不一定请得动。

    各宫的大宫女总管太监他们不敢得罪,小宫女、小太监看病很艰难。石榴能知道这些也是毓庆宫一个叫小梁子的太监说的。小梁子就是当初给白檀透消息的人,石榴见他人机灵又没感知出恶意,就让他给白檀打打下手,探听消息。

    小梁子也不负众望,每天都能给她带来新的消息,让她对皇宫的事儿有了新的认识。

    别人管理后宫怎么样她管不着,太皇太后既然让自己当家,她就力求做到最好。像这种事儿她觉得很有必要。

    本来她是太子妃,自己吩咐一下也是可以的,就像小梁子说的那些人傲气,她觉得有汗阿玛的圣旨他们肯定会做得更好。

    “嗯,朕既然把后宫的事儿交给你处理,你看着办就成。姝瑗你如今是太子妃未来的国母,不用事事小心,大胆地干。”康熙对石榴还是满意的,唯一一点就是做事太小心谨慎。不过毕竟刚刚嫁过来,又接手了这么一大摊子事,他能理解。

    “是,儿媳领旨。”

    康熙楞了一下,随后笑了,这小丫头还是俏皮起来好。

    有了康熙的圣旨,石榴马上就行动起来。今天大家都忙着扫雪,她就让小梁子带着人去通知大家,明日让医官给他们诊治,若有人需要抓药又凑不齐钱的,可以先由毓庆宫出。

    明晃晃的收买人心举动。

    其他宫妃自然不会让石榴专美于前,有主位宫妃的全都发话,宫里人看病她们出钱,没有主位宫妃、手头又没钱的只能干着急。

    石榴得知后也不在意,毕竟是人家宫殿的主子,她又不准备干什么,别人愿意出就出呗。总归这个事情是她起的头,名声已经落下了,自己吃rou也要给别人留点汤。

    “今年冬天可真是冷,幸亏咱们提前存储了粮食和蔬菜,不然”胤礽搓着手从外面回来。他这几天也很忙,京里下了大雪,内城还好些,外城不少房屋坍塌,他跟三弟、四弟忙着组织人手抢救,大哥带着人负责巡逻以免有心人趁机混入京城。

    一群人忙乎的饭都顾不上吃,好不容易告一段落,胤礽趁着给康熙报备的空闲回毓庆宫换身衣裳休息片刻。

    石榴见他手指苍白,干净把手里的小暖炉塞过去,又把人拉在炭盆前坐下。“京里的情况如何?灾情很严重?”

    皇宫里的建筑是最好的,还有一些没人住的庭院坍塌呢,外面应该更严重吧。

    “内城还好些,今年雪下的大,各家各户都有些被压塌的情况,不过都是没人住的偏院,没有出现压死人的情况。外城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谁也没想到今年在这雪说下就下,准备不充分,有房顶漏了压死的,也有一些人准备不充足冻死的。”

    说到这他脸色有些不好看,语气都阴沉了些,“我们去的时候,外城那边已经有人在组织人手开始挖掘,还有开仓放粮的。”

    “这不是很好吗?”百姓能得到救治,是好事啊,她不懂怎么胤礽看起来反而不高兴。

    胤礽知道石榴不懂政治听了这话没生气,还给她解释道:“事是好事儿不假,可你不知道,那一仓仓的粮食,浓稠的白粥和大白馒头,若说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谁会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来。”

    可若是有人事先准备好的,他又是怎么知道今年会有雪灾?而且,这种事情最能收买人心,胤礽最怕的就是有人趁机‘作乱’。

    因此当那群人连续几天开仓放粮,并且顿顿白粥馒头的时候,胤礽坐不住了。

    他把这事儿禀告给了康熙,只是他们都明白,尽管心里紧张怀疑,这个时刻他们还不能动那些人。这才是最让他不愉的。

    也幸亏早前石榴弄了那么一出,以皇上的名义给大家发放棉被、棉袄,告诉大家提前准备好物资,不然他们真的要被这些人压在尘埃里了。

    “既然他们放粮,我看咱们不如就派些大夫去治病吧。雪灾这么大,难保不会有人生病,我手里还有不少的药材,正好能用得上。我看宫里太医院那么多医官,他们不是正愁找不到人施展才华,让他们都去帮忙。”

    胤礽抱着她亲了一口,“咱们可真是心有灵犀。”胤礽高傲,他怎么会允许有人在这事儿上压他一头,他这次入宫除了跟康熙报备,就是想着还能做点什么增加皇室声望。

    别人开仓放粮,他们若跟着做并不合适,反而会落了下乘,想要弥补就只能是找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来。

    他跟着康熙那么久,自然知道大灾之后往往会伴随着瘟疫。如今京中百姓得了风寒的不在少数,京城的医馆每天都排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