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书穿八十年代小女不倒在线阅读 - 第27节

第27节

    里面的种子,应寒都用水泡出了芽儿,种到了空间里。

    哥哥给她回信了,是直接邮寄给了王桂花,这是应寒在信中和他说好了的。

    免得到了支书那里,又贪墨她的东西。

    这次,哥哥给她寄了二十块钱,还给她买了套衣服,问她缺什么尽管和他说,有没有受欺负,累不累之类的,还说她寄的那两瓶罐头很好吃。

    转眼到了九月份,应寒知道这个时候上面正在开会讨论高考的事儿了。

    应寒这段时间,更加努力学习了。

    这不,今天突然又接到了哥哥给她邮寄来的东西。

    还是王桂花转交给她的。

    应寒回到屋里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全套的复习资料。

    原来哥哥知道了高考的消息,所以提前给她搜罗了些学习资料邮寄了过来。

    大部分人都只有一个来月准备时间,她有个在部队的哥哥,提前在内部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

    “佩姨,严叔,梁爷爷,我哥哥给我来信了,他说今年要恢复高考,消息马上要出来了,让我好好复习。佩姨,明天你给严jiejie写封信,告诉她这个消息。”

    “真的?”严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兴奋,拿着应寒哥哥的信,认真的看了起来。

    激动不已。

    佩姨激动道“不,不,写信太慢了,咱们直接给她发个电报吧。”

    严老师说,不着急。

    他看了下应寒哥哥给应寒准备的学习资料觉得很有用,准备帮女儿抄一份邮寄过去。

    这不,夫妻俩连夜挑灯,抄了两夜,把这些资料整合好,另外他们自己也整理出来一些题型,麻烦应寒去镇上帮忙邮寄过去。

    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一条报纸下来,全国的青年们沸腾了。

    应寒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村子里的知青们,这几天全部请假不上工,疯了似的往城里跑,买书。

    给家里打电话,帮忙借书。

    有些知青带书的,大家伙争抢巴结的不行,人好的一起看,人不好的,直接给你个不屑的眼神,打开书让他们一看,一张纸条尤为明显:老婆和书不外借。

    结果大家只能悻悻然走开了。

    应寒这会儿也不出去放羊了,佩姨和严叔,梁爷爷每天监督她,让她学习,放羊的事儿几个人给她包了。

    这天王桂花悄悄的过来找她了

    “应同志,我知道你有高考的学习资料,能不能借给我看两天?”

    应寒愣怔了下。

    被王桂花看在眼里,以为是不愿意,连忙从篮子里拿出来了两包红糖放到了应寒面前“应同志,我就借两天,一定不会把你的书给弄坏的。”

    应寒愣怔,不是不愿意借,而是不明白,书里刘长峰明明这一年没高考,是明年参加的,而且,书里也没写王桂花来向应寒借书的事儿呀,看来自己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他们一家,还改变了许多事情。

    第37章 考上了

    应寒低头看着那两斤红糖,突地笑了“桂花姐,你误会了,我只是没想到,你会帮刘队长借书呀,你同意他高考?如果他考上了,你怎办。”

    王桂花叹了口气,也是左右为难“村里很多人都这么说我,我爸妈甚至还偷偷让我看好长峰,绝对不能让他高考,可我不忍心,他明明那么有才华,不应该埋没在这个小山村里。”

    应寒给王桂花收拾了几套她自己都已经做的瓜烂熟的试卷,还有重复的几本书,放进了王桂花的篮子里“这些拿去吧,不用还我,我都已经会了。对了,我明天准备去城里,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学习资料,你要不要跟我去。”

    王桂花面上一喜,激动点着头道“嗯。”

    为了不让王桂花的父母发现,应寒在上面给她放了几个水果盖着。

    王桂花原本是和应寒借书呢,结果人家直接给了几本书,还送了几个水果。

    心里很过意不去,暗道,以后一定对应寒好点儿。

    不出意外,晚上刘长峰看着妻子为自己借来的书,眼睛一红,拉着王桂花的手道“桂花,这辈子,不管我在哪儿,一定会带上你的,我不会抛弃你的。”

    王桂花心里熨贴了,不感动是假的,她一直都知道,刘长峰不是那样的人。

    第二天,应寒带着王桂花,坐上牛车去了镇上,又辗转到了城里。

    直接跑到了新华书店。

    到了才发现,那边已经排起了长龙。

    应寒看着情况不妙,对王桂花道“桂花姐,你先在这里排队,进去后,看着高考俩字的试卷,就赶紧抢哈,这是钱,你拿着,我去别的地方看看。”

    “啊,可我不认识字呀。”

    “没事儿,人家抢什么,你跟着抢什么就行了。”

    “那万一买重了怎么办。”

    “没关系。”

    应寒离开书店后,跑到了附近的一个废品店。

    进去后才发现,里面已经有几个人了。

    “应同志,是你呀。”

    “赵同志,好久不见。”

    “可不是,好几个月了,你也来找书的?”

    应寒看了看,缓缓的点点头

    结果下一秒被赵兵猛的一拉“那就赶紧的,你找这边。”

    赵兵有种豁出去的赶脚,在一堆书籍里胡乱吧啦。

    但凡看到“高”字的,就抱在怀里。

    应寒低头也认真的找着。

    几人扒拉了一个小时,还真找了几张复习试卷和几本书。

    “哎呦能扒拉出这几本书不容易呀。”

    赵兵出来后,瘫坐在路边,认真的翻看着有用的书籍。

    “应同志,这样,咱们分开看,这些我拿回去先看,然后你拿一些,等看完了,咱们在互换行不。”

    应寒甩甩手里的几张复习试卷道“我就先看这几张,那些书我都有,你拿去吧,我那边还有很多复习资料,你要是想看,有空就来我那里自己抄。”

    赵兵一喜“真的呀,应同志,你有很多?”

    应寒点点头,带着他去了新华书店,而门口不远处,王桂花已经抱着一怀的书坐在路沿上等着她了。

    “应同志,你可回来了,我只抢到了这些,其他的都被人抢光了,都听的你的,抢的都是复习资料。”

    应寒看了下,有些自己已经有的直接给了赵兵“给,这些我已经有了,给你吧。”

    赵兵高兴坏了“谢谢你,应同志,这些多少钱,我给你。”

    “一套五毛,可贵了。”王桂花道。

    赵兵直接拿出了两块钱,咧着嘴给了应寒。

    “那我就不客气了。”

    “不用客气,你已经帮了我大忙了。等我回去把这些看完,我去找你呀,应同志。”

    “你到了二扎村,直接找她,王桂花同志,她偷偷的带你来找我,我那个地方有些特殊。”

    赵兵一愣,没多问,点头应着。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今天应寒穿上了佩姨给她做的新棉鞋。

    带着围脖。

    一大早,梁爷爷就难得的起来,给她炸了几根油条,佩姨给她煮了几个鸡蛋。

    以梁爷爷的话道“一根油条两个鸡蛋下肚,一合起就是一百,这代表着好运,也代表着父母对子女们的期待,希望应寒能考个好成绩。”

    应寒也欢欢喜喜的吃了三个一百分。

    村里人也给学子们开了“绿色”通道。

    直接开着三轮车,把她们一路送到了城里。

    12月份,在三轮车上吹两个小时的冷风,应寒的手都是僵的。

    而刘长峰偷偷摸摸的来的。

    是前几天,王桂花诓骗家里人,说是来看她那个远方的二姨,其实是在城里等着呢。

    应寒报考的是a市的建筑大学,所以她考的是理科,地理化都要考。

    化学是没法实验的,都是考的理论。

    一共考了两天,他们就这样被村里的三轮车,早上拉过去,下午拉回来。

    两天结束后,应寒一身轻松。

    “咋样,有没有把握。”佩姨笑着问道。

    “我觉得还行,上面的题我都会。”

    “那就好那就好。”严老师点头自语道。

    都为她高兴。

    在老师阅卷的这十几天的功夫,考生们心急如焚。

    到了发榜这天,三轮车又带着几个人去了城里。

    学校大门口,挤满了人。

    应寒挤了半天才挤进去,快速的找到了她的名字。

    第九名,应寒,三百六十九分。远远超出了她报考的建筑学院。

    除了她的,应寒还帮着王桂花找刘长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