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书穿八十年代小女不倒在线阅读 - 第37节

第37节

    应寒这几天天天在院子里和木头打交道,她没有用空间这个便捷,而是自己亲自动手,她就是为了练习的。

    哥哥见她放个暑假天天折腾这些,一天到晚比上班的还累,想帮她,但无从下手,自己根本不会这个。

    “哥,你不用管我,我乐在其中。哎,就是用这小锯的太费事,如果有个电动的台锯,效率比这快多了。”

    “台锯是什么?”

    “...”应寒糊弄了下她哥,让他回屋赶紧学他的英语,不要打扰她工作。

    ...

    王秀娥这一世没有下乡,但她那个未婚夫杨越文还是和别人搞一起了。

    王秀娥本来就没想过嫁给他,所以就找了个时间,故意让她妈看到杨越文和那女的在一起的事情。

    王秀娥妈知道了,这个亲肯定黄了。

    最近一家人正在为王秀娥退亲而忙活呢。

    应寒给各位爷爷们送凳子的时候,总爱听听王秀娥的动态。

    听说昨天两家的mama打了起来。

    好像是因为定金的事儿。

    这几天应寒做椅子做的有些想吐,这不,剩下的两个还是用的空间便捷。

    眼看快要开学了,两个人正为爸妈发愁的时候,爸妈突然给他们来了个电报,说要回来了。

    喜的兄妹两人都红了眼。

    这不,今天一大早把家里打扫了一遍。

    应立说要去街上卖些吃的,西瓜水果之类的。

    应寒没让她哥去,空间里,除了rou,其他都有。

    时下的西瓜,甜瓜,她都有,各种蔬菜都有。

    应寒自己亲自跑了一趟。去外面买了两斤猪rou,一只鸡。

    回来后,提着篮子到了厨房,把西瓜,甜瓜,黄瓜,豆角,西红柿,茄子,每样拿出来些。

    两人在家里从早上,等到晚上天快黑了,才等到接爸妈回来的车。

    是部队里的军车,直接把爸妈送到了家门口。

    “爸,妈。”

    “爸,妈。”

    “小立,寒寒。”

    一家四口见面,说不出的滋味,复杂的心情,是简单的言语表达不清楚的。

    和送来的小兄弟道了别,一家人回到自己院里。

    男人咽喉哽咽,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

    “都没事就好,这几年在外面不是坏事儿。知道你们两个都上了大学,我和你妈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应爸爸红着眼道。

    “对,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应mama抹了下眼泪,破涕而笑。

    应立给爸妈烧了一锅的水,进家门,洗个澡,去去晦气,这是这边的习俗。

    爸妈洗澡的时候,兄妹两人开始在厨房忙活。

    应立烧着火,应寒炒了个豆角人,调了个黄瓜,做了个番茄鸡蛋。

    小炉子上从中午炖的小鸡蘑菇,已经四五个小时了。

    一家人历经三年,终于又团聚了。

    “这次能那么快的回来,多亏了我你梁译洲老将军和裴善根老将军,还有这边的王首长。”

    “梁爷爷也帮忙了呀,什么时候去了京都一定要好好感谢人家。”应寒点着头道。

    “是呀,多亏了人家。”

    “爸,王二梁占了你的位置,上级怎么安排你的?”应立道。

    第50章 安排

    “降一级,还有你妈,可能要去邻边的g市一个大专学校。

    g市是z省的一个二级城市,紧挨着他们。

    “爸,没事儿的,我们会好起来的,等我毕业后,我想当技术兵,现在技术兵很缺,儿子一定给您干出个好成绩。”

    应爸爸拍了下儿子的肩,欣慰道“好样的儿子,我听裴老说了,现在改革,正是缺人才的时候,爸这个老古董也要好好学习。”

    “爸,我们都支持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都不晚。”

    “哈哈,是这个理儿。”

    对于爸妈降职的事儿,一家人都没在意,唯一一点,mama要去外面执教,一家人都不舍。

    奈何这是上级的安排。

    应家夫妇回来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大院,不少人过来打招呼恭喜的。

    也有人不是那么真心,过来就是看看这些年爸妈被搓磨成什么样儿了。

    锋利的从来都是人心,这种人也不是他们深交的对象。

    mama直接冷脸打发了。

    在乡下这几年,整天干活,皮肤自然不好,爸妈的手掌也都是茧子。

    应寒这几天每天在空间里收集点儿雾水,给爸妈泡茶喝,相信过不了几天,皮肤比现在得瑟的人好上百倍,有她们羡慕的时候。

    以前爸爸称兄道弟的王二梁,自从爸妈回来,她们从来没上过门,看来他们也是心虚呀。

    爸爸这几天去部队报道,mama那边也快开学了。

    在开学的前几天,爸爸找了辆车,一家人带着日常用品,送mama去了邻市。

    从z市到下面mama要去的县级市,需要一个多小时。

    这边的学校,在郊区,周围都是庄稼地,荒凉的很。

    从市里到这边每天就两趟公交车。

    学校给mama分到了老师宿舍楼二楼,这栋老师宿舍楼一共四层,一层二十多户。

    一个小单间,做饭都是在外面的走廊里,卫生间水房都是公用的。

    好在mama分到的这个房间离卫生间有些距离,不然到了夏天天天都是味儿。

    “得,忘给妈弄给煤气罐儿了。”应立看了下简陋的房间,皱眉道。

    “哥,你开车去县城给mama买吧,顺便买一桶漆回来,咱们给妈粉刷下墙。”

    “我和你哥一起去,顺便再给你妈买个电风扇。”应爸爸觉得硬核条件不好,最好的办法是物质上完善下。

    “别花那个钱了,夏天马上过去了,我应付几天就行了。”

    “这怎么能应付,在乡下吃了这么多苦,回来可不能再吃苦了。”

    应爸爸说着,带着儿子走了。

    这个房间里,除了一张一个一米五锈迹斑斑的小铁床,还有一个掉了漆的的书桌,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倒是有个不错的阳台,只不过阳台没有玻璃。

    应寒恨不得给mama重新装修一下,封个窗户,弄个好床,再弄个衣柜书桌什么的。

    “妈你先住着,改天我给你做个书桌,做个衣柜,另外把这个床给换了,再把这个窗户给封着。”

    应mama笑了“弄那么麻烦干什么,这样挺好的。”能回来比什么都强,这比乡下条件强多了。

    “这不行,冬天会很冷的,而且封了窗户隔风,别人家都封了。”

    “这不有个门么,我关着就行了。”

    “不行,不隔风,而且也不安全。”

    爸爸和哥哥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的往上提。

    mama带回来的衣服和被子,又被放回了车里,应寒在旁边邻居老师家借了几张报纸,叠了几个纸帽子。

    爸妈用苕帚清理着墙上的灰尘,兄妹俩开始帮mama重新粉刷了下墙。

    中午,mama用新燃气罩简单的做了一家人的捞面条。

    “新来的老师呀,你好,我姓刘,教语文的。”旁边的一家出来做饭的时候看到mama,笑着打招呼。

    “你好,刘老师,我姓云,教的是数学。”

    “云老师好,你家是...”

    “我两个孩子非要帮我重新粉刷一屋子。”

    “哎呦,一看你们就是个讲究的。”

    刘老师带着一副眼镜,四十多岁,她和他老伴李老师都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历史。

    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工作了,一个还在上学,星期天的时候,会回来住两天。

    这一层楼的人,大多是年纪大的,都是老一辈的老师们,年轻的还真没有几个。

    墙简单的粉刷完后,应寒和应mama把地面打扫了一下。

    今晚应爸爸又带着他们先回去了。

    等着房子晾两天再让mama过来。

    应寒这两天帮着mama做了一个书桌。

    只能做这么一个,因为没时间。

    三天后,他们把mama送去后,十分不舍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