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担心女儿看到了信上的内容,那是他背负了很多年的沉重秘密,她还小,他不该,也不能让她看到那些东西。 “你——”滕绍嗓腔一下子暗哑了不少,“好孩子,告诉阿爷,你在信上看到了什么?” 滕玉意暗暗攥紧掌心,她没猜错,阿爷果然怕她看到那些信。 如果她的死与这些信脱不了干系,阿爷没理由隐瞒它们的来历。 “阿爷自己为何不说?”她忍怒道,“我梦见的这些怪事一一都发生了,这件事也不会例外。那些人正是为了这些信才害死女儿,阿爷明知会如此,还不打算把真相告诉女儿吗?” 滕绍脸色愈发难看,回手紧握屏风架,试着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再次看向女儿时,他眸色沉静了几分。 “信上的内容,阿爷不能告诉你,但阿爷敢保证,往后无人能伤害你。” “阿爷如何敢保证?”滕玉意直视着父亲,“就因为写信人是南诏国邬某?” 滕绍面色变了几变,但他旋即又想到,假如看看到了信中的内容,这孩子不会像现在这样冷静,要问他的话,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邬某”了。 他走到书案前,亲自取来一套笔墨:“上次你交给阿爷的画像画得太潦草,阿爷派人找了这些时日,一直未有消息,你再好好想一想那人的模样、招式,只要能想起来一点线索,都画给阿爷看。” 滕玉意愣了愣,不过短短一瞬间,那个沉毅如山的阿爷又回来了,刚才的失态像是从未发生过,阿爷已经开始冷静地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她知道,接下来无论她怎么问,阿爷都不会再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了。 她定定看着父亲,滕绍也沉默看着女儿,父女俩的眼神一样地倔强,一样地洞若烛火。 都知道对方想听什么,偏偏父女俩谁也不肯退让。 今夜滕玉意把话剖开了说,无非想要从父亲口中得到真相,比起拐弯抹角去别处寻求答案,她更愿意阿爷亲口告诉她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她坚信,一旦得知这些信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灾祸,父亲一定会坦诚相告的。 可她终究失望了。 那个秘密,像一座推不倒铲不平的大山,横亘在父亲和她之间。 前世,她没有来得及问出口。 今生,她依旧没法从阿爷口中听到真相。 这让她想不明白。 那封信上的秘密,难道比父女俩的性命还要重要吗? 阿爷究竟是要守护信上的秘密,还是要守护写信的那个人? 信封上的“邬某”两个字,像炭火一样煎烤着她的心,但她愤懑归愤懑,却没有忘记阿爷那一闪而过的复杂表情,父亲刚才的样子,活像被人一把扣住了命脉。 这种感觉不太对,邬莹莹对他们父女来说早已不算秘密,如果阿爷仅是为了在女儿面前掩盖自己与邬莹莹的私情,会那样失态吗? 人们都说,她祖父滕元皓是当之无愧的名将,为了抵抗胡叛,带着两位伯父死守淮运,终因城破兵竭,不幸死在叛军的刀下,却也因此成功扼住了胡叛南下的攻势。提起滕家之名,天下谁不感服。 祖父的画像,至今悬挂在象征着“殊勋盛烈”的凌烟阁内,这是滕家无上的荣光。 父亲长大后,无愧于祖父的忠烈之名,十七岁一战成名,单骑就能斩杀数千吐蕃士兵,军谋武艺,无所不通,神威之名,播于海内。父亲这样的人,不会不懂得掩藏情绪,能让父亲如此失态—— 滕玉意心里隐约升起不安。 或许,这信上的内容远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复杂? 这样一想,她动摇了。 要说她重活后心境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她比从前更懂得“珍重”,她永远记得前世的那个雪夜,她因为憎恨父亲,毅然决然离开父亲书房的情景,命运何其无常,等她再与父亲相见,便是父亲浑身浴血的尸首。 她甚至都来不及与父亲心平气和说几句话,父女俩就这样阴阳永隔了。 想起前世阿爷那双因为牵挂她而闭不上的双眼,她攥紧的手指慢慢松开了。也许,她应该信任父亲一次。 经过今晚的谈话,至少父亲开始重视她所谓的“预言”,他要求她重新画黑衣人的样子,想必是在筹谋着先发制人。 她知道,只要父亲正式介入这件事,进展会突飞猛进,或许过不多久,他们就会知道黑衣人的真面目。 思量间,父亲似乎是为了照亮案上的纸和墨,顺手又点燃了手边的羊角灯,等到灯光骤然一亮,滕玉意才发现阿爷的白发比前一阵又添了许多。 她记得阿爷的头发原是乌黑如墨的,但就是在阿娘去世那一年,短短的两月内,父亲的头上就像洒落了大把盐花,陆陆续续长出了白发。 算来今年阿爷还不到四十,竟有一半是白发了。滕玉意有些心惊,也有些难过,一个人到底要背负多少东西,才会苍老得这样快。 她心里的不平瞬间就平息了,她决定暂时忽略邬莹莹的出现,暂时忽略程伯和父亲对她的种种隐瞒,暂时忽略那本该只属于阿爷和阿娘的“雨檐花落”。 她迈动步伐,慢慢朝书案走去。 滕绍几乎是刹那间就捕捉到了女儿的变化,他坚毅的眸底慢慢流露出一种近乎心酸的欣慰。 对女儿来说,蕙娘的死是一辈子过不去的坎,凡是与蕙娘有关的,都会激起女儿强烈的反应, 很多时候,只要提到她阿娘,女儿就会像一只发脾气的小兽,恨不得在他面前竖起满身尖刺。 可他再心疼这孩子,也不知如何才能解开父女之间的心结,因为他有愧。 他本以为今晚父女俩又会闹得不欢而散,但他没想到,女儿最终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妥协了。 他胸口闷胀难言,女儿竟一夜之间长大了。父女连心,女儿的忧虑他固然能体会,但她追问的那些事,做父亲的永远不可能让孩子知道,而且他怎么也想不到,哪怕他费心隐瞒,命运还是跟他开起了玩笑,女儿居然在梦中窥见了信件的一角。 真的只是几场怪梦吗,他惊疑不定地想,会不会有人暗中对女儿做了些什么手脚?可即便有人知道过去的事,为何连尚未发生的事都能提前让女儿知道。 他陷入了沉思。 滕玉意画了几笔不满意,干脆一招一式比划起来:“那个人的手藏在斗篷里,也没见他大动,那根银丝就弹了出来……两次出手对付我和端福,这人都不曾移动脚步。” 滕绍仔仔细细看了一晌:“此人下盘很稳,内力不输端福。长安城这样的高手,找不出几个。你再好好想想,那根银丝是从他身子右侧发出来的,还是从左侧发出的。” “右侧。” 滕绍颔首:“此人动手的时候,你有没有闻到他身上的气味,或是听到他身上配件的响动?比如环佩、或是扇坠之类的。” “没闻到,也没听见。他出现的时候无声无息,过招的时候也是无声无息。” 滕绍脸色怪异起来:“玉儿,你会不会以前见过这人?” 滕玉意一愣,其实她早有这个怀疑,因为当晚那人露面时,她身边只剩一个端福了,那人外有斗篷遮挡,手中又持有杀人于无形的利器,面对他们主仆时,完全无需有所顾忌,可此人却谨慎到连一件配饰都没佩戴。 她把认识过的人都想了个遍,实在想不起与此人身形相貌接近的人。 “不太确定,不过我以前好像没见过这样的人。” “要是那人存心掩饰呢?声音本就可以伪装,况且这样阔大的斗篷,除了可以遮掩面容,还可以伪饰身形,只需在肩上缝上布团,就可以加宽双肩,双脚穿上厚靴,便可以增高身量,这对常年习武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如此一装扮,对于一个需要隐瞒身份的人来说却有着奇效。只要斗篷不取下来,没人知道那人的真容。” 滕玉意眼皮一跳,武艺高超,身负邪术,想取她的性命,还怕被她认出来…… 她想来想去,一时竟想不起符合这些特征的熟人。 滕绍眉头紧锁:“这人动手前应该做了很久的准备,提前就把我们府里每人的习性都摸透了,他甚至很了解端福的强项和弱点,所以一出现就动用了暗器,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想速战速决。另一个原因,或许是知道若是近身搏斗,自己未必是端福的对手。” 父女俩合力一梳理,黑衣人的特征又比之前清晰了许多。 第58章 滕绍拿起那副画像,缓缓在灯下踱步。 滕玉意放下笔,忽然问:“阿爷,你会道术吗?” 滕绍一怔:“为何突然这样问?” “阿爷只需告诉我会不会,我想打听几件道家的事。” 滕绍温声说:“阿爷当然不会道术。” 滕玉意暗想,阿爷的神色不似作为,那究竟是谁帮她用了这邪术?自打从小涯口里得知自己的来历,她早把身边的亲人都想了个遍,觉得谁都不可能会这种邪门的道术,想来想去,只有阿爷因为常在外征战,有什么奇遇也未可知。 可这样看来,也不像是阿爷做的。 “我常听人说,凡是大难不死之人,都会因为在幽冥中走过一遭,而沾染上一些阴邪之气,我会突然能做预知后事的怪梦,应该与此有关,身带阴邪之气,会因此招来鬼祟也就不奇怪了。” 这番话解释了她为何总会遇到邪祟。 “所以照我看,我们没必要去找什么缘觉方丈,这些怪梦来得古怪,万一被缘觉方丈窥出什么,未必是好事,黑衣人的来历是个谜,在没查明此人身份前,我可不想在外人面前泄露半点风声,哪怕是大隐寺的高僧也不行。” 滕绍沉吟不语,这个担忧不无道理,可女儿最近撞见的邪祟也太多了些,做父亲的又如何能坐视不理。 滕玉意补充:“况且刚才女儿也说了,成王世子昨晚因为被这铃铛吵烦了,特意在府内外布了阵,他师承清虚子道长,道法极为高妙,有了这阵法相护,我们何必再去找缘觉方丈?多一个人知道女儿身上有异,就意味着多一份风险,再说万一京中因此传出什么不利女儿的传言—— 滕绍并不在意这些,他只在意女儿的安危,过些日子女儿的境况好转也就算了,假如还是频繁撞见鬼祟,他冒着风险也要带女儿去大隐寺走一趟。 他很快拿定了主意:“此事先放一放也成,但今年京中有要事要防备,缘觉方丈指不定哪一天会突然闭关,到了那时候,我们想见缘觉方丈也未必见得着了,顶多再等一阵,倘若还是不成,阿爷得尽快带你去一趟大隐寺。” 滕玉意一愣:“京中有要事防备?为何这样说?” 滕绍略一沉吟,此事连不少朝中大臣都不甚了了,他要不是年轻时回京做过几年左武卫大将军,也不会无意中得知皇室的这个秘密。 他回想着女儿说的怪梦,心知有一件事必须尽快确认。 “你先告诉阿爷,你既梦见了彭震会造反,可梦见他是何时起的兵?” 滕玉意算了算:“约莫今年年中就有动作了,朝廷正式下旨讨伐是明年二月初。” 滕绍眼中闪过讶色。 “阿爷为何这样问?” 滕绍缓缓点头:“看来彭震是算好了造反的时机。今年造反的话,恰好赶上圣人需启阵治病,圣人病中无力照管政事,彭震起兵的胜算也就更大些。” 滕玉意大吃一惊,她从来没听说过圣人身怀暗疾。 “圣人得的是什么病?” 滕绍面色变幻莫测,踱到桌案后坐下:“记得上回阿爷就同你说过,圣人认祖归宗前,是在青云观长大的。” “记得。” 滕绍:“圣人的生母蕙妃是先帝的侧妃,生前极受先帝恩宠。蕙妃怀上圣人时,先帝尚未即位,得知蕙妃怀孕,先帝当即请旨册封圣人为王府未来的世子,此事招来先帝另一位侧妃——怡妃的嫉恨,当时怡妃也怀有身孕,为了固宠,就伙同一位宦官,花费无数心力设下一个害人的局。 “蕙妃临盆之际,遭怡妃的陷害难产而死,刚出生的圣人则被怡妃的人调包带到了王府外。即将杀死掩埋的时候,清虚子道长赶来撞见了,清虚子道长原就是蕙妃的故人,当即掩藏自己的真面目出手相救,救下圣人后,清虚子怕被怡妃的人追杀,就此隐姓埋名,带着圣人隐居在青云观。 “清虚子道长给圣人赐名‘阿寒’,教圣人道术,用心抚养圣人。成王妃则是清虚子道长的另一个徒弟,自小也在青云观长大,与圣人情同手足。 “怡妃得知有人救下了蕙妃的孩子,就利用死去的蕙妃和圣人的生辰八字做了一个阴毒至极的‘七煞锁婴阵’,利用蕙妃冤死后的怨气,来压制圣人的灵根,因有这个缘故,无论清虚子道长如何教导,圣人的心智都比常人要愚笨得多。” 滕玉意一震,用母亲做阵来克制儿子?不说蕙妃母子的遭遇委实太凄惨,这怡妃究竟是什么心肠,能想出这样歹毒的局。 “此事直到十八年后才出现转机。那一年,清虚子道长、缘觉方丈和成王夫妇终于合力找到了怡妃的阵眼,他们渡化已遁入魔道的蕙妃的冤魂,还查出了怡妃当年残害蕙妃母子的真相。 “先帝恨透了怡妃,不但当场赐死怡妃,还废了怡妃的一帮儿女。又得知蕙妃因为阵法的残害误入了魔道,哪怕成功渡化也无法轮回转世。先帝就请清虚子启阵,将蕙妃的命格与怡妃的命格进行了交换,这样一来,怡妃永生不得投胎,而蕙妃则能顺利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