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综]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在线阅读 - 第66页

第66页

    张奕自从考上了秀才之后,张家的许多事情也便有了参与的基础,经常参与其中的张奕在这方面有着天生的敏锐,他很快便抓住了重点。

    太子有些无奈地说道:“我就是担心,以后甄家跟穆家在东宫也跟着斗起来,到时候可就不好办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婚姻已经有些悲观起来了。

    太子其实以前的时候对自己未来的太子妃或者说是未来的婚姻还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太子自己是在圣上和元后的期待中出生的,即便是元后薨逝,圣上也给了太子充足的父爱,圣上又一直摆出一副怀念元后的模样,因此,太子对于圣上和元后之间的感情有着充分的信任还有羡慕。他也希望自己有一个与母后一样的妻子,能够跟妻子伉俪情深,琴瑟相谐。

    结果还没真正成婚了,太子就感觉未来自己的后院不会好了!

    顾衡安慰道:“这也未必,未来那位太子妃说不定是个温婉聪慧,宽宏大度的呢?”

    太子扯了扯嘴角,说道:“罢了,我还是不要有太多期待,免得到时候太过失望!”意识到了甄贵妃对圣上的影响之后,太子如今充满了危机感,他不敢说自己的父皇如今因为女色变得昏庸,只能归结为甄贵妃存心不良,故意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给东宫埋雷。

    事实上,甄贵妃目前还真的没有这样的想法。甄贵妃不是什么有大智慧的女人,她就是有一些小聪明,圣上就喜欢她这样的小聪明,女人在小处上头聪明会很讨人喜欢,若是什么事情都清楚,那么,就没那么讨喜了!

    但是,圣上如今就意识到,甄贵妃有的时候是真的有些愚蠢,在成功插手了东宫的后院之后,甄贵妃就想到了被自家父亲称为财神爷的顾衡,在知道顾衡至今还没订亲之后,顿时又想要故技重施。

    第32章

    甄家盛产美人, 教养女孩子也很有一套, 这也给甄家带来了许多姻亲, 贾家,史家,还有其他人家,所谓的老亲, 就是靠着这样的联姻而成的。

    对于甄家来说,只要结了亲, 就是甄家的人了!以前的时候,甄家结亲的对象只能说是二流三流,但是如今, 甄贵妃在后宫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圣上那里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影响力, 甄家就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是跟一些二流三流的人家结亲了, 他们得看准了更高档次的,毕竟,跟圣上做连襟不香吗?认圣上做姑父,做姨夫的机会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甄家在这方面是真的很有眼光,他们总能够找到合适的人,将自家的女儿安排过去。至于家里没有这么多合适的女孩子,呵呵,养女是干什么的?甄家的一些姑娘,说是旁支之女,实际上是甄家可以买来的养女, 正常情况下,这些养女也就是拉拢一些中下层的官吏,但是若是养女的资质的确很强的话,那么,就会在族谱上记做是嫡支的女儿。横竖这年头,内宅的事情一般不会对外透露。因此,嫡支多几个女儿算不得什么麻烦。

    甄家想要用来拉拢顾衡的其实就是甄家的一个养女,只是记在甄应嘉这一脉次子的名下,算是次子的嫡女。没办法,年龄合适,身份合适的已经定下来要入东宫了,其他的,身份年龄都不怎么合适。

    结果甄贵妃才试探了一下,圣上就摇了摇头,说道:“爱妃,此事还是不要再提了,顾恒的婚事,朕自有打算!”

    甄贵妃顿时不吭声了,顾衡就算是伯爵了,也就是一个正妻的位置而已,什么平妻两头大之类的,都是那些商人玩出来的花样。他们在外头经商,就在外头置一个外室,也称作是夫人,甚至还会搞个婚书出来,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合法的,无非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罢了。

    甄家的女孩子可是比较宝贵的,给顾衡做妾显然很丢甄家的脸,甄贵妃一贯很能够把握圣上的心意,见圣上这般,顿时不再提起。心里头却是非常遗憾,毕竟,顾衡是有名的财主,有他一两句的指点,甄家起码能多捞个几十万两银子。

    别看甄家如今在江南势头大,但是这势头,一方面靠着甄贵妃和奉圣夫人的名头,另一方面,就是靠着甄家撒钱了!光是一个名头有个屁用,奉圣夫人也就是给圣上做过几年的乳母,这点情分能用几次,至于甄贵妃,枕头风固然有用,但是对前朝的影响能有多大,没有实打实的利益在,谁会听甄家的。

    也是因为甄应嘉如今掌握着织造府,织造府看着像是实权不如什么巡抚总督一流,但是织造府有钱啊!

    理论上来讲,江南那边的织坊都属于江南织造的掌管范围,他说那家的能做贡品就能做贡品,那家的不行就不行!他要是想要整你,强行摊派你每年要缴纳多少多少的贡品,那么,你再大的作坊都得完蛋!

    而江南的经济,一部分依赖于盐税,一部分依赖于织造,至于什么田税商税之类的反而是小头。毕竟,江南那边,绝大多数土地都被挂在那些士大夫名下,这些是不用交税的,至于商税,呵呵,这里头可以做的文章很多,所以,即便江南商业非常繁荣,但是商税什么的,一直也就是一般。或者说,这个时代,大家普遍对商税都不是很重视,对于朝廷来说,税收的重头戏都是田税还有人头税。资本稍微大一点的,都有各种偷税漏税的本事。

    不过光是盐税和织造,每年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因此,朝廷对于其他的也便不怎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