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误入一六三七在线阅读 - 第一个五年计划(2)

第一个五年计划(2)

    听到任思耕说完,汪三江激动地对大家说道:“看来这是老天为我们准备的地方啊,满清女真大体分为三个部落,为辽宁一带的建州女真部,吉林一带的海西女真部,黑龙江一带的野人女真部。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作为故元在非蒙古地区最后的抵抗势力,纳哈出自觉难以维持,于是选择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纳哈出降明后,明军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还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高丽禑王上表抗辩,遭明太祖驳回。永乐初年,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此时,已经取代高丽的朝鲜王朝上表明廷,希望能够召回猛哥帖木儿,但明朝没有同意。明成祖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以二人为指挥使。后来,猛哥帖木儿等还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明朝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朝廷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前期由海西女真人、内官亦失哈担任镇守太监经略该地区,后因长期弃置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裁撤。永乐以后,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被迫南迁。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英宗正统时,逐渐稳定下来,定居于浑河上游。正统七年(1442年),形成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对明朝进攻,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俘获亲征的明英宗。一些建州和海西的卫所趁机向辽东进攻以配合也先的军事行动。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女真卫所遭到了也先的攻击,许多女真世袭首领因遭到也先所部劫掠,失去了世袭的凭证,他们后来只能以中书舍人的名义进行朝贡,可获得的赏赐比之前少了很多。自此,明朝对于女真的威信开始衰落,女真诸部逐渐失去控制。一些首领甚至敢于公然向明朝挑战,劫掠辽东地区。也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女真文彻底失传,女真人主要改用蒙古文为书面语言,一少部分则使用汉语。当时女真人已大致形成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分。其中建州同海西从牡丹江流域逐渐南迁至辽东一带,并定居于此。

    此时黑龙江一带只有野人女真,分为大大小小的无数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过着渔猎生活。满清政府入主中原后,才对其有了直接统治。至于黑龙江以北地外东北地方更是人烟稀少。

    外东北此时尚处于政治真空状态。只要和野人部和平相处,并有一万军队镇守,移民过去不会引起太大的争端的,没有几年时间满清鞑子不会知道的,知道后也不会派兵的,一是因为太过遥远,二是因为冬天,林海雪原出兵无异于自寻死路,春夏时节,我们只要控制住江面,他们也过不来。”

    听完汪三江长长的个人演说,大家都激动不已,叫嚷着要去发展工业,生产现代生活用品,打造人家天堂。任思耕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并保证移民过去,粮食问题包在他的身上。

    午夜时分,计划才制定完整,大家兴奋地回到宿舍休息。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北京会议,再此确定了穿越者的分工,基本与李存真计划地一样,因为术业有专攻,大家都被安排在了各自擅长的行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五年后,也就在大明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实现移民二百万在外东北,占据伯力,海兰泡,庙街,库页岛。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养殖驯鹿,貂和狐狸,鸭子,鹅,鸡,解决难民穿衣问题。发展工业,大炼钢铁,工业实现半机械化,发展海洋及内河运输。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发展海外贸易,互通有无。

    同时提出了近期计划:

    占据南直隶所辖淮安府的连云港外连岛,作为以后移民的中转站。在江南成立十方公司分公司,加大财富积累的速度。决定让李存真,王知味,冯九渊,赵四海四人留守北京经营北京生意。任命李存真为十方公司北京地区经理。汪三江,张万全,丁不易,郑半缕,方立康五人前往江南成立十方公司分公司。任命汪三江为江南地区经理。周召南继续担任十方公司总部经理,带着余漫兮,左舟,任思耕,杨布威,石为经,路修远六人前往连岛,建设移民基地。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方立康把中成药的配方交给了冯九渊,王知味也制作出来了火锅底料,此时十方公司资金余额达到二百万两,就公司发展来说也需要继续扩张。八月四日,周召南,汪三江等十二人带着一些技术性员工二百人从北通州乘船,沿运河向南航行。

    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起点,曾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运河两岸分布有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漕运码头、皇木厂等古迹。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每年当第一批漕粮抵达的日子,就是个盛大的节日,官吏商、船工百姓共同参与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元代诗人贡奎有《二月二达通州》诗作:“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

    八月中正是南货,漕粮北运的热闹时节,周召南等人眼见南来北往的船只多如过江之鲫,船帆遮天蔽日,迁伏们喊着嘹亮的号子,船主呵斥之声不绝于耳,感叹连连。古代南北交通完全依赖于京杭大运河,直到后世铁路的出现。所谓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运河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命脉,宋元明清莫不如此,残暴不仁的隋炀帝由于修运河而为史家骂为暴君,但却为中国南北交流,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造化弄人,亦或专为庸人设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