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在美利坚当大咖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可行性(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可行性(求订阅)

    “在线票务系统的开发基本上进入收尾阶段。按照你的要求,在线付费、在线选座、验证码、在线客服等几大模块已经开始人工测试了,反馈意见现在还没出来。

    在线选座只能进行模拟测试,要与各大院线谈成合作后,才能拿到他们的放映厅结构图,然后我们才好做出新的模板进行匹配。不过…”乔格林整理下思路徐徐道来,说完后,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继续说:“特雷西,我不是质疑你的决定,只不过我感觉你的两个计划风险都很大。

    电子书计划我能理解,从市场上看,大家的阅读习惯会有所改变,电子产品容量大比传统的纸质产品携带更方便,将来或许会取代纸质产品,占据一部分份额。

    不过,这也是目前分析的臆想结果,以后到底会有多大市场谁也说不准。这个项目我倒是不反对,毕竟能看到前景。

    可是票务在线计划,我真的不觉得它是个好主意。各大院线早就有了电话订购服务,互联兴起之后,也有自己的在线订票服务。

    可他们都没有下太大的功夫,毕竟这是一部分份额,占不到总票房的百分之5,有这项服务也就为了方便那些时间不宽裕的顾客。

    民众的观影习惯你应该了解,他们宁愿去电影院买票,也未必喜欢在上购票。反正票价都是一样的,就算上购买,到了影院还要排队取票,又没有专门的取票通道。”

    乔格林的意思很明显,他感觉这项计划吃力不讨好,跟鸡肋无疑。在同等票价的基础上,在线购票相对于在现场购票并没有多大竞争力。

    他的想法是对的。

    其实,美国的票务在线服务发展不起来,最高的份额只能在票房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国的电影票价是统一的,不管什么电影,价格都是一致的。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全一致,一些老龄观众和一些幼儿会有些优惠。

    而大天朝的票务在线服务为何那么发达,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天朝的票价浮动性特别大,一线城市跟二三四五线城市还有城镇都不是一个价位。

    而就是这种浮动性,让票务在线服务有了可乘之机。

    七折优惠、半价优惠、更甚者三四折优惠。用这种优惠价格来吸引观众在线购票,你在电影院买票可能要60块,但你在上买就只要0块。

    便宜了一半,大多人肯定选择在上买票,而不是费力不讨好的话更多的钱去电影院买。

    因此,促进了大天朝的票务在线服务的发展,能占据票房份额的百分之七八十,这种恐怖的数据。

    世界之大,可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有人会觉得,这种打折方法,观众们高兴了,那谁受了损失,谁要弥补这个差价。

    其实,谁都不是傻子,观众高兴了,院线、发行方、制片方更高兴,他们可是赚个盆满钵满。

    有观影习惯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在上买的票只不过是原价票而已,去电影买的才是高价票。

    天朝的票价定位,普通制作不低于10块,好点的15到0,大制作50,外国进口150不等。基于这个价格,在消费水平和利润的前提下,价格会提高一倍。

    废话不多说,在大天朝这种商业模式叫“价格歧视”,说白了,就是给与那些有明确观影目的的观众优惠,宰那种闲逛无聊去看电影或者突然想去看电影的观众。

    这种模式在美国行不通,因为美国的票价浮动期被一部电影终结了。这部电影叫《教父》,上映于197年,美国所有电影院采取了统一定价,它的巨大成功终结了美国的电影票价浮动期。

    至此后,大家纷纷效仿,虽然之后也有一些利益相关方对统一定价制度产生质疑,也曾做过改变。但最终大家发现,一旦恢复票价差异,票价本身就可能成为公众预估电影质量的参考。

    当观众默认所有电影都值一个价,你涨价,会流失观众。你故意卖便宜,观众可能会觉得你心虚。

    在电影行业不成熟的环境里,片方制作出来的电影质量有优有劣。

    好电影毕竟占少数,一些粗制滥造为了吸引观众,就开始打“价格战”,这与好电影的“营销口碑”形成鲜明对比。

    恶性竞争也随之衍生,甚至造成了整个生产、包装、营销的恶性循环。

    而这个时候,反倒是统一定价作为规则,维护了制片方、发行方、院线、观众四方的利益平衡。

    说白了,票价统一定价,促进了电影质量。都是一个价,不用心的电影注定扑街,好电影必定大卖。

    大天朝想真正赶上好莱坞,最少要完善两个制度,一是分级制度,二是统一定价。票房多少只能说明消费力,说明不了质量。时间会证明一切,观众又不是傻子,能忽悠多久呢。(唉,分级制度就是有生之年啊,我最烦看阉割版。)

    特雷西明知道这个问题,但是还要执行这个计划,也有他的考虑。

    市场是一方面,不管多大,存在即合理,就有利可图。另外一方面就是宣传和资源,资源不消说,院线资源可是重中之重。

    至于宣传,络营销、络宣传到底有多恐怖,特雷西这位重生人士可是很清楚的。

    有这两方面足够特雷西决定去做这件事,他等乔格林说完,回复道:“观影习惯不是一层不变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在上浏览信息,上购物、上外卖、上购票早晚会成为他们的习惯。习惯是慢慢培养的,只要我们把服务做好了,他们自然会选择我们。再说,谁说在线购票就非得跟现场买票是一个价格。”

    “你是说折扣?用价格拉拢用户?”乔听了特雷西说的话,微微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稍微停顿了一下,对面的特雷西没有反应,激动的继续说:“不可能的,市场不能开倒车,价格战已经是过去式,没人会破坏这个规则,观众也不会买账。制片方不会冒这个险,我们更承受不起这种损失……特雷西,你要慎重,我们第一次融资的钱并不多,大部分要放在收购上,我已经看好一个高科技公司,正在谈判,你的电子书难道不要了吗。”

    乔格林激动的以为特雷西要拿钱砸价格战,为他的票务在线计划吸引流量。先不说花多少钱,能吸人多少流量。你只要不继续投钱,最后能剩多少人买账都不好说。

    这种方法可能会成功,但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特雷西不管对方如何激动,不慌不忙的喝了口咖啡,等他发泄完,才开口:“谁说要打折票价了。我可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破坏规则等于自掘坟墓,我最多是个“搅屎棍”。”

    “那你的意思是?”

    “票价统一定价,这点谁也不能碰。但是去看电影总要饮料和爆米花吧。看部电影人均10美元左右,票价能占几层?六层还是七层?三四美元的饮料和爆米花开支也是可不的消费,如果可以便宜个一两美元,观众会不会很乐意在我们这购票?”(美国看场电影人均消费10美元,包含饮料和爆米花,票价有人说7美元有人说5美元,别在意这么多。)

    “特雷西,这不也是价格战吗,我们没这么多钱…”

    “乔,我们为什么要花钱?这个钱当然是制片方花啊,我们帮他们宣传电影,不收太多费用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帮他们补差价。算了,解释不清楚,过两天给你发个计划过去。对了,我的电影《西西里》要定档了,会找你们做宣传。

    把票务系统开发出来,十月份之前跟院线谈好合作,前期可以不收费用,免费帮他们买票,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系统里再做一个抢票机制,我写再计划书里,倒是我投入五百万为我的电影做宣传。前三百万抢到票的观众会得到一到两美元的饮品抵扣卷…”特雷西还是忍不住说了一些,过后肯定会写一份计划给乔格林,正如他说的,他就是个温柔的“搅屎棍”,在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拿钱做宣传无可厚非。

    别看这一两美元,价格永远是最敏感的,观众怎么可能毫不在意呢。

    说他做的是价格战也是另类的,更像是给自己买票房,明目张胆的买票房。但也要看电影本身质量,电影不行,那就是砸水里了,到时候让人笑话。

    这种把戏院线也会做,可乐爆米花没什么成本。特雷西这么做无非是要打响知名度,他的电影运作成功了,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合作合同。

    院线方面得到甜头,也会跟他加深合作,至于取票渠道,在线购票火爆的话,院线自然会设立单独渠道,实在忙不过来,还有售票机,这都是后话了,打响第一炮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