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沈瑜说道:“谢谢你,咱们有时间再聊。” 胡云霞给他使了个眼色。 “在门口稍等一下。” 沈瑜顿了顿,还是点头示意收到。 来到到店外,看到袁哥出摊了。 沈瑜走过去打招呼。 袁哥说道:“小沈,最近好长时间没看到你过来了。” 沈瑜:“最近家里好多事儿,要帮忙干活。” 两人刚说了没几句,胡云霞走出店门。 袁哥对沈瑜打趣:“哎,美女来找你了。” 沈瑜笑着告辞,跟着胡云霞走了几步,避开了店里众人的目光。 “什么事儿?这么神神秘秘的。” 胡云霞说:“你刚才说,那几块老墨有问题,能确定吗?” 沈瑜:“哦,就为这事儿,你还单独跑出来再问,咱们有时间再聊不行吗?” 胡云霞有些着急:“你不知道,店里出了事儿之后,改变考评业绩办法,现在每个业务员负责一个柜台或者门类。依照店里划定的基数线,考评每个季度的业绩。 我本来以为自己就够倒霉了,分到文房门类,本身就是冷门儿。如果再像你说的,这里面还有假的古玩,那我的饭碗就危险了。” 沈瑜问道:“你们这个考评怎么算?我刚才没听明白,好像有点儿麻烦。” 胡云霞说:“何止是麻烦,所谓基数线,计算办法繁琐,凡是被考评的人,基本都不懂。我本来以为弄个合格就行——哎呀,你别扯远了。 我就是想问你,怎么确定的有假的老墨。当时购买那几块老墨,店里好多人都签了字。 我看那些墨块制作的也挺精美,和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墨不一样。” 沈瑜想了想,把自己买的紫玉光墨拿了出来。 他拿着墨对胡云霞说:“你看啊,这传统的墨块有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有六棱柱、圆柱和这种长方体。 墨的正反面会有图案或文字。 左右的侧面,有的是光板儿,有的会刻有制作者或者墨庄的名字。 另外,横头——就是墨的顶部这一小块儿面积。通常刻有墨的等级,或者做墨的材料。你看这块紫玉光,横头上刻的就是——五石漆烟。这是形容做墨的材料高档。 这些都是判断老墨的外在条件,关键还在内质。 传统制墨,最早从石墨开始,逐渐演变到唐宋时期的松烟墨。到后来,明清时期油烟墨盛行,漆烟墨也开始出现。 你们店里那几块墨,包括我买的这些,都是近百年的墨。 清末,大量的桐油出口,烧制墨粉的桐油不够用,很多厂家就开始用别的墨粉替代。比如说进口的洋烟,也就是碳素。 你们店里有一块儿胡氏广记的青麟髓,横头上刻的是净烟墨,其实原料是进口的碳素。 当然,这些墨只要年份够,都算老墨。 我说的假货,是有人仿造的老墨。 做墨的过程像和面一样,把墨与胶混合成团,压入模具,然后晾干。 造假者用劣质原料仿古,但是把表面做的很好,用以谋利。 很多人收藏老墨,买了不用,还发现不了问题。如果像我这样买回去,把它研磨成墨汁,发现里面是石灰、煤炭或者木炭渣子,那就太坑人了。 胡云霞越听越头大:“你没碰那几块墨,是怎么判断内质的?” 沈瑜不能说出游戏与技能的事情,只能解释:“除了拿着观察之外,还要看墨块表现出来的气韵。 比如,油烟墨,桐油烟粉和胶混合之后,放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分别是什么样的外观? 松烟墨又是什么样的外观? 精品墨制作精良,多看真品,自然可以判断出真假区别。当然,判断老墨,最好是用手拿着试试分量,再观察细节。 假的终究是假的,有的时候一些细节能表现出问题。 传统的制墨首推徽州。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几个制墨的流派。至末的名叫 歙派制墨家大多是文人雅士,将其深厚的文人情结和殷实的经济实力凝聚在其所制墨品之中,形成其鲜明的特点:摹古隽雅。 休宁派墨师一般出身于平庶家庭,但勤于劳作,实践经验丰富,制墨中另辟蹊径,以制作风格独特的小锭成套丛赏墨(集锦墨)而见长,巧于工艺。 婺源制墨以民间小作坊为主,制墨目标锁定平民百姓和小知识分子,其特点是朴实少华,多具民间艺术风格。 到了清末,出现了曹氏尧记、曹氏敦记、曹素功怡记、胡氏广记、胡氏发记等有名墨庄。 但是,不管哪一家,都不会粗制滥造。有名的墨庄,每一个过程,都是精工细作,做足了功夫。不会出现一些太劣质的现象。 你们店里那两块墨,模仿了有名墨庄的老墨。 这几家的真品不会出现大的瑕疵,可是,你们店里两块墨的外表,有白色的霉斑。说明用的胶不太好,这是问题之一。 好的墨庄做出了瑕疵墨,是要回炉重做的。 你们店里的二妙堂龙门墨,还有子卿款的松滋侯墨,明显有扯版的现象,就是与模具粘连的现象。估计是模具有问题。 这么多的证据,足以说明,这两块所谓老墨是有问题的。” 胡云霞咬牙说道:“真倒霉,碰上这种事儿。如果假的老墨真被人买走了,弄出麻烦,估计就是我来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