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归京
书迷正在阅读:我把炮灰徒弟养歪了[穿书]、正妻归来、豪门崛起:重生千金是学霸、我的meimei是幽灵、人生三十、穿书后我被反派逼婚了、我被格式化后他后悔了、七龙珠之卡罗叶传奇、重生之学霸很疯狂、重生之学霸兼职做影后
八月十五中元节,同时也是姬如欢的十八岁生辰,他们想在中元节之前赶回京都,路上便加快了脚步。 一路紧赶慢赶,总算在八月十三赶到了大明京都。 大明半年前才经历过大战,到底不似以前那般繁荣昌盛了,不过再经历了半年的沉淀,京都临渊也总算是有了些过节的气氛,大街上热闹异常,到处都已经挂起了大红的灯笼,迎接着中元节的到来。 这大半年,大明没再敢跟邻国动干戈,南阳七座城池都还在南越国手中没拿回来,只是暂时守住了防线,没让南越再继续北进。 而大周这边,因为燕国的加入,吴越轩跟郭诚倒是趁机从大周的手里夺回了大部分城池,只辽东边境的几处大的关键的城池,大周派了重军把守,暂时还在大周手里。 吴越轩跟郭诚手里的人也并不多,他们都谨慎的没敢跟大周的大部队去硬碰硬,而是选择了休养生息,先将局势稳住再说。 至于剩下的城池,总有一天,他们会全部都夺回来。 而北境这边,没了西夏参与,大凉也只能跟镇北军不相上下的打个平手,倒是没能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 大明朝堂经历过皇上的一番血洗之后,也都变的异常安分,皇上更是毫不手软的用自己的铁血手段,解决了难民及军饷粮草的问题。 即便是不少名门世家达官贵族们都为了这事儿损失惨重,但也没人敢多说一句不是。 而风雨飘摇的大明,也渐渐开始恢复了生机。 姬如欢跟独孤驰砚的归京,让原本已经逐渐恢复热闹的京都更添了几分热情。 或许这两人招了不少大明朝臣的嫉恨,但京都的百姓和大部分朝臣都是感谢这两位的。 这位突然出现的九皇叔,在大明最危难之际稳住了朝局,又亲自前往西夏劝西夏退兵,解决了北境之危。 而这位凤阳郡主,更是亲赴辽东战场,兄妹二人带着残军协助辽东军守住了大明的辽东,虽为女子,却一点不输男子的气概。 据说这燕国能及时出手帮忙,也是因为这凤阳郡主,据说当年这位凤阳郡主,在冀州之时碰巧救了燕国太子的命,乃燕国太子的救命恩人,而燕国太子能及时出兵,也是为了救凤阳郡主,还她救命之恩的恩情。 总之,如今京都的人再提及凤阳郡主,早已经不是什么关于凤阳郡主水性杨花、张扬跋扈的八卦小道消息,而是一脸钦佩的说着凤阳郡主巾帼不让须眉,北境救父,辽东救兄的光荣事迹。 他们回京的消息知不道何人透露了出来,不光只太子和姬家人带着不少朝臣在城门口迎接,这城内的百姓更是热情的夹道欢迎。 这般景象,也是吓了姬如欢一跳,不过见着父亲跟二哥英姿勃发的站在太子的身旁,姬如欢还是很高兴。 这一世,总算是因为自己有了改变,皇上还是皇上,太子也还是太子,自己的家人也都好好的。 一番寒暄之后,一行人便被热情的迎进了京都,都没来的及回家,就被带着进了宫里的长生殿,皇上已经在长生殿给两人准备了接风宴。 在宫门口下了马车,倒是遇见了身穿盔甲的三皇子,往姬如欢面前一站,便很是嘚瑟的应道,“看看,是不是很有大将之风?” 刚说完,便感受到了一旁冷飕飕的眼神朝着他射来。 三皇子身子忍不住抖了抖,忙开口说道,“侄儿见过九皇叔。” 独孤驰砚冷声道,“别叫我九皇叔。” 三皇子愣了愣应道,“啊?那叫您什么?” 一旁姬如欢却笑着应道,“怎么光叫九皇叔,快叫我九皇婶。” 三皇子眼角抽了抽,看着面前比自己小几岁的姑娘,居然还努力让自己憋出来了一句“九皇婶”。 姬如欢满意的笑着应道,“侄子乖。” 独孤驰砚见着姬如欢居然如此恶趣味,眼角忍不住抽了抽,倒是没再继续阻止旁人再叫他九皇叔,反正如欢快要跟他成亲了,等成了亲,如欢便会改口叫他相公夫君,不必再叫他九皇叔。 好在三皇子并不知道独孤驰砚不让他叫九皇叔的原因,不然原本就被姬如欢刺激到的弱小心灵,恐怕会雪上加霜了。 三皇子仗着自来熟脸皮厚的性子,便一直凑在了姬如欢跟独孤驰砚的身边。 姬如欢也从三皇子自己的嘴里了解到,这位不务正业的三皇子总算是暂时改邪归正,取代了原来站边长公主和俞家的御林军统领,自己坐上了御林军统领的位置,还深得陛下信任,跟太子也算相处融洽。 到了长生殿,难得皇上居然早已经在长生殿等着他们了,待众人施礼,皇上便招呼了独孤驰砚带着姬如欢坐在了他右手边的下首位。 左手边的下首位则是太子,可见陛下对独孤驰砚和姬如欢的重视。 正殿两旁,朝中重臣也都依次入座。 此时的大明朝臣,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那些个朝中重臣,除了一直极力扶持陛下的姬家,差不多都陨落了,而一直被压着的太子妃母族势力定远侯府沐家,清远侯府傅家,隐退的大儒王阁老及王家等家族,逐步登上了大明朝堂的历史舞台。 吴太师和太后再经历了辽东之事之后,就沉寂了下来,吴太师也开始呆在自己的府里足不出户,不再出来蹦跶。 太后没了吴太师的背后支持,也安静的呆在自己的福寿宫,不敢在出来指手画脚。 吴太师倒是不担心他吴家,毕竟他吴家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在辽东亲手组建了辽东军,替大明守卫着辽东边境。 长公主及俞家,当初虽未参与其中,但却手握御林军的军权袖手旁观,明显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架势,是个傻子也看的出来。 如今御林军落入了三皇子手里,三皇子跟长公主及俞家却并不亲近,不可能成为他们的倚仗。 皇上虽然并未对长公主及俞家做出什么惩罚,但从皇上的态度就能看出对他们的不喜,其他朝臣自然不敢再跟他们走太近。 长公主及俞家,便彻底的被皇上冷待,被朝臣孤立,失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