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冰山雪莲,益寿延年
一顿饭宾主尽欢,入夜睡下,李西来有些难以入眠,他摸着白若的小脑袋“你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葩呢?” “人家对官人那么好,还要骂人家。”白若懒洋洋的躺在枕头边。 “我只是感叹来着,而且奇葩明明是褒义词。”李西来瞪眼道。 “哦,人家叫官人收下就收下呗,他心里一定也很开心的。”白若拱拱脑袋,让李西来别乱动。 李西来拿开手“他开心,为什么呢?” 白若叼住手,李西来又摸她脑袋,却扭动身子,李西来才明白是让他手停住就行,不要乱动。 “这个人家也不知道,反正你们人类不就是莫名其妙的吗?人家要睡觉了。”白若努努嘴。 李西来微微一笑,侧头望了眼安详睡下的白若,合上眼眸。 …… “那小兄弟真是可怜。”另一顶帐篷,婆娘抱住扎西敦赤。 扎西敦赤无言点头。 “所以你才送了他一片雪莲花瓣?”婆娘的声音。 “是啊,那小兄弟不似穷苦人家,却有着跌宕的命运,既然喜欢,送一片也好。” 婆娘微笑。“敦赤,你做的好。” 两夫妻都不是多话的人,帐篷内沉默许久,似是睡着了,扎西敦赤翻得个身,在回忆某些事情出神。 深夜,外头并无蝉鸣,唯有呼呼风声,刮着帐篷边沿的白布,发出轻微的声响。 似乎是觉得吵闹,又或是因为自己不能安眠,不想吵到婆娘,扎西敦赤挪挪身子,离远些。 “还不睡?”那婆娘早有所觉,方才都是假寐。 扎西敦赤不答,反而目光偏移,视线仿佛透过帐篷望到那接连天地的雪山群,那一片能冻僵人骨髓的死地。 “雪莲,快开了。” 婆娘身躯微颤,不语抱住扎西敦赤。 冰山雪莲,与天山雪莲仅差一字,却是天地之别。 冰山雪莲通体雪白,更是长与冰山之上,生来便是不沾一丝泥垢,不落凡土,才有那片白洁的飘絮。 冰山雪莲,益寿延年,乃是神药,然而获取难度之大,同样骇人听闻,那片死亡雪山,无论你裹得再厚,体格再强健,一旦踏入,极寒将吞噬一切温暖,可谓十死无生。 扎西敦赤所得的那一株,是大风刮来的。 二十岁时放牧的他,忽遇一阵大风,啸傲彻夜方停,第二天一早,只见一株雪莲花,落在自家帐篷顶。 天降机缘,捡了雪莲花,共有十八莲瓣,一颗莲子,效用神妙。 如今扎西敦赤已经五十余岁,看上去却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尽是雪莲的功劳。 三十余年过去,近日来,那颗莲子表面出现裂痕,涌现一股勃发的生机,扎西敦赤知道,冰山雪莲快开了。 “我该送它回去。”扎西敦赤似乎在喃喃自语。 “你不能接近那片死亡雪山。”婆娘攥紧他的衣服,一个劲摇头。 “放心,我肯定不会亲自踏进去的。”扎西敦赤扶着婆娘的背,似乎在叫她安心。 “为什么一定要去以身涉险?”婆娘却没有那么轻易答应。 “它在这里,会死的。”扎西敦赤固执摇头。 “一颗莲子罢了。” 是啊,只是一颗没有生命的莲子罢了,爱开不开,为什么扎西敦赤一定要送它去死亡雪山?婆娘想不通。 扎西敦赤微微一笑,他永远记得,在没娶妻之前,曾害过一场大病,勉强救回,却活不了几年,是雪莲赋予他一次全新的人生。 而有些事婆娘或许忘了,但他依旧记得,怀胎四月,发生意外,眼看就要小产,依旧是雪莲保住了胎儿。 类似的事情还有几件,扎西敦赤真怀疑自己是厄运之子,一生怎的这么多波澜? 然而雪莲却是他的护佑之神,一次又一次的将他拉出深渊。 “真是天真。”婆娘白了扎西敦赤一眼,侧身不理他。 片刻。“小心些!” 扎西敦赤点头,两人相拥而眠。 翌日一早,吃罢早饭,李西来便问出此行目的,扎西敦赤听闻‘密宗’二字,想了片刻。 “原来是要去圣地。” 扎西敦赤痛快给他指了路,其实也怪李西来运气不好,没碰到藏民,不然都知道圣地的方向。 再三谢过扎西敦赤,一伙手持兵刃,身穿不怎么整齐制服的汉子寻到此处,似乎是此地藏兵。 藏民们见了,不仅不害怕,反而极为热情的接进,那伙人同样没有什么嚣张气焰,径直来到扎西敦赤帐篷前。 众人围上,扎西敦赤一笑,那当头之人似是和他熟识,道“寺庙动工,特来请人。” 藏民们一听,跃跃欲试,面上尽是化不开的虔诚,似乎求之不得,能为此出一分力。 扎西敦赤道“是建新寺庙还是日常修缮?” “修缮而已,建新庙过于劳民伤财,当今那位,想必也不会答应。”当头人笑道。 有藏民嚷道“可惜了,还以为是建新庙,巴不得新庙越多越好。”有人应道“虽然累了些,但为圣宗出力是荣幸,只是仁波切不让,真是郁闷。” 和谐的氛围下,很快人手调拨好,当头人带了数十眼含热忱的藏民,那些被挑中的人,面上喜色不似作伪,他们的婆娘亦是面上沾荣,坦然受下其余未被挑中人羡慕的眼光。 当头人与扎西敦赤道别。“多有打搅,我们该回去复命。” “都不留下来用一顿饭食?”这话却不是扎西敦赤说的,而是那些未被挑中的藏民挽留。 当头人面带微笑,谢过众位藏民。 “且慢,这位小兄弟,心向圣地,可又是外地生人求之无门,昨日见时,不知流离多久时日。” 扎西敦赤说罢,李西来应承着走出。 “既然如此,不若一起同行,只要心中足够虔诚,到圣地之后,说不定还能受到接见。”当头人笑着揽下。 李西来自是无不可,同扎西敦赤谢别,便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 一路坦途,众人日间赶路,夜间各自归帐,兴许是离圣地越发接近,夜里少不了细微的念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