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建设大时代在线阅读 - 第22章 村里的历史

第22章 村里的历史

    村里的历史

    第二天一大早,肖教授就来到工地上,跟任重和郑乾说了想叫南飞带他到村里去的想法,任重和郑乾也没说什么,就答应了。

    至于为什么肖教授一定要带着南飞一起去村里,他是这样想的,如果带着他身边的专业人员去,他们会把每一样东西都看成是古文物的,而且在村民心里面,动静也有点太大,如果自己一个人去呢,什么事情都要他亲自去问老百姓,有可能老百姓知道后,由于对他不是很熟悉,又会觉得他不太可信而回避他。

    现在,他带着南飞一起去,就像由南飞带着他到村去玩一样,因为南飞对村里还是有点熟悉的,他可以作个引见,不至于使村民太过回避。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南飞——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和他一起去看那些东西,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一老一少,慢慢地朝村里走去,不久就来到了村口那块大石碑前,南飞首先把上次自己和任重一起来时看到的,提前在路上就跟肖教授说了。所以,两人来到石碑前,不自然地就停了下来。

    本地,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很古老的石碑,肖教授他们发现得最早的,有从中国开始发明文字的时候开始,在中国的某些地方都有用石碑来记载一些历史事件的习惯。有些记载,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可几百年、几千年后,却是后人研究有关中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依据。

    肖教授他们也曾经从不同的石碑上得到过好多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今天,肖教授一看到石碑,又加上南飞在路上跟他说的,他就更是对这块石碑感兴趣了。还没走到石碑下,肖教授就紧走几步赶了过去,把眼镜都凑到石碑上地看了起来。

    由于上次,不管是南飞还是任重,都只是表面地看了一两眼,他们也没有兴趣对路边一块残缺的石碑研究什么。上次,他们能看懂几个字,已经是不少的收获了。可对于像肖教授这种专门研究文物的人来说,石碑上的价值那就要大得多了。

    只见肖教授先从路边摘来一大把的茅草,把它捆成一个小草把,轻轻地在石碑上一遍又一遍地认真扫着,石碑上的字开始清楚了一些。然后,肖教授又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专用的刷子,又对着石碑轻轻刷了一遍,又取出一种特别的油,用刷子轻轻地在石碑上刷了一遍。

    南飞看着肖教授做完这些,已经看到,石碑上的好多字都能看到了。肖教授又拿出自己的放大镜,一行一行地边照边认着。

    好久,才把整个石碑看了一遍,他看着南飞正在期待的眼神,还没等到南飞想问,肖教授已经通过自己能认出的和推断的字迹,跟南飞说了一个大概的故事——

    原来,这里是我国淮河的一个重要源头,长久以来,就是淮河的重要水源补给。

    隋朝年间,隋炀帝修筑大运河,它也就成为了大运河的地方重要补给渠。虽然不是大运河的主渠道,但却可以看成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小河水流不大,虽然从山上流下来,也流过广大的平原地区,可是能为当地百姓带来的利益却不是很大。

    通过大运河的修筑,河床加固、水渠延伸、拦堰塞湖、水车、水碾、石磨等,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利益。所以,当时在修建的时候,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支持大运河的建设。

    大运河建成后,经当地官员上报给大业皇帝,大业皇帝杨广为了表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把这段大运河支渠取名为‘惠民渠’,并于本村村前树碑纪念,以示后人。

    肖教授把石碑上的大致情况跟南飞一说,南飞也只是对其中的故事感兴趣,就问肖教授:

    “教授,这些,都有用吗?”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有用,而是太有用了。原来,我们只是觉得这里距离真正的大运河这么远,又比大运河高出那么多,应该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通过这石碑的记载,我们就能把这山里跟大运河联系起来了。就连上次你们工地上挖出的古墓,现在就能很好地解释了。说不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呢。”

    南飞,听肖教授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趣,说:

    “教授,那我们快些到村里去吧,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呢。”

    说着,两人就朝着村里走去。

    首先,南飞带着教授先去看了菊婶家门口的大石磨,肖教授告诉他,这也算是一件古文物,但是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两人一边聊一边慢慢地在村里转着,肖教授又开始对一些老房子感兴趣起来。

    其实这些,对于南飞来说,在他的老家江南,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了的,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稀奇的。这个村里,南飞也来过几次,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可今天,肖教授一来,经肖教授一提,确实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南飞,你看,从这个柱子就能看出,这栋房子应该在几百年以上。你看,这种凿开的榫卯结构、这种结合方式,是现在人做不出来的,现在虽然也有这种榫卯结构,可像这种完全没有横穿的小锲子的方式,现在人做不到这么的精确度,换句活说,也就是说,现在这种技艺已经失传了。”

    肖教授说着,从他的脸上能看出一种无不惋惜的遗憾。

    南飞听了,也觉得有一点可惜。

    “南飞,你再看看这个用石砖砌成的院门,粗略一看,可能和你们江南地区的院门一样,可你细看,门前的台阶、院墙下部的石头,还有同一排里几栋房子院门的朝向,又都是不同的。”

    肖教授这样一提醒,南飞再去细看时,确实看出了好多的问题。

    江南,也就是南飞的老家,院门外大多是平的,当然也有一两级台阶的,但院内和院外应该是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里,有两级台阶的,也有三四级台阶的;而有的,院内就比院外高出三四级台阶的高度。

    肖教授告诉南飞,那是江南干栏式榫卯结构木屋建筑与本地山地结合的产物。

    而院墙下半部分用的石头,也是因为本地山多石头多,为减少成本、就地取材的一种表现,至于院门的朝向问题,也是因地势而建的原因。

    南飞听了,点点头——懂了!

    “还有,你看这窗子上镂空的窗花,也是现在失传了的一种木工手艺------

    “还有,雕花中的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什么‘喜上眉梢’、什么‘顽童踩莲’等都有它的象征意义的。”

    肖教授一边看着,一边跟南飞解释着,又一边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着。

    村里的大人、孩子们,看着南飞和一个爷爷在村子里来来回回地转着,又对着一些老房子、老物件指指划划的,好多人也跟了过来看热闹。

    因为南飞来过村里好多次了,大家也认识他。所以,也就没有人把他们朝坏人的方面想。后来,知道了那个老人是搞文物研究的老教授时,好多人就跑回自己家里,拿出好多的老物件来给教授看,或者拖着南飞和肖教授到自己家去,什么老陶罐呀、老瓷瓶呀,肖教授都一一看了,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肖教授也一一着了记录。

    肖教授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大大小小应该有几百件了。这对于他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然后,肖教授又叫那些人把这些东西先放好了,可能下一步这些东西都是值钱的。其实,肖教授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想在本地建一个博物馆。只是目前还没有眉目,所以,他才没有直接地告诉大家而已。他怕说出来到了,到时又做不成的话,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也不好。

    最后,南飞和肖教授还到村里目前最老、辈份最高的一个老人家里,想从这里再得到一些表面上看不到的、古文化的东西。

    老人得知南飞和肖教授的来意后,也没有隐瞒,也就把一些他知道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老人说——

    他从他的老人们那里得知,其实,他们本身不是汉族,而是苗族,也就是古代蚩尤部落的后裔。

    逐鹿中原战败后,从中原地区向南迁徙,一开始是转变成被汉族归化后的所谓‘熟苗’,也就是接受汉族管制但仍然保留自己民族的苗族。后来,为了避免过多的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民族统一化,就对外宣称为汉族,但仍然保留着很多的苗族生活习惯和民族活动------

    再进入山区的几个寨子,那里苗族的生活气息就更多了,有好些的苗族原始风俗习惯都还保留着。比如和他们隔山相望的牛角尖村,就是一个苗族风情非常浓郁的纯苗族村寨。

    以前好长一段时间,他们没有敢把自己民族的东西展示出来,现在,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和民族保护和传承,很多东西才又慢慢地表现出来。

    还有,关于当年运河的修建,七太爷也听老人们说过,他们确实参与了当时大隋朝的大运河修筑,而且还是以异族身份,也就是作为汉族的奴隶被迫去参与修筑的。后来,为了表现隋朝大一统,也为了显示大隋朝对各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才消除了这种歧视,也才有了表彰他们参与修筑大运河的纪事碑。

    关于为了补充大运河水源、大型船只通过大运河的相互避让,而修筑的这段三四公里的运河支渠‘惠民渠’。老人家也把肖教授和南飞带到自己家门口,指着其大概线路对肖教授和南飞说了,而听说在哪里哪里发生过什么事,老人家通过自己模糊的记忆,全部都告诉了南飞和肖教授。

    后来,肖教授就是沿着今天老人家所指引的线路去勘测和挖掘,才又得到了重大发现,这是后话了。

    看完了一切,也听完了村里老人的故事,南飞和肖教授又陪着老侬喝了点小酒,一直到快要天黑时,两人才精疲力尽但却又非常高兴地回到了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