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良辰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这就好似爬到至高之处,离那胜利仅有一步之遥,谁想到脚下一滑,却又从山顶给摔了下来。

    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痛,不是不无道理。

    任谁终于找到十四年未见的生母,却又不被她所承认,估计都不会平静下来。

    秦元君当场便有些站立不稳。

    这无疑是在陷入认亲喜悦的他头上,又重重地泼下一盆凉水,连夏季这温热气候,都能让人感觉到他通身的冷意。

    再看他,他的脸,他的身体,好像被冻僵了。

    那时,秦元君的表情极为痛苦,他抱着最后的希望,尤不死心地问道:“我叫秦元君,我生辰是七月十九,你当真不记得了吗?”

    英娘茫然地摇摇头,道:“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叫莺儿,我是郡王妃贾氏,贾家的家生子,郡王妃将我赐给王爷做妾。后来,西北蛮族变乱,王妃命我前去西北照料好王爷,我便跟着去了。之后的事情,我便记不大清。”

    那时,和亲王还只是和亲郡王,丫鬟英娘对和亲王妃,依然保持着“郡王妃”的称呼。

    连旁听的温良辰,都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老天,你记不清别的尚好,怎的连最重要之事……儿子都记不住呢?

    秦元君又问上几句,英娘依旧是无可奉告。温良辰便看见,他的眼神逐渐暗了下去,最后竟然连一丝光泽都无。

    她犹自记得,他当年追忆起自己母亲,那副由衷欢欣的笑容,以及那快乐的音调……母亲是他心中最珍贵的柔软之地,没想到在现在,却犹如美丽而易碎的瓷器,轰然碎成一地残渣。

    他的痛苦,她能体会。

    温良辰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看着他脸颊抽动,眼中光泽点点,浑身还浮现一股浓重的煞气,她便感同身受,连整颗心心不自觉地便揪痛起来。

    温良辰嘴上安慰几句,发觉他无动于衷,一副魂魄离身的模样,她心中大惊,不顾一切,鬼使神差地握住他的手。

    待发觉他手背冰凉,且微微颤抖,她越发地忧心忡忡,忍不住道:“你……别着急。英娘今日受了刺激,贺郎中说她情绪不稳定,脑后还有肿块,兴许再休息些时日,服下良药,待那肿块消去,便能记得你了。”

    在温良辰看不见的背后,薛扬却脸色一黯。

    其实温良辰也不知英娘能否痊愈,总之贺郎中没有说过这话,薛扬心中也清楚,但是,正处于崩溃状态的秦元君,却是深深相信了。

    于是,她便瞧见,刹那间,秦元君的脸又有了几分人气,那眉尖一团青黑,也随之散去了不少。

    他好像是为了让自己相信般,转过头来,眼怀希冀,朝着温良辰问道:“她一定能想起我,对吗?”

    英娘会不会想起来呢?

    连温良辰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只要人活着,一切都还有希望。温良辰捏了捏小拳头,忍住心中的酸楚,嘴角艰难地露出笑容:“咱们京都有全天下最好的郎中,还有最名贵的药材,你且放心,她会想起来的。”

    “她会想起来的。”秦元君喃喃几句,最后竟莫名地笑了起来。

    兴许是孩童时期复杂而阴暗的生活,造就了异于常人的他,片刻之后,他已恢复正常,朝英娘道:“如今你未回忆起我,我也不会逼你。你且慢慢想,总有一日,我会让你记得我。”

    然后,他好像找到新目标似的,出府便向巨阙下达一系列命令。人员上,派遣护卫看守宅院,雇佣家丁小厮,寻牙婆买丫鬟和婆子,再配备定期诊疗的郎中,送入充足的药材和补品。接着,他还亲自在宅院走访一遍,出门后报出一堆所缺的物品物事,再列出一个详单出来,看得温良辰在旁咂舌不已。

    连她都不由地自叹弗如,秦元君这份细腻心思,若放至在内宅中,定会是个拥有三头六臂的主母。

    当然,若他能入主内阁,手握天下诸事,必然不会如现在这般乱象丛生,好像没了司礼太监,朝政就没法活似的。

    秦元君将诸事处理完毕后,在英娘房门口又溜达一圈,得到温良辰带来她已歇下的消息后,他方才安心离开。

    夜间静谧如水,偶有几声虫鸣,令这祥和的夜间不失活泼。温良辰蜷缩在床头,脑海中又忆起自己冲动地抓住他的手,不由地心砰砰直跳,全身上下更是发烫,犹如被丢入炉中,架在柴火上烧了起来。

    微风吹进房间,拂过柔如水波的蓝色帐幔,都未让通体发热的她,感觉到属于夏夜的半分清凉。

    “怎么办,难道我真喜欢上秦元君不成?”温良辰捂着脸颊,这次……

    她是,真正地害羞了。

    因本年朝廷吏治大整顿的缘故,上上下下不少官员落马,即便新来的进士们上任,却也填补不了庞大的空缺。于是,宣德帝昭告天下,于秋季八月九日,特广纳天下贤能之士,增设恩科。

    秦元君过了今年的七月,便至十五岁束发,本以为要再等一年,却不料有这等好运气。

    秦元君在国子监年年都得优,夫子们也随他而去,反正还有得时间,不对他加以严格的管束,因此,他倒比任何学子都过得悠闲。谁料恩科一下来,两个月后便要参考秋闱,夫子们比他这位当事人还着急,特地对他下了一道禁宅令,命其不得外出乱逛,每日在监学中加班加点地学习。

    秦元君本想多来探望英娘,兴许能让她早些忆起旧事,这秋闱考试一下来,将他的计划全盘打乱。

    不知是他最近是考试临近产生的紧张,还是英娘对他毫无感觉的缘故,他每每从国子监偷跑出来,总是一副焦躁不安、烦躁至极的模样。得不到母亲承认的秦元君,甚至还打过带英娘回府的心思,不料薛扬还没反对,英娘倒率先不乐意。

    “王爷,王爷他……不知道为何,我好害怕,你别带我去见他。”一提起和亲王,英娘便面色苍白,抖得如同受惊的兔子。

    温良辰心中却极为疑惑,身为妾室的英娘,若她不愿见和亲王妃倒还好,可是,她却没有任何的理由惧怕和亲王,甚至还怕成这样。

    不过,怀疑算是怀疑,和亲王是温良辰的二舅,平素还对她和母亲极好,甚至远超其亲生嫡女。温良辰对他心生感激,再如何怀疑,却也不会认为和亲王做下什么恶事。

    也许其中有误会,温良辰心中自欺欺人地想道。

    但是,一切的一切,尚且无法定论,温良辰和秦元君,只有将其埋在心底,不敢妄自行动,只有等英娘回忆起来,他们才能接着走下一步。

    对比起喜悦和忧伤交织的秦元君,薛扬却不知为何,越发地变得深不可测起来。一旦谁提起“和亲王”三个字,他便木着一张脸,接而拂袖离去,也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秦元君同样一脸讳莫如深,装得毫不知情,连半句都不曾吐露。温良辰却在心底琢磨,该不会薛扬认为和亲王滥情,对英娘不管不顾,薛扬这才恨上他罢?

    怪只怪温良辰研究卷宗之时,那卷宗恰好分为两卷。上卷是薛长城于靖远投降,西蛮如何如何破城而进,捣毁秦氏越国西边防线,扰得民不聊生,下卷才是和亲王与卫将军率兵西下,领三十万军队上下路合围,将西蛮打回老家,重新夺回靖远城。

    西北之战分上下卷的印刷,导致温良辰头一次没有广泛思考,将和亲王与薛家灭亡之事联系起来。

    这厢温良辰忙于英娘一事,卫家却在婚事上发了愁。

    卫将军之所以打着和温家联姻主意,大部分看重的是温驸马和温良辰,谁知卫定放这臭小子,瞧不上堂堂正正郡主也就算了,居然给他选一个温家庶出老爷的女儿。这奇怪的鬼主意,真是将卫将军给气得半死。

    卫定放那小子又素有歪理,卫将军和他说妻室得有家族长辈撑腰,他就说卫夫人出自商家,还是个不入流的商户女儿,温家四姑娘温良冬,好歹还是个官家小姐;卫将军和他说娶妻当娶贤,卫定放不知哪儿得来的消息,说那温四姑娘从小便帮助温大太太理家,还协理母亲温三太太的铺子,打得一手的好算盘。

    说得是卫将军咬牙切齿,忍无可忍,最后又将其暴打了一顿。

    这一顿暴打,没让卫定放这小子屈服,倒先让卫夫人“屈服”了。

    卫将军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帝老子和卫老将军,当然……还怕卫太太的眼泪。

    卫太太坐在卫定放床前,看着儿子皮开rou绽、遍体鳞伤的模样,哭得是花容失色,肝肠寸断。

    卫太太对着卫将声声痛心,简直是字字啼血:“老爷你好狠的心啊!放儿再大的过错,也不能下得如此狠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就这一个宝贝儿子,你,你不是最心狠手辣吗,你干脆连我一块打死算了!啊啊啊……”

    卫太太这般胡搅蛮缠下来,烦得卫将军是一个头两个大。

    不知这次下手不知是真的过重,卫定放居然昏迷了两个小时,依然没有转醒的迹象,吓得卫太太心急如焚,差点一头磕死在床头,幸亏卫将军眼疾手快,将寻死觅活的自家夫人给擒住了。

    见卫太太还要再闹,卫将军叹了一口气,终于退让一步,服软道:“算了算了,我是怕了你们娘俩。既然放儿那么喜欢四姑娘,待他身上的伤痊愈后,你便带他去温府走一遭,去瞧瞧那四姑娘,到底是个什么好法。”

    卫将军话音一落,原本躺在榻上如死猪般的卫定放,突然“哎哟”一声,两眼一睁,转醒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v=亲们晚安。。。。

    ☆、第62章 依情愫

    因为英娘病情反反复复,扰得众人心情不佳,温良辰也没了绣花的心情,每日坐在家中看卷宗

    正当她闷得发慌之际,却突然被告知,明日前去京郊的红螺寺祈福。

    此次出行祈福的人不多,主要有温大太太和温三太太,姑娘这一辈只有温良冬和温良辰二人。温良夏喜好参加宴会,惯来瞧不起这等麻烦之事,而温良秋身子不适,也只有温良辰和温良冬两姐妹去了。对此,温良辰正处于悠闲期,没有花时间深究。

    温良辰收到消气,便遣人前去给秦元君送信,告知他明日不得闲,不方便去英娘家中。

    近来一段时间,秦元君唤来三位专门瞧头部的郎中,并购买药材源源进补,不知为何,英娘依然对他没有半分感觉,因此,秦元君在英娘家中,一直处于尴尬状态。是故温良辰不在旁边,他便不好意思单独与英娘相处。

    在睡前,温良辰特地钦点明日所穿的衣裳,米白窄袖袄裙,外罩淡绿小短袄,料子是夏日轻薄的青萝纱,虽然素了些,但胜在轻便凉爽。

    事实上,明日的祈福并不简单,乃是卫府过来相看姑娘,因为偶然疏忽大意的缘故,这次连温良辰都给栽了。

    温良辰在老太太院子布有眼线,却唯独未将手伸至温大太太的院子去,加之温大太太的口风死紧,除了当事人母亲温三太太以外,阖府上下,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与此同时,温良冬站在桌边,望着托盘上,温大太太送来的簇新的衣裳和首饰,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

    温三太太将温良冬特地唤来院子,将诸人全部遣散下去,就连心腹丫鬟都不留一个,其紧张的神态,神秘兮兮的态度,吓得温良冬惊慌失措,不由地小声问道:“母亲,到底是怎么了?莫非家中出了事不成?”

    温三太太眨眨眼,伸手便将温良冬搂了过来,温良冬倒是乖觉,顺手拉来一个小绣墩坐下,即便心中再如何担心,却也安安静静地,守在温三太太的旁边。

    见女儿如此懂事,温三太太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既欢欣,又有几分辛酸。她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发顶,微笑道:“好姑娘,家中无事,你可别担心。”

    “那就好,没事就好。”温良冬垂头喃喃道,如今三房没有嫡子,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温良冬是个憋不住话的人,见母亲温三太太吞吞吐吐的模样,早让她坐立不安,心急如焚,最后,她终于忍不住道:“母亲,可否告诉女儿,你到底因何事而忧?”

    “你这孩子,急什么急?”温三太太点了点她的额头,忽地想起卫家之事,又忍不住黯然失笑。

    她觉得温良冬着急,难道她自己不急吗?

    “好母亲,您就说说罢,女儿都快急哭了。”温良冬急得小眼圈发红,抱着温三太太的手,翘着嘴不住地使劲摇晃。

    温三太太被她摇得头晕目眩,告饶似的苦笑一声,也不再卖关子,道:“此事滋事重大,你要答应母亲,不可告诉任何人。就连你父亲,都不能提起半分。”

    “母亲放心,我不说。”温良冬早已被秘密冲昏头脑,哪还想得那么多,当下便点头如捣蒜。

    “此事乃是你终身大事,你可知卫武昌侯卫家?卫太太与你大伯母曾经是闺中好友,前几日,卫太太私下向你大伯母透露,卫大公子在喜宴上对你一见倾心,向温府求娶你做正室。明日我们去庙中祈福,便是安排他与你见面,再敲定婚事。”

    温良冬顿时一惊,头一次变成哑巴了,竟一句话都没说。

    喜宴?

    她在后院指挥丫鬟和婆子,忙得是团团转,何时瞧见有男子混进来了?

    温三太太还在继续道:“你大伯母特地瞒过你二jiejie,还唤来良辰为你遮掩。若你一人过去,未免太打眼,令二房起疑。所以,你今儿得好生睡觉,明早早起收拾妥当,记得要比平日更隆重。”

    直到温三太太发觉无甚可说的,出声唤了女儿好几句,温良冬才脱离傻掉的境地。

    “冬儿,你可记清楚了?”温三太太又问道,眉眼间俱是忧色,她心道,温良冬今年才刚满十三,该不会被吓到了罢。

    “哦……”温良冬表情呆滞,茫然地点点头。

    次日,待温良辰先来主院,见到温良冬之后,发现她大改话唠的前科,竟变成个锯嘴葫芦。殊不知,温良冬也挺不容易,已将这个状态持续了整整一晚。

    今儿温良冬一身藕荷襦裙,腰系豆绿宫绦,头戴簇新的银制镂空百蝶花环,耳衔一颗明亮的东珠,全身上下大扫从前低调模样,暖洋洋的颜色,衬得她芙蓉出水,温婉可人,闪得温良辰竟晃神片刻。

    温良辰顿生捉弄之意,她凑过去,拍了拍温良冬的肩膀,笑眯眯地道:“四姐今日好生漂亮,莫非是准备去相人家。”

    谁料她一语中的,堵得温良冬有口难辩。

    温良冬心中害羞莫名,只好低下头,连句话也不肯说。

    温良辰见她红唇微抿,秀目流转,两颊桃腮如晕,将那身簇新的衣裳都给比了下去,倒将她看痴了去,一时竟忘了继续调笑。

    还是温大太太出面解围,她火急火燎地道:“两个丫头还站着作甚,还不快出门准备?良辰你府上的仪仗可跟过来了?”

    温良辰出门与其他人不同,光是郡主仪仗,就备有长长一列。温良辰吐了吐舌头,道:“都跟过来了。”

    “你先上车罢,否则,咱们后面便没法走出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