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
“当然像,外甥像舅嘛。”赵明月笑着说,“三哥,结婚的时候是在家里,还是到你们单位的房子去?” 赵明朗说:“到家里来,家里这边摆酒比较方便一点。” 赵明月点头:“也是,三嫂同意就可以了。”要是在县城摆酒的话,没有那么宽的地方,去饭店吃又太贵了,不如自己家摆酒这么节省。 “她当然同意,都听我的。”赵明朗非常得意。 赵明月想起有过一面之缘的三嫂,那副清冷的个性,估计也是不大爱管事的人,赵明朗以后cao心的事就多一些了。“争取尽早生个大胖小子啊。” 赵明朗看着外甥:“当然,你哥我已经比你落后了,一切都要抓紧了。” “哥,还上北京度蜜月吗?”赵明月问。 赵明朗摇了摇头:“暂时去不了,等明年天气暖和一些,我们休假再去。她一直都想去北京看看,一定会去的。” “好,来之前一定要告诉我们。”赵明月笑着说,拿出一个盒子,“三哥,这个是我和旭跃给你们的结婚礼物,希望你们会喜欢。” 赵明朗拿着盒子拆开来,惊喜地说:“柯达相机?” 赵明月笑着说:“嗯,还有两盒彩色胶卷。” “这太贵重了,太让你们破费了。”赵明朗喜滋滋的拿着相机摆弄,这年头已经有不少人能够买得起相机了,但是一般都是国产的相机,有门道的顶多买个日本相机,要买欧美相机却不容易,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因为市场上没有这个。 赵明月笑眯眯的:“我们也不知道送你什么好。手头也不宽裕,所以只能送点小东西。” “这可不是小东西了,这是好东西,我要好好收起来。还有这彩色胶卷啊,咱们这儿市里都没得卖的,要留着慢慢照。谢谢老妹啊。”赵明朗宝贝似的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彩色胶卷太珍贵了,省城都未必买得到啊。 赵明月说:“等你结婚的时候,我给你拍几张?” “好啊。你会照吗?”赵明朗说。 “当然会,包我身上了。” 赵明月说:“你和嫂子结婚的礼服做了没有,没有我帮你们做。” 赵明朗笑嘻嘻的:“没有呢,就等着你回来帮忙做。” “我没有带布料回来,明天去县城买去。”冬衣的布料厚,她带着孩子,提东西不方便,就没有特意从北京带布料回来。 赵明朗说:“不用买了,布料我都带回来了。还有你嫂子的尺寸,我都量好了,省得你跑。” 赵明月睨了他一眼:“就不能让嫂子将就我一下,自己过来让我量,顺便过来看看咱爹妈。” 赵明朗嘿嘿笑:“她那边比较忙,不一定能够和我排到一天的假。” “现在就知道护着媳妇了。以后结了婚,爹妈都在家,你们在县城,嫂子娘家也在城里,你就相当于入赘啦。”赵明月开玩笑似的说。 赵明朗严肃地说:“入赘是不可能的,我在县里住着,那也是住我自己家,不去她家,到时候我可以接爹妈一起过去住。” 赵明月说:“爹妈肯定不会过去的。你有空多回来看看爹妈,别老往丈母娘家跑,一碗水端平了就好。爹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常有各种病痛,你和嫂子都在医院工作,最好每半年就给爹妈做一次体检,这点不能疏忽。平时多回来看看,大哥二哥年后要开厂子,估计会非常忙,也不一定照顾得到。”赵明月担心的是,母亲85年的时候是因为阑尾炎去的,这已经是84年年头了,那个揪心的日子很快就近了,要是可以,她倒愿意将父母接过去自己照顾,但是他们恐怕不肯。 赵明朗点头:“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爹妈。” 赵明月又说:“将来你们生孩子的话,让你岳母帮忙带孩子还是让咱妈去帮忙带?” “这暂时还不知道,要看看以后的情况了。”赵明朗说。 赵明月其实倒是希望母亲能够帮三哥去带孩子,他们现在结婚,明后年怎么也得生孩子了,那正好是母亲犯病期间,这样一来应该就安全了。 赵明朗的婚礼日子近了,赵明月抓紧时间给哥嫂做新衣服。现在已经开始流行西装了,就给赵明朗做了一套西装,给桂丹做了一件修身的中长大衣。 赵明月回到老家之后,天气放晴了,阳光非常明媚,这样的日子最好晒太阳,赵明月放了心,这样一来,亮亮也就不那么容易感冒,晚上盖着晒过太阳的棉被,也暖烘烘的,正好睡觉。 婚期临近,父母都忙得转不开身,布置新房,购买婚宴需要的干货,跟亲朋邻居预订鸡鸭鱼,什么都得亲力亲为。于有清家里也在忙同样的事,他们的日子定在二十二日,比赵明朗的晚两天。 赵明月紧赶慢赶,将衣服都做好了,让大哥跑了一趟县城,将衣服给桂丹送过去,赵明朗这身就留在家里等他回来穿。 二嫂阴历十月份的时候生了个儿子,总算松了口气,生子大战终于可以拉下帷幕了。自打她怀了孕之后,就把县城的成衣铺子给关了,并且退了房子,生儿子比赚钱重要。为了躲计划生育,她是东躲西藏的,直到快要生那几天,这才悄悄回倒家来。孩子只要一出生,就安全了,不管罚钱也好,拆屋也好,反正不能把孩子给塞回肚子里去,也不能把孩子给处死,身外之物就随便怎么折腾吧。 姑嫂就在太阳地里晒太阳聊天,抱着儿子交流育子心得。大嫂有时候也会过来一起聊天,冬天属于农闲时期,除了做点家务,就没别的事。大哥二哥已经跟村里签好了合同,将原来的茶厂承包了下来,准备明年开茶厂,目前来说,成本并不高,只是租房子和场地的钱,一年也不过几百块。真正要花钱,要到开春以后,买茶青需要大笔的钱,不过如果沟通得好,还可以先赊账,卖完茶叶再给钱。 这天赵明月抱着儿子在晒太阳,几个侄子侄女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就连赵明刚的儿子,都能够满地跑了,跟着堂哥堂姐们撒蹄子疯玩。 赵明秀放寒假在家,看到堂姐回来,高兴得要死,每天一有空就过来找堂姐说话,帮她抱孩子。赵明月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堂妹,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感谢重生,让堂妹拥有如此明丽的人生。 院子外头跑来了一个小女孩,一个女声在后面喊:“艳艳,慢点,别摔着了。” 赵明月扭头一看,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过来,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头上扎着艳丽的头花,她后头跟着一个女人,不是于有芬是谁:“有芬姐!” 于有芬站在院子那头看着她们:“大家都在呢,我听说明月回来了,所以过来看看。” 赵明月笑着说:“有芬姐快来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于有芬一手牵着一个女儿走了过来,大嫂已经去端了板凳过来给她坐了,于有芬的衣着比大嫂二嫂他们要时髦一些,带着明显的港风,裤脚还是喇叭裤,除此之外,倒是没有别的变化,脸上气色比上回见到时好多了,神态也比较自信,她笑着说:“昨天下午才到家。” 赵明月说:“在那边还好吗?” 于有芬点点头:“嗯,还不错,就是上班比较忙,没什么自由,一个月休息两天。” “待遇呢?” 于有芬说:“也还可以,三十块钱一个月。” 大嫂和二嫂都惊讶地说:“这么多?” 于有芬笑了笑:“还好,就是很忙,晚上经常要加班到九十点。” “做什么呢?” 于有芬说:“童装厂,就我女儿身上穿的这种。” 大家都去扭头去看两个女孩的衣服,颜色艳丽,款式也比较时髦,内地基本上还没见到过,应该是给国外厂商代理加工的。赵明月的小侄女们都围过来看囡囡和艳艳的衣服和头花,伸手还去摸一摸拉一拉,十分艳羡。于有芬从口袋里拿出几条鲜艳的绸子,分给几个女孩子:“来,这个给你们扎头发,厂里缝花边用的。” 几个小女孩欢天喜地接过去,围在赵明秀身边,让小姑姑帮她们扎头花。几条鲜艳的绸子,点亮了几个孩子的笑脸和童年。 大人们则围在一起聊天,大嫂二嫂都对深圳兴趣浓厚,缠着于有芬打听深圳的事。于有芬无奈笑着说:“你们家里有事做,去那边干什么,累得很。我也想在家带女儿,但是我不赚钱,谁来养活她们呢?”外面打工说起来光鲜,但是那种工作强度并不比在家干农活轻松多少,而且是一年到头都得那么忙。 赵明月说:“对啊,年后咱哥就要开茶厂了,到时候嫂子们都忙不过来呢。”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充满了诱惑,但同样也充满了无奈,如果家里有出路,谁会背井离乡去外头谋生啊。 于有芬笑着说:“就是啊,我还在想,到时候你们茶厂如果开大起来,要找人做事,我也回来帮你们做事好了,还能在家看着两个孩子。” 二嫂只当她开玩笑:“你在外面那么高的工资,哪里看得上家里这点钱哟。” 于有芬只是笑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去逗亮亮去了。 第九十五章 下海 赵明朗的婚礼如期进行,结婚那天阳光明媚,实在是个好日子。全家人都喜气洋洋,个个都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不光是为了好日子,也为了能照一张彩色照片。因为赵明朗之前就打好招呼了,他结婚这天,会照彩照,于是大家都准备好了来照彩照。 赵明月的任务则是给大家照相,赵明秀帮她照顾儿子。她拿着自己送赵明朗的柯达相机,装上彩色胶卷,郑重地给新郎新娘和亲朋好友们拍照,因为胶卷有限,来的客人太多,大家都以家为单位,拍彩色合影。这年头,拍一张彩色相片简直太难得了,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把个婚礼搞得热闹又另类。 赵明月将相机放在凳子上定时,给全家拍了一张合影,唯一遗憾的是,缺了沈旭跃。赵明朗看得出她的失落,安慰她:“等旭跃过来了,我们再一起拍全家福,还有一个胶卷没用呢。” 赵明月笑着点了点头,就是稍稍有些失落,这样喜庆热闹的日子,沈旭跃缺席,他们全家没有团聚。 于有清结婚的时候,赵明月也被请去喝喜酒了,毛剑兰穿着赵明月送的衣服,人显得精神又漂亮,女人果然是做新娘子那天最美,桂丹是,毛剑兰是,自己应该也是。 于有清的婚宴果然不比赵明朗的丰盛,客人请得也不多,但这也是他们能够尽到的最大努力了。毛剑兰家里要一千块钱彩礼,于有清父母知道后都吓了一跳,这简直像是在买媳妇了。所以于家人对毛剑兰的态度也不那么自然,赵明月看在眼里,有些替毛剑兰担忧。 赵明月说:“这事你们可以瞒一点啊,别说那么多,说五百都成。” 毛剑兰摇头:“我总觉得欺骗大家不好,还是说实话吧,我宁愿大家对我有意见,也不愿意说谎。” 赵明月叹了口气,真是个执拗的人。 毛剑兰说:“日久见人心,以后他们慢慢会知道的。” 赵明月点头:“嗯,别多想,开心点,大喜的日子呢。” 大年三十那天,沈旭跃终于赶到了,赵明月看着风尘仆仆的沈旭跃:“我以为你都赶不上年夜饭了。” 沈旭跃一脸疲倦,看着妻儿,释然地笑了,将儿子抱在怀里,用胡茬子扎他柔嫩的小脸蛋,亮亮被扎得不舒服,一个劲地扭着脑袋,嘴里嗯嗯发出抗议声。沈旭跃说:“才这么几天不见,就不认爸爸了?” 赵明月看着丈夫:“好啦,赶紧去洗把脸,把胡子刮一刮,马上要吃饭了。” 沈旭跃趁人不注意,在赵明月脸上亲了一下,差不多半个月没见着了,真是想得慌。沈旭跃刮胡子的时候,赵明月抱着儿子在一旁看着,沈旭跃还抽空来跟她说话:“姐夫又买了一辆小轿车,开出租。” 赵明月惊讶地说:“行啊,姐夫很有眼光和胆色啊。那他怎么弄到出租车牌照的?” 沈旭跃说:“挂靠了一下出租公司。” 赵明月赞叹道:“姐夫真会赚钱。” 沈旭跃笑了一声:“是啊。” 这年头,最赚钱的职业就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有好几千呢,八十年代,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就是出租司机、个体户和厨师,其中出租车司机又是所有司机中最赚钱的。 这年头,几乎没有几辆私家车,而且驾照十分难考,考取一张驾照,费用要1000块,还得有关系和门道才考得到。有点身份、不差钱的人,自己没车,所以出门都坐出租车,有的甚至长期包出租,这是身份的体现。虽然出租司机也是公家职业,拿工资的,但是有各种外快。而杨茂林则自己买私家车,挂靠到出租公司,每月交一点钱给公司,剩下的就全都是自己挣的,这真是捡到一个金元宝了。 赵明月也有些心动,杨茂林找得到挂靠的机会,要是自己有钱,也去买一辆出租车,然后挂靠公司,请人开,那岂不是财源滚滚来,不过这个司机不太好找是真的。 沈旭跃刮好胡子,看着赵明月:“老婆,你想啥呢?” 赵明月说:“我也想发财呢。” 沈旭跃一向知道自己老婆生财有道,便说:“你也想下海了?”这两年,下海这个词汇悄然兴起。 赵明月上辈子是个商人,这辈子只做了个普通老师,还不是教书育人的那种,所以干得也没多大的劲,只是想着家庭美满和睦,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而且沈旭跃是要走仕途的,作为他的配偶,最好还是避一点嫌,所以才安贫乐道。不过眼看着这么好的机遇不去把握,总觉得有点对不住她骨子里带来的商人基因。好在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公务员配偶不能经商,只要避开他所管辖的范畴,那也是可以的。 赵明月笑道:“有点儿。”要知道,这年头最不受欢迎的职业,就是教师,待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有句话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还是低啊。她想给爱人和孩子有一个比较富足的生活,这样他们在金钱上不匮乏,沈旭跃也就不会在利益上受诱惑,可以少走歪路。 沈旭跃也没有反对:“先看看,做什么生意,都是需要本钱的是不是,咱们现在一穷二白的,想做什么也做不起来。” 赵明月听见他这么说,知道他是不反对的,便点头:“好。” 沈旭跃回来了,难得人这么齐整凑在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赵顺生和胡年春儿孙满堂,子女全都成了家,他们觉得这一辈子的任务可算是完成了。这就是中国父母的典型心态,养儿育女,抚养成年了还不算,还得看着他们都成家立业,有甚者,还得cao心孙子孙女的成长和婚姻大事,真是一辈子都有cao不完的心。不过换言之,这大概也就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成就。价值观如此,跟西方人迥异,多少中国人一辈子根本就没为自己活过一天。 年初四,赵明月和沈旭跃就踏上了归程,沈旭跃要赶在年初七上班。除了父母的身体,赵明月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大哥二哥合伙开办茶厂,暂时也不请别人,卖茶是大哥和二哥的事,制茶有父亲和二叔,再加上赵明刚,自己家里人就足够忙得过来了。准备等规模稍大一些,再从村里请人。大家都摩拳擦掌,要干一番大事业来,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赵明月心里盘算过,自己要做生意的话,首先可以从服装这方面开始。北方的轻纺工业远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所以服装厂少,但北方人也得穿衣,于是大部分只能从南方运输过来的。赵明月心想,到时候可以直接在北京开个服装厂,这样销售也便利,离家也近,省去不少麻烦。做服装生意,跟沈旭跃管辖的职业范围基本上完全不搭界,不必担心政审问题。 不过这之前,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儿子还没断奶呢,本钱也没有着落呢,一切都还只是个设想。 赵明月回到北京之后,赶紧去给公婆拜年。正好大姐沈馥郁一家子也从东北过完年回来,两拨人凑一起了。这个年,沈父沈母过得很冷清,只有大儿子一家在北京,而且沈启学过完年,马上就回部队去了,就剩下老两口和大儿媳、大孙子,幸亏还有个孙子陪着,否则这个年就太凄凉了。 亮亮在南方的时候没有感冒,回到北京自己家里,反而有点小感冒。沈母有些怨怪赵明月:“孩子这么小,还带着跑来跑去的,折腾出病来,他又不能说,多难受。” 赵明月乖乖地认错:“我错了妈,以后不在冬天的时候带亮亮去外婆家了,让他暑假回去。” 沈母见她态度还好,念叨了几句,就不念了。 还好亮亮只是一点小感冒,没有什么大问题,过了两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