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除了气运我一无所有在线阅读 - 第14页

第14页

    不知学子头一次见这样不要脸的人,惊呆在原处,还是被他一捧,飘飘然无心他顾,总之是没继续拉他过去。

    江景行每遇个来拉人的,就搬出同样一套说辞,累得他唇舌发烧,唾沫耗尽。

    另一边的谢容皎要轻松得多。

    他对着不知第几个想邀他品评的人直接说:“对不住,我没看过几则诗篇,识不出好坏。”

    大约是惜字如金远比花言巧语更有说服力,谢容皎直来直往,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学子呐呐无言。

    时人看中容貌,虽不至于到以美丑断英雄的程度但学子想当然以为,眼前少年容貌如锦绣铺陈,金玉生光,腹中也理应不是空无一物才对。

    崔护得知规则时颇为不满:“半个时辰那么短的时间,看得完吗?”

    “不能给他们太多的时间。”院长斩钉截铁,“否则就该打起来了,到时候万人混战,你我也分不开。”

    言之有理,崔护想了想,没反驳。

    第9章 贴心的魔修

    谢容皎将场地逛了个遍,确认所有人都扫过一圈后,按着作痛的额头吁了一声,心想这魔修挺能藏。

    他寻着江景行所在方向走去,传音道:“师父可有发现?”

    一个“没”字打破了他的所有幻想。

    江景行也奇怪:“没道理啊,我刚刚起了卦,用神官鬼在初爻,就是说在我们身边,而且日月冲克,回天乏术,谁也救不了他,要很快完蛋了。就算是东荒部首或者西荒摩罗亲至,瞒过我的眼睛,他们不至于死那么快吧?”

    谢容皎揉了揉眉心:“师父——”

    “啊?”

    “我以为那么多卦后,你应了然于心。”

    “了然于心什么?我是个神算子这件事吗?”

    “不是,是你亲自摇的卦多半不准。”

    顾念着师徒情分,谢容皎很客气地把十有八九换成了多半。

    百人评选的结果已然出来。

    “劝酒樽前又一轮,惘然不信已旧游。月小青衫共寒暑,花吹冠发换春秋。绿鬓朱颜曾宿处,皱面苍头属客流。”崔护对着诗文原稿念到一半,十分不给面子,“强作抒情,拿数十年后的皱面苍头来伤感,虚得很了,谁知道你数十年活没活着?是修行有成容貌不变还是老得掉光牙。”

    与崔护交好的一位先生打圆场:“听口吻是个将毕业的学子写的,眼下毕业在即,倒也应景。”

    院长忍笑:“来来来,崔老看看这篇换个心情。”

    “马蹄疾踏花如雨,醉里扬鞭犹不足。今我飘零似旧花,春风何故扬满路?”不看还好,一看崔护更来气,吹胡子瞪眼:

    “什么矫揉造作,强作伤感。立意择词意象乱七八槽,他们是专程选出来气我的吗?”

    院长刚尴尬附和说完:“是是是,一届不如一届。”

    便听那位与崔护交好的先生笑道:“他们这个年纪,哪有值得愁的事情?是愁中意的娘子郎君没理会他们拳拳情意,愁功课太多先生死板不变通,不知期末要挂几科,亦或是愁好吃的食肆排队太多?得怪你啊,题目没起好。”

    崔护哼了一声,似颇有不忿之意。

    零散在各处的学子也搞不明白。

    有人问一位青年,语气谦恭:“依沈师兄高见,崔先生怎会起这样一个题目?可不符崔先生风格啊。”

    论愁一题不像是少年得意,剑道高绝,狂处敢“呼来明月问经年”的崔护手笔,反像是北周朝廷里郁郁不得志的老儒所喜。

    不择书院的学生,个个性情高傲,谁也不服谁。

    但如他们敬佩崔护一样,他们皆认为被称作沈师兄的青年的话,无论对错,当得上高见两字。

    沈溪温言笑道,“我亦不知。不过人生大抵是先知愁,后知乐吧。”

    学子赞叹不已,趁着崔护点评的空隙,掀起一场愁乐之争。

    台上崔护念到沈溪诗作,眉头平了几许。

    那副字笔墨淋漓,撇捺转折间如出鞘利剑,剑尖直指,剑气森森,其余则如剑在鞘中,藏锋不发,唯有剑意圆融于鞘外。收放合宜,像是部剑谱,想来写字人在剑道上造诣不浅。

    “既有暖裘免冻馁,何故见君难眉开?

    暮春晚秋多寂寂,蹉跎花月又一回。

    直待洛城尽花开,春风马蹄应得意?

    难与佳人执手看,马蹄声声催游子。

    不如无风无月夜,暂借明烛乐夜游?

    君不知人生愁千斗。

    千斗万斛最无关,伤春悲秋离别绪。

    阴晴圆缺万年同,大江古今流。

    未伤此身如蜉蝣,回首山河多迟暮。

    珠玑辞笔曾锦绣,高楼吴钩少年谋。

    怎堪满腹牢sao语,愤世一白头?

    银汉长悬日长留,此生不休愁不休。”

    谢容皎见了心中一动,在春风里想起与沈溪交手时的春风剑来。

    世间为人,总要先知苦,后知乐。

    世上练剑,总要先知收,后知放。

    沈溪大概如是。

    他好友赞叹道:“以问答形式,由浅至深,上半首不过写伤春悲秋离别绪,只是寻常。下半首却包容古今,写尽愁滋味。不愧是沈溪,好大气魄。”

    崔护嗤了一声:“矮子中拔高个。”

    万余学子,沈溪最得院长青眼,列入门墙被其亲自教导,院长不免要为爱徒说两句公道话:“阿溪他主修剑,诗之一道不过爱好,入不得崔老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