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玄幻小说 - [红楼]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在线阅读 - 第225页

第225页

    得知经过之后,贾敬当日就来了林家。当初临行前,贾敬和张彦曾来过一回林家,定下几个计划,如今依计行事,果然京营和礼部都收获颇丰,贾敬此来,一来是致谢,二来也是来问问林如海,在巩固胜利果实上有无良策。

    这回林如海直接叫上了黛玉。黛玉都不曾向史鼎隐瞒本事,那么也没比较瞒着贾敬。

    甚至林如海直言,这次南下的计策,主要是黛玉定的,自己只不过是替黛玉传话,惹得贾敬一番惊叹。

    黛玉便笑:“我何曾出了什么好主意,不过是建议南下诸位大人遇到什么状况,暂缓将消息传入京城,瞧瞧有些人能不能露出狐狸尾巴罢了。到底试航路途遥远,途中诸多状况难以预料,诸位大人能够克服困难顺利返京,乃是诸位大人的本事。另外,恭喜敬舅父,京营官兵此行立功不小,敬舅父可抓住时机上一道奏折。”

    黛玉之前的计策贾敬是叹服的,更叹服的是人家这一番不居功的淡定。见黛玉有新的建议,便一挑眉,做一个询问的表情。

    黛玉也没卖关子,接着道:“敬舅父可上奏请在澎湖驻军。”

    这次试航顺利,那么海贸专营的事眼看着从试行要转为正式施行,那么兴建水师的事紧接着便要提上日程。现在据张彦一行传回的消息,粤海兵强马壮,治安极好,日后的水师,史鼎必占一席之地。

    但是闽地作为海贸航线的要道,又作为沿海的重要省份,京营嫡系在闽地水师上先占起手也是不错的。

    贾敬就瞧着林如海道:“如海妹夫,你这些年办的几桩大事算无遗策,其中只怕也有外甥女的功劳吧?”说完,也不等林如海回答,便对黛玉道:“玉儿这主意不错,舅舅谢过玉儿。”

    黛玉也没谦虚,只道:“祝敬舅父马到成功。”

    再过数日,张彦一行回京。头一桩事便是入宫面圣。这次不但试航顺利,还相当于将全国的海疆都巡视了一遍,哪里治安好,哪里官员不得力,张彦再清楚不过。

    太宗皇帝自有许多关于海疆的问题要问张彦,有时候也会宣文丞相旁听。张彦连续入宫两日,才将这次试航的事情大致说了。然后,太宗皇帝又召冯景入宫汇报金门、澎湖海战的情况。

    听闻朝廷打造的海船不但遭遇风浪并未受损,还发现了一员猛将,一次试航顺便剿灭了盘踞在澎湖的海匪,太宗皇帝大喜过望。

    第84章 张彦和冯景都面圣……

    张彦和冯景都面圣之后, 此行试航队伍迟迟未归的原因真相大白。而且,海贸专营的事几乎也已经扫除了所有障碍。

    至于张彦、冯景,并远在松江的贺文实、柳征;这回随船试航的其他兵士、仪仗队伍、松江守备兵等人, 全都有功劳,自会论功行赏。

    因为太宗皇帝对海贸专营的重视, 连提出海贸专营的林如海、举荐张彦的周尚书、举荐冯景的贾敬, 在朝会上也都得到一番嘉奖。

    当然, 好几百人的嘉奖轮不到在朝会上讨论,不过是让贾敬、周尚书二人自己拟了自己部院出这趟远差的诸人赏赐等级, 交给礼部讨论, 然后太宗皇帝奏折批示便算通过了。

    讨论完其他大事,太宗皇帝打了个手势,戴权便高宣:“有事启奏, 无事退朝。”

    本来近日朝中也没什么大事,主要是大事都叫太宗皇帝雷厉风行的定夺了, 根本没在朝会上讨论,没给各派系拉锯的机会。譬如革职了钦天监许多官员,明年重新选拔的事;譬如赏赐海贸专营相关官吏的事。

    当然, 还有个原因是这些时日言官们也大多不敢搞事情。之前南下试航队伍生死未卜的时候, 许多言官可没明里暗里挑东宫一系的不是, 特别是林如海被各种话术否定了好几轮,现在言官们正脸疼呢。

    也就是御史台闻风奏事,就算奏错了也不会因言获罪, 否则这批言官都要和钦天监那些人一样被革职不用了。但是就算言官因其职责特殊性, 不会被治罪,也没人嫌前途太好,继续胡说八道啊。该谨慎的时候还是要谨慎。

    正这时, 贾敬走出班列道:“起奏皇上,臣有要事禀奏。”

    太宗皇帝现在看和试航相关的官员都顺眼,便道:“准奏。”

    贾敬才道:“启奏皇上,臣以为金门、澎湖一场海战朝廷大获全胜,这次参与试航的诸位大人自然劳苦功高,但是澎湖远离内陆,孤悬海上,朝廷若不趁此巩固胜势,派遣驻军,恐日后又生匪患。因此,臣请在澎湖驻军,cao练水师。一来,改善当地治安,二来,也为日后海贸船队护航。”说完,从袖中取出连夜写好的奏折道:“臣草拟奏折一本详述此事,请皇上过目。”

    太宗皇帝依旧是打了个手势,戴权走下来接过贾敬递上的奏折,双手捧给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接过奏本都没翻看,贾敬接手京营不过年余,cao练兵马十分勤勉,冯景带队南下,就算以前并不擅长的海战也打得有声有色,就贾敬这般本事,太宗皇帝对他递上的奏折所谏言的事是有信心的。于是,太宗皇帝直接问:“众卿家以为如何?”

    文丞相就站出来道:“臣附议。”

    文丞相一附议,史鼐马上就跟着附议了。这个谏言本身也于当地百姓、于海贸生意皆有好处,于是附议者众。

    兵部尚书严博天听到这里就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