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节
自从希真jiejie到了临安,那效率高得不是一点半点。以前玄衣舆部都没有过这么高的效率,也就只有当时的楚氏能有这种效果了。 颜希真一到临安,临安的许多消息都传了过来。包括颜神佑猜到了一点,但是始终无法证实的程妙源出走之原因。接到消息之后,颜神佑还真是感慨万千,她的世界观也被刷了一回。不可否认的,她对世家其实有那么一点看不上眼的。跟她曾经学习过的历史课本上写的“腐朽势力”的评价有关,也跟她生在土鳖家庭里、小时候亲爹没出息,时常被鄙视一二有关。 现在乍一听说程妙源这样的士人居然这么有原则,虽然有些迂腐吧,到底还得敬他一声君子。既然是好人,那就得另有打算了。颜神佑跑到自己衙门的隔壁去找她爹,跟她爹建议:“程先生恐怕咱们是再难请得动了,不如看他家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子侄呢?” 颜肃之对此也颇感兴趣,但是还是摇头了:“现在不是时候。他原本是个好人,我们现在就要录他的子侄,对他的名声不好。” 颜神佑一想,也是,便说:“总之,阿爹心里有数就是了。谁录他的子侄,都不如阿爹亲自出手强,”说完,还摸摸六郎的腰,觉得手上湿乎乎的,郁闷地道,“不要总坐着啦,胖子会被媳妇嫌弃的。胖子没人权的,大热的天,你不难过吗?” 随着你来我往的嘴仗,时间已经进入了五月末了,这个时候,在昂州这样的地方,真是酷热难当。哪怕有冰,还是不行。六郎年纪还小,又不敢让他受大寒,小胖子的夏天,真是过得格外的辛苦。 六郎年纪渐长,颜肃之每日总有半日将他带在身边,让他接触一些事务,将脑袋磨得灵光些,不要跟虞家兄弟似的,底子不差,却总会被人带歪掉。 六郎一张一点也没瘦下去的胖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用比颜神佑更郁闷的声音道:“是。”坑爹啊!亲娘想把他养得胖一点,亲jiejie让他瘦一点。到底听谁的好啊?要说起来,亲娘不会想坑他,但是亲jiejie是年轻人,应该更符合实情吧?他姐夫好像也不胖的样子,他爹也不胖呢。谁说只有女人才会苦恼外貌的?男人也一样,小男孩子也一样! 颜肃之已经能够读出儿子那严肃的胖脸下纠结的内心了,头疼地对颜神佑道:“我看你就是闲的,你去后面陪你阿婆说说话吧,六郎我来说。” 颜神佑耸耸肩:“也好,近来有阿歆在,阿婆心情好了不少呢。”说完就走了。这个阿歆,是她姨母大姜氏的儿媳妇楚歆,大姜氏的儿子蒋歆求娶于楚家,娶来的这个媳妇儿恰恰与他同名。当时一换庚帖,所有人都笑开了,直道是缘份。 颜肃之见他祖宗走了,才拎过六郎来上政治课,中心思想就是:有时候,女人的话,听过就算了,男人么,外形不是那么重要的。当然,也不要太胖了,会不灵活。如果想做个坏事,爬个墙头、钻个狗洞什么的——尤其是后者——会相当地不方便! 六郎听得脑门儿一抽一抽的。颜肃之小时候亲爹不管他,他特别渴望父爱。轮到自己当爹的时候,就将自己小时候的愿望统统实现。比如亲自教功课(这样挺好)、比如教导一些为人处事(这也很好),又比如自己偷偷梦过的父子可以玩笑、说一些心里话啊、说一些不着调的话啊,讲一讲自己犯过的二啊(……) 六郎对这个亲爹,实在是颇为无奈的。 还好颜肃之念叨完了,又开始跟他讲程妙源的事情了。六郎就开始认真听了,听完了,还眼巴巴看着颜肃之。总觉得……他爹要不再说一点裂三观的总结语,他居然有点不太习惯了。没想到颜肃之也傻乎乎地看着他,仿佛在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在颜肃之将这个话问出来之前,六郎嘴角一抽,心说,虽然没有说傻话,不过这个样子也是一种正确的打开姿势呢。笑一笑,发现自己这样有点不太恭敬,马上又恢复了标准样儿。 颜肃之翻了个白眼。 六郎心说,对了,就是这个样子!然后自己也不小心翻了一个白眼。 颜肃之:……怎么觉得这个小子这么欠揍呢? 这边父子俩对翻白眼,互相觉得对方挺傻。那边颜神佑到了楚氏这里,正遇到一群女人在聊天儿。不但楚歆在,姜氏也是,颜氏也在,都在一处说话呢。 见颜神佑来了,姜氏便问:“你今天得闲了?” 颜神佑道:“方才有事来禀告阿爹,阿爹命我来向阿婆问安。” 楚氏最近已经收拾好了心情,听颜神佑这么说,还嗔道:“你们本来就忙,那些糟心的事情还收拾不完,又来为我费心了。”她并不经常情绪外露,然而一开口,子孙无不遵命,是将她的话放到了心上,这无疑让她的心情好了很多。整个人也越发地柔和了起来。 颜神佑笑道:“我也没怎么样,就是看看屯田什么的。”那些事儿,主打是山璞,也是给他找点事情做。 楚氏失笑,显然是明白她话中之意,遥指着她道:“看你这得意的样儿。我看山侯都被你带坏了!” 颜神佑也不觉得难为情,居然大大方方地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我凑到一处,可见是气味相投的。” 颜氏便笑道:“你又促狭了,这里的人,哪个不是与你凑作一处的?” 弄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颜神佑一面笑,一面想,得什么时候把程家孩子录过来好呢? 姜氏堂叔一家殉难的消息就是在这个时候由颜肃之命人传递过来的。 大家都有点懵。 ———————————————————————————————— 颜神佑小的时候,因为爹不靠谱,天下也还没乱,做不到乱中出头。姜氏为了女儿,十分cao心,硬压着背了好些个人物表。不能说倒背如流、如数家珍,也是举一反三,对这些关系门儿清。只是后来颜肃之正常了,越混越好,也越混越正经了,这些东西,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各路义军起事,门阀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京城变乱之后,原本的门阀世家死的死、散的散,这些谱牒什么的,背了也白背啊!好比你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完全是硬着头皮学的,就为了应付个高考,轮到你要高考了。咔吧一声,天下掉下个雷来,告诉你,今年高考改革了,不考英语了(……)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世家如今在人心里还是颇有声望的,但是在颜家这里,就成了鸡肋了。颜神佑这几年事情又多,已经挺久没有复习这些知识了,是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还怔了一阵儿,想,这是哪位啊? 她的脑子还是有点转不大过来弯的,因为这会儿,她正在琢磨着怎么把程妙源家的子侄拉过来呢。 直到对面姜氏落下泪来,颜神佑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是他! 这一位,是姜氏的一位堂叔父,在外地做官的,娶的妻子也是名门之后,还是唐仪家的亲戚。 她对姜家的这些亲戚的感观其实没那么好,舅家很照顾她们母女,其他人的眼神就复杂得多了。这一位,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好像姜家办喜事儿,那家与她年纪相仿的小娘子们还给过她两个白眼?时间太长,记不太清了。她现在的仇人多了去了,各个都比这些个事儿严重得多了。 再说了,大浪淘沙,门阀死伤惨重,再计较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会儿突然听说他们全家都死了,颜神佑也是十分意外的。天下大乱,音信不通,实在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便是颜家现在的势力,想知道北方的具体情况,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探子没少派,可能传回多少消息,全看运气。也有陆续南奔的人,再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只是南奔之人,许多都受到了些搓磨惊吓,回忆出来难免就会带一些艺术加工。如甘铭父子那般比较实在的人,不是没有,却也不多。这事儿,跟个人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 是以姜氏堂叔一直在敌后坚持斗争的事情,昂州这里,还真是不怎么知道的。颜氏见姜氏落泪,忙去安慰,颜神佑便问:“消息是如何传来的?为何我先前不知?来人是否可信?” 来人道:“正是老府君使人送来的消息,过扬州时被大将军截获,大将军已验其真伪。随身携的书信,正是府君亲笔。”嗯,姜氏这个堂叔,之前是做郡守来的。 颜神佑这才细问经过。 原来,自从史九、金井栏开始,后有五王逆反,朝廷压不住了,就下令各地士绅自保。姜老郡守倒是有一点本领,本人又有些背景,所辖之地倒是被他硬保下了。套句政治课本的词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同理,即便从大面儿上看来,这次变乱席卷了大半个国家,但是在他们“席卷”的范围之内,还是有许多像姜老郡守,又或者是各家坞堡那样的独立王国。 便是广、昂、荆、扬等地,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经济组织的。只是昂州、广州被颜氏父女扫荡得厉害,只剩些宗族聚居的村落,不似其他的地方,那是真的修了坞堡抵抗的。这其中,又是扬州的钉子户最多。 哪家打天下的时候,天下也都是这么个德行。 反正,姜老郡守是在强敌包围之中顽强地扛了过来了,又历尽辛苦,跟京城取得了联系,还得到了当时朝廷的表彰,只可惜,这表扬信也没能寄到他手里,还在半道被截了。 但是姜老郡守始终觉得能扛得到援军的那一天,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叛军。阮梅坑到了京城,在吃了个闷亏之后,居然不死扛了,与南面的朝廷媾和之后,又跟济阳王达成了谅解。他调转了矛头,开始清理自己内占领地里的钉子户了。 姜郡守这就开始倒霉了。 阮梅这个家伙,能下面跟郁陶这样的老将僵持,颜神佑要坑他,还是靠着开挂。收拾姜郡守这么一个半路出家守城的人,还是比较方便的。只可惜阮梅因为这一路中二得厉害,黑历史太多,士人都不信他,百姓也有点防备他。姜老郡守一点也不肯松气,死守不降。 陆桥使人劝降,告诉姜老郡守,京城已经被他们拿下了,还将抄来的许多大印拓了一份给姜郡守,以证所言不虚。告诉姜老郡守:大势已去,虞家已经没了国运了,投降吧,你原来的老上级统统都降了,现在我家阮老板才是正主儿。你别死撑着什么忠义了,难道不怕天命吗? 姜老郡守倒也硬气,更生生回他一个字——“呸!”更鼓励守城士卒“阮贼谋逆,先叛朝廷,再叛其主,天下岂会为这等反复小人所得?逆贼有何可畏?又有何可敬?若朝堂诸公不肯尽忠,我辈当为天下先。” 可是吧,有的时候,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光有骨气是不行的。城破,姜老郡守自家自缢,堂上鲜血淋漓四个大字——毋伤吾民。 姜老郡守竟不派子孙出城送信,只托于忠仆,以全家并不苟活。后来的事情,这仆人就不知道了,后续的消息,还是郁陶逮到人后辗转打听得来的。 ———————————————————————————————— 颜神佑心道,哪个阶级哪个阶层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以前她的一些看法,也是有失偏颇了。与士人以姓氏论尊卑,好像也开明不到哪里去。却又忽对这个国家生出了希望来,这世上,终究还是正派人多的。她现在只恨己方势单力薄,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即时提兵北上,好让这样的正人君子少损失一些。 正在咬牙切齿间,忽听咕咚一声,姜氏栽倒了。 姜氏原本只是难过,这会儿一听后续描述,整个人瞬间就厥过去了。 颜神佑也慌了,扑过去扶起她来,一叠声地叫:“阿娘。” 楚氏稳了稳神,道:“别慌,这是急怒攻心了,”又命唤郎中来,且说,“掐掐人中试试。还有,你外婆那里,先与你舅舅他们商议,再告诉她。”蒋氏上了年纪了,更连闻噩耗,怕她经受不住连续的打击。现在的世家,死人太多,渐渐地开始死不起人了。 颜神佑都答应了下来。 不一时,姜氏被救醒,第一句话就是跟颜神佑说:“可不能跟你外婆说。” 颜神佑道:“放心,我已经编好了。先跟她说,被围城了,再说情况不妙,最后再说死了。嗯,我得跟朝廷磨牙去,好歹,死后哀荣也是要有的。我手里倒是有不少俘获阮贼的士卒,拿他们换尸首。” 姜氏忍痛道:“人已死了……他们要辱尸,也早已经辱了。放了这些逆贼回去,又不知道要死伤多少精兵,不划算的。我于军国大事并不知晓,却知道对阵不可以失了锐气,与逆贼讲条件,就是自己给自己泄气了,你可以记着了。”说完,以帕覆面,躺在榻上再不吭声了。 颜神佑心道,我娘都知道的道理,只可恨朝廷里的大臣一个个的听说拿俘虏换太监,都没一个反对的,真是一群王八蛋!早晚让他们卷铺盖滚蛋回家吃自己去! 发完了狠,又轻声道:“阿娘且宽心,我去见舅舅,这事儿,不好叫外婆知道得太急,还得跟他通个气儿。您放心,总有一天,我亲手砍了那个疯子的脑袋。” 说完,便将姜氏托付给了颜氏母女,自己往前面去跟颜肃之商议事情去了。 颜肃之那里,已经在开会了,见到颜神佑来,点点头,示意她坐下:“都知道了?” 颜神佑道:“是。” 颜肃之道:“如何?” 颜神佑道:“可见阮贼之后方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克复有望。士人或许未必是心系朝廷,却肯定不是心向逆贼的。” 颜肃之道:“你这与军师说到一处去了。还有呢?” 颜神佑道:“请朝廷追赠、予谥,这是必得有的。还有,我在想,既然能换宦官,何不用来换忠烈之遗骸?只是阿娘并不愿意。” 颜肃之心头一动,问道:“这话怎么说?” 颜神佑叹道:“阿娘说,人都已经死了,何必为了死人再去死更多的人呢?这些俘虏都是精壮,归了阮贼,只消再与他们一把刀,又能上阵杀忠良了。” 叶琛与李彦等一齐叹道:“真是贤明妇人也。” 颜肃之不好意思地清清喉咙道:“先前也是我思虑不周。” 颜神佑道:“不然阿爹还能怎么样?要咱们接着与那群丧家之犬对着狂吠不成?”丧家之犬四个字,骂人真是刻薄到了骨头里。 颜肃之敲敲桌子,道:“那便这样罢,换与不换……唔,还是换了吧。夫人深明大义,我等却也不是无情之辈。” 颜神佑也很是为难,轻声道:“其实……先把俘虏里老弱病残换给他,也是可以的。”她坑起对手来,向来是极没节cao,也完全不知道下限在哪里的。 丁号忍不住笑了:“甚好。”又说不知道阮梅那里的宦官准备得怎么样了。 颜肃之道:“主意是我出的,只是过于阴毒了些。” 叶琛道:“也没有那个严重,想临安要用的宦官,二、三百足矣,并不需要太多的。阮贼也不至于蠢到激起众怒的。” 山璞一直当布景板,此时却又插了一句:“他做没做,有什么关系?只要百姓信他要做,就可以了。”不是还可以造谣诽谤吗? 叶琛等人齐齐看向颜神佑,目光里带着深深的谴责:你怎么把这么个诚实厚道的人给带得这么刁钻了呢? 颜神佑忽然觉得很对不起山璞死去的爹娘,自己好像给山璞打开了一扇通往掉节cao新世界的大门…… 只有颜肃之一撇嘴,大大咧咧地说:“我就知道你小子蔫坏蔫坏的。”在叶琛谴责的目光下,颜肃之很想再翻一个白眼。 李彦截口道:“那此事便这么定了罢?”向颜神佑使了一个眼色,准备跟她私聊,建议她将姜氏的话传上一传,好跟临安那边做一个对比。颜神佑收到信号,缓缓眨了一下眼睛,表示知道了。 且不说李彦与颜神佑密谋,那边颜肃之将叶琛特意给留了下来解释:“别逗了,哪家十几岁的小王八蛋在娘爹舅舅被人一勺烩了、自己还带着个拖油瓶的meimei的时候,能当时报仇的?出手那叫一个狠,以为别人都看不出来吗?” 叶琛苦笑道:“明公说的是。” 颜肃之特别诚恳地道:“我从来不说谎的。” 叶琛心说,得了吧,看你闺女跟你女婿那样儿,谁信啊?肯定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过他不是唐仪,不会当面拆穿颜肃之,只是哼哼哈哈地答应了。搞得颜肃之十分之郁闷,再三强调:“我真的不是坏人。” ———————————————————————————————— 颜神佑这边,跟李彦串通完毕,再跟她舅舅串通好了哄她外婆。其次是清点一下战俘,把质量次的先拿去换给阮梅,反正宦官也是残疾,这些人也……(她做买卖好像还是挺公平的 岂料她在这里坑人,那一边,阮梅也想坑她。阮梅现在渐渐接受了一个事实:马上打天下,真的不能马上治天下。所以姜老郡守死了,他也没把人家尸首拿去喂狗,相反,他还捏着鼻子一人一口薄棺,给装了一埋,居然还给立了碑。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美妙了。 受到了“交换战俘”的启发,阮中二的中二病又发了,突发奇想地写信问虞堃:太监你都肯换了,那你爹、你爷爷的尸首,哦,还有你们那里好些人的亲戚什么的,要不要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