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恰逢雨连天在线阅读 - 第212节

第212节

    天家的颜面若需一个爵位来保全,那便不叫天家了。

    这是新政实行之初,手段只有凌厉,才能杜绝后患,他们要做给天下看。

    朱昱深看柳朝明一眼:“行了,你既与苏时雨一个意思,便跟她一起力排众议,争得赢便争,朕不管了。”

    略一顿,又道,“她倒是实在,还与朕说,屯田制施行三年,之所以会起这么多桩案子,其实还与舒毓有关。”

    若非舒闻岚想拿柳朝明的把柄,在往来京师的信函中作梗,单凭杜桢与任暄二人,还瞒不下柳昀和沈青樾这么久。

    因此舒闻岚虽未直接参与其中,但要问个罪,却也是足够了。

    “朕问苏时雨可要参舒毓一本,她说她没找着证据,怕弄巧成拙成了‘莫须有’,只好作罢,还让朕责罚。”朱昱深说着,一笑,“你信么?”

    苏晋在蜀中时,便已通过蛛丝马迹找到舒闻岚与此事的瓜葛,加上另外四十六桩屯田案,舒闻岚即便再谨慎,难免会露出马脚,凭苏时雨之能,怎么可能找不到证据?

    她只是不愿意参舒闻岚罢了。

    柳昀与舒闻岚之争,在于是否设立宦官衙门。

    但经蜀中一番风波以后,这个衙门是否设立,早已取决于朱昱深,而非舒闻岚了。朱昱深是个惜才的人,连晋安旧党都能容,如何又容不下一个舒闻岚?

    何况对于苏晋而言,如今内阁里的局势,除掉一个舒闻岚,她与沈奚、柳昀就能和睦共处了么?

    她与沈奚自是义比金坚,但与柳昀却时敌时友,政局瞬息万变,留下一个舒闻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才是最稳固的。

    苏时雨有远志,无意争,但也要求存。

    得过且过,该狠则狠。

    柳朝明看着天边的微光,不知怎么,想起当年那个跪在他跟前,说:“大人之志,亦是时雨之志”的苏晋。

    带着三分稚气,三分不谙前路的茫惘。

    而如今这个苏时雨,已独当一面足以自保,不必他再护一生了。

    得道咸池门外,众臣已等候在此了,出征的十万将士在道旁旷野上集结成阵,旌旗遮天蔽日,兵势一望无际。

    柳朝明道:“陛下这些年辛苦,此去一战更是前所未有的艰难,但时过于期,否则终泰,待陛下得胜归来,天下定能安泰。”

    朱昱深道:“是,只是北疆与西北之敌都是游牧之邦,我退则敌犯,我守则敌扰,我攻则敌才退,想要真正保一方和平,江山安泰,只有将驻防北移,都城北迁。”

    其实也快了,北京的都城已经在建了。

    侍卫端了酒来,柳朝明与苏晋、沈奚、舒闻岚一起领着众臣与帝王将士们对饮。

    酒罢,朱昱深登上骏马。

    旷野上,再次响起号角之声,马蹄起行,扬起风沙漫漫。

    柳朝明站在群臣之首,看着这漫天的烟尘,想起多少年前,他失了玉玦,得了“世上英”,回到家中,问孟良:“恩师,我今日想到了‘济’之一字的解法,也不知对否。”

    “景元帝是开国之君,马背上打得天下,讲究快刀斩乱麻,乱世用重典,可前朝沉疴,乱世遗疮,当由谁来制?”

    “世间风雨连天,乱离不堪,所谓济,是择我之君,是护我之民。”

    “我想择一名破旧立新的君王,此人不可以善,否则不足以涤藩王之乱,平天下江山;此人不可以恶,否则何以济泽苍生万民;此人要能忍,否则在乱局之中,如何立稳脚跟,此人达也,唯才是用,以民为先。”

    孟良问:“那你找到这样的人选了吗?”

    柳昀摇头:“尚没有。”但他愿意花五年,十年,乃或二十年去寻。

    孟良道:“柳昀,我们立于这乱局之中,四周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偶有月色朗照,美不胜收。但月色太远了,要如何握于手中?”

    “乱世中,人人对月色趋之若鹜,譬如我,譬如帛远,但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改这世间分毫。后来我在想,会否在心向明月的同时,更该与这月色与光亮背道而驰,向黑暗深处走去,水至清则无鱼,所谓破旧立新,也许只有徒手撕破这样的暗,拨散这数十年不休不止的风雨,才能让日光倾洒人间。”

    孟良说到这里,一笑:“便如你所说,择君也好,护民也罢,君为次,民为主,而所谓一个‘济’字,终脱不开以江山民生为本,可惜我老了,没几年活头也想不透彻了,说来说去,也不知究竟如何行往,日后,就由你去探寻罢。”

    出征道远,风沙漫漫,朱昱深走到道口,忽又勒转马头。

    日破云出,阳光无声息浇洒下来。

    他御着马,慢慢行到柳朝明面前,卸下别在腰间的“世上英”,往前递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是本王的信物。

    ——本王当许你三诺。

    ——一诺北疆太平,民生安泰。

    ——二诺斯民小康,家给人足。(注)

    ——三诺江山昌明,盛世承平,天下永济。

    日光洒在通体墨黑的剑身上,流转出隐隐光芒。

    “恩师便信我,恩师都遍寻不着的一个‘济’字,我如何寻得到?”

    “我信。”孟良道,“当年便听人说,柳家有子,自字为昀。”

    “好。”少年时柳昀点头道,“那柳昀便以这一生去求一个解。”

    剑身上的光芒汇在一起,夺目得要与日争辉。

    柳朝明淡淡笑了,伸出手,接过了世上英。

    (第六卷 完)

    第268章 终章

    (七年后)

    秦淮的雨一下起来就没个完, 永济十三年刚入春,悬在南京城上的云团子就没散过。若是早些年, 人们逢了这样的天气, 定要说一句春雨扰人, 但这几年日子渐好,看着连天接地的烟雨, 反倒要感叹“春雨贵如油,下得久才好哩”,境由心生可见一斑。

    日子的确是大好了。

    晋安三年, 湖广的堤坝重筑后, 扬子江的桃花汛就再没犯过, 永济九年入夏,户部尚书沈奚与工部官员亲临武昌府, 再次主持加固河堤事宜, 修缮后的堤坝,可保日后数十年无汛。

    永济六年, 震惊天下的屯田大案结审后,左都御史苏晋联合兵部下达咨文, 令地方官员将士积极自查,隔一年, 各地军屯民屯所收的粮食几乎增了一倍,边疆军饷供给富足, 多余的充入国库,国库盈足。

    至永济七年, 内阁首辅柳朝明领皇命,提出“斯民小康,家给人足”,令左都御史苏晋肃清吏治,清查官场风气;令户部尚书沈奚开放国库,安抚游民流民;令刑部尚书钱月牵重修法典,普及律法;令礼部尚书舒闻岚增办学府,广开教化。五年下来,官清民德,赋入盈羡,苏州府,杭州府一带甚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永济十年,戚无咎在东海再次大拜倭寇,一路御船登岸,追到东瀛土地,东瀛王吓破了胆,方入秋,便遣使节至大随,向随帝纳贡称臣。这一消息自东海传出,在整个海域都炸了开了锅,此后一年,东瀛,高丽,琉球,乃至云贵外的老挝等国,都纷纷遣使向大随纳贡称臣。

    那已是永济十一年的盛况了。

    但盛况还不只于此,永济十二年的第一场春雨后,建造了三年的巨船终于在天津渡起航,巨船长四十余丈,宽十丈余,吃水深超过两丈,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帆,帆一张,便如古书上的鲲,生出垂天之翼,蔽日遮天。船起行的那日犹如洪荒古兽入水,发出震天的鸣啸,要远渡重洋,向极西的地方带去大随之威。

    听说有自东瀛高丽来的外商行至天津渡,见此巨船入水的圣景,无不跪下朝拜。

    这个矗立于东方的古老国邦,历经前朝战乱,天下割据,新朝建立,皇权动荡后,终于在百年后重新崛起,迎来了天下承平,万国来朝的盛世,连路旁的小儿的歌谣里都会唱一句“贞观再治”。

    然而,想要“贞观再治”,其过程必也是困难重重的。

    永济五年,赤力与北凉合盟,整合大军一百二十万来犯。翌年,朱昱深亲征北疆,与大将军左谦一起分自凉州卫与邛州卫御敌。战事艰辛,互有胜负,不料永济八年,无垠谷一战后,西北军与北伐军汇合的过程中竟遭遇冰雹天,赤力北凉趁机猛攻,随军大败,死伤近二十万,大将军左谦更是身负重伤。所幸此后随军并不气馁,在一位领兵极为出色的南姓总旗带领下迅速反扑,一举夺回丢失的卫所,并往北追去,占领北凉三个城池,并入大随疆土。

    北凉与赤力因此元气大伤,此后陆续又战两年,终于不支,于永济十年递来降书,向大随称臣。

    北凉与赤力都是游牧一族,其中饱含游牧部落,王朝称臣,部落未必称臣,但朱昱深却不在乎这个,鸣金收兵后,命善战的木彦三卫驻守塔格草原,然后昭告天下——永济十三年开春,迁都。

    天下大定,永济十二年最后一夜的年关宴上,众臣齐聚,在这个即将成为天子旧都的随宫里庆贺新春,可就在这个时候,朱昱深随意一句:“苏时雨,你可想到日后在何处落脚了么?”将满朝文武震得鸦雀无声。

    这个闻名天下的能臣,内阁次辅、左都御史大人,竟在永济十三年开春前夕致仕了。

    苏时雨仕途伊始虽不顺,但景元二十三年后,她自从入了都察院,可谓一路平步青云,在这一辈的重臣中,除了柳昀与沈青樾,头一位排的上号的便是苏大人。

    苏晋致仕的消息一传出,朝中大员无不感叹,这些年朝局辛苦动荡,她一步一步熬过来,如今赶上了好日子,她也正值大好年光,却不做官了。

    众臣原本以为永济陛下惜才,一定会将苏晋留在朝堂,谁知朱昱深没留不说,数日与苏大人走得近的沈柳等人也没一个出言挽留的。

    苏大人何以致仕,遂成为一个饶富意趣的谜。

    伴着永济十三年绵延不断的春雨,随宫里已停了朝,第一批迁去北京的大臣已将行装整理妥当。

    临行当日的清早,沈奚与苏晋从一家酒馆里步出,一路朝城南走去,笑道:“还道你我忙于政务,疲于奔命,临到头了,连一场酒都吃不了,没想到南京城里还有开得这么早的酒馆。”

    苏晋也笑道:“我听说这些酒馆原也早早打烊的,但赶着今年迁都,全天下都在别离,酒馆客栈便挂着灯笼,通宵达旦迎客了。”

    二人说着,走下桥头,翟迪与苏宛已在桥下等着了,翟迪迎上来道:“沈大人,众官员已在正阳门外等着了,下官方才点过,都到齐了,您过去就起行罢。”

    从南京迁去北京的官员分三批走,头一批由沈奚领行,带各衙门要员,先一步至北京将朝中事物安顿下来;第二批是帝王御辇,皇室宗亲,六部五寺随行;朱昱深走后,柳朝明会多留一月,将南京留都的各要务善后处置了,再带着最后一批官员离开。

    因此沈奚起行是初春,而柳昀离开,便已是春暮了。

    桥下垂柳,春风轻拂,苏晋顿住脚步,对沈奚道:“行了,我就送你到此罢,省得到了正阳门,见到一群大员,又要多出许多别礼。”

    言罢,步至道旁,折了一枝柳递给他。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翟迪一看这柳枝,目色黯淡下来,苏宛更是哽咽出声:“三哥,您真的不随我们一起去北京么?阿宛舍不得您。”

    “不了。”苏晋笑。

    半生为志,谋得天下安定,对得起自己,对不起他。

    余生,她只为了一个人。

    “有什么舍不得的,天下别离都是给失心人,真正的有心人,想要再见,鸿雁书一封,天涯海角都能相见。”沈奚将柳枝在指间翻折一番,朝苏晋一笑,然后一扬手,将伤别离的柳枝往河水中抛去,满是不在乎道:“走了,过几年见。”

    车马辚辚上路,朝北方行去,沈奚带着第一批迁往北京的朝臣一走,整个留都似乎寂寥了几分,生出些许苍旧之意了。

    雨仍未停,从一月一直下到二月。

    二月伊始,帝驾也该起行了。

    这一日,十王朱弈珩与宫中的两位皇子伴着朱昱深从承天门步行而出,路过护城河,一路往朱雀街走去。

    两旁有亲军开道,内侍们躬着身,为这一行天潢贵胄举着伞。

    太子朱瑄慈悲,看身旁内侍全身已被雨水浸湿了,接过伞,说了句:“你退下吧。”然后对朱昱深道:“儿臣从前听母后说,舅父这一生慕逍遥,从前跟哪家小姑娘的扇子上题字,都写一句‘满天星斗人睡也’。苏大人来跟父皇致仕,儿臣还以为舅父要与他一起远离庙堂,没想到舅父连致仕两个字都没提,头一个去了北京。”

    一旁的二皇子朱瑾道:“儿臣也觉得困惑,这几年受教于舅父,直觉他不喜这朝堂拘束,惯爱自在,可临到今日了,也不知他的自在,究竟是什么。”

    “谁知道呢。”朱弈珩笑道:“但本王与沈青樾共事了这么多年,深知一点——沈青樾这个人,永远不能小瞧了他。”

    当初他目下无尘,朱沢微将他贬去太仆寺养马,原以为他会不堪受辱,没想到他竟生生受了下来,暗中转马帮朱南羡夺取帝位。后来晋安帝驾崩,沈苏一党溃败四散,原以为他会与苏时雨一样伤心欲绝,一心求死,没想到他回宫后,只一夜时间便强忍下悲愤,嬉皮笑脸地留了下来。以为他这辈子慕逍遥,喜自在,去年冬,苏晋来与朱昱深致仕后,朱昱深对沈奚道:“朕不强留你,你也可以走。”谁知到末了,沈奚却摇头:“不了,天下之大,去到哪里不是一样?懒得动了,这辈子留在朝堂罢。”

    朱瑄与朱瑾一起躬身:“十叔说的是。”

    朱昱深道:“青樾这个人,朕原以为看得清,到了今日,也看不清了,可能对他而言,逍遥二字,也有不同解罢。”

    一解身逍遥,二解心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