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少帝他不想重生在线阅读 - 第16页

第16页

    135

    当楚怀瑾站得脚都快要发麻的时候,楚怀宸先做了阶段性的总结语:“孤知道封王爷也是好心。只是,孤这位九弟素来不好学,还望封王爷看在孤的面子上,莫要太为难他。若是小九实在不像样,还劳烦封王爷转告孤,孤定会好好教育他的。”

    封晏舟看了眼楚怀瑾,笑着摆手说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依本王看,怀瑾他聪慧、纯善,乃是难得的益友。本王既然与他一见如故,自然会耐心指点,殿下大可不必担心。”

    楚怀瑾: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说话,谁和你一见如故了?

    他就算是真一见如故,也如故的是“封晏舟”的这个外壳好嘛!

    136

    本朝镇南王和东宫太子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终于在楚怀瑾上下学的接送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以后每日早上由太子派人将他送到镇南王府,而下午则由镇南王派人把他送回皇宫。

    原本只想自行上下学的楚大少觉得搞得这么招摇,他迟早要完。

    137

    楚怀瑾咳嗽了一声,引来那两个人探究的视线,“镇南王府距皇宫又不远,皇兄与封皇叔何必如此大费周章,有程平与文墨随我一起出宫就够了。”

    封晏舟和楚怀宸倒是都没反驳他,他俩只是笑着看了他一眼,然后又开始友好地磋商起他每日该在什么时辰回宫的问题。

    可楚怀瑾就楞是从这两个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一种“大人说话,小学鸡别插嘴”和“你懂个锤子”的意味。

    ……谁他妈的是小学鸡啊?!

    他两辈子加起来都超过五十岁了好吗?!

    138

    在放学时间这个新议题上,本朝镇南王和太子殿下充分交换了意见,但并未就此达成协议。

    会议结束后,封晏舟就拉着新转入镇南王府小学的楚·小白菜·怀瑾出宫回府了。

    然后,楚怀瑾就发现,镇南王府虽然说起来离着皇宫不过二三里的距离,是在王都一环的绝佳宝地,但实际上当初太子监督修府的时候,给封晏舟挑的,却是距离皇宫大门最远的位置,真的走起来,那至少有七八里的路。

    在镇南王府附近倒是有个皇宫的角门,但那是供往宫外倒夜香、抬死人的马车出入的地方,贵人是万万走不得的。

    楚怀瑾到了目的地,一下马车,看到镇南王府的方位,不由感叹自己这个小学鸡的确是连个锤子都不懂。

    封晏舟不是什么好人,他那个太子哥哥使起坏心眼来,也是够黑的。

    139

    不过封晏舟看起来对楚怀宸暗地里下的这个绊子似乎并不在意,反而是笑着对楚怀瑾说道:“镇南王府离皇宫大门是有些距离,不过怀瑾别怕,我每日都会陪着你回去的。”

    不到四公里的路,开车一脚油门就到了,谁怕呀?!

    堂堂镇南王不去干些交结官员、动摇朝堂的正事,天天给个小学鸡上课,还要亲自送小学鸡下学,楚大少想想才真要怕呢。

    就算这位风口浪尖上的藩王是想装模作样,给自己草风轻云淡、不恋皇权的无害小白兔人设,那也不该是这么个cao作法。

    封晏舟不会是真的被个神经病给穿了吧?!

    第13章

    140

    楚怀瑾满腹狐疑地上完了他在镇南王府小学的第一堂课,内容主要是封少师询问他之前在东宫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好为之后拟定教学大纲。

    到了下课的时候,镇南王府的膳房已经把午饭准备好了,八荤八素的菜品满满摆了一大桌。

    “我不知道怀瑾你能不能吃得惯我们南郡的菜,就从王都本地也找了个厨子,今天一半的菜品是他做的,另一半是从南郡来的厨子做的。你都尝尝看,是更喜欢哪一个的手艺?”

    封晏舟说着,也不让侍女下人们伺候,自己伸手盛了一碗被熬得乳白的鸡汤,放到楚怀瑾的面前,继续说道:“怀瑾莫要与我见外,你要是都不喜欢的话也没关系,我再让人找厨子就行,京城这么大,总该能挑出一两个来。”

    楚怀瑾被他这副温柔小意的样子搞得一哆嗦,虽然知道不至于,但总觉得这人给他盛的不是鸡汤,是毒药。

    简直都快要勾起了他上一世死前,给封大摄政王倒酒时的回忆了。

    141

    楚怀瑾定了定神,说着“岂敢烦劳封皇叔为侄儿动手”,也起身为封晏舟盛了一碗汤。

    直到看见封晏舟笑着把汤喝下,他这才开始安下心来,也喝汤、用膳。

    不得不说,虽然之前这位镇南王吃着霸王餐还给店家打差评的行为不厚道,但人家是真有这么做的资本。

    要是前一世的真小白菜可能尝不出来,但楚怀瑾作为楚大少的时候可是天南海北的,没少吃过好东西,倒是能看出些门道。

    这顿午饭粗看来普普通通,不过都是些家常菜,没有什么鱼唇、熊掌、鹿筋之类的珍奇菜肴,但所用的食材却都是最新鲜最顶级的,无论是刀工还是火候的掌握,也都远非御膳房那些给他这种不受宠的皇子做饭的司食太监所能比。

    最重要的是,居然,还有一道菜里放了胡椒。

    142

    胡椒虽然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早,但在明清以前一直是一味稀缺、贵重的香料,在不少朝代里,甚至能价比黄金,是折折实实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