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太傅宠妻日常在线阅读 - 第113节

第113节

    他得承认,并没想到,赈灾是辛苦至极的一件事——堪比打仗了吧?好些回,他都这么想。

    只是,看着孟观潮,看着带来的那些精兵,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他才知道,真正从军的人是怎样的。

    于是,便去审视那些百姓,从同情到扼腕。

    于是,他全然投入到挽救受灾百姓的队伍之中。和孟观潮一起。

    这晚,仍是暴雨如注,他寻到孟观潮所在的帐篷。

    孟观潮正坐在帐篷口喝酒,见到他,笑了笑。

    靖王就发现,眼前人的面色分外苍白,“没事儿吧?”

    “没事儿。”孟观潮语气温和,“你怎样?”

    “你派给我的,都是最轻巧的差事。能怎么着?我是真不明白了,心疼我还是看不起我?”

    “胡扯。”孟观潮笑道,“你是头一回经这种事儿,先练练手就行。”

    “……头一回,倒真是。”靖王不得不承认,随后就生出疑问,“但这情形,你就算千防万防,时疫什么的,还是免不了吧?”

    孟观潮却只是道:“怕死你就滚回去,不怕死就留下来。”

    “……”靖王给了太傅一记白眼。

    孟观潮不搭理他,闲闲地喝了一口酒。

    第69章

    谨言拿着一个小药瓶走过来, 到了孟观潮跟前, 旋开药瓶盖子。

    孟观潮蹙眉看着他。

    谨言有恃无恐,“这可是太夫人、四夫人反复交代的。”

    孟观潮伸出手。

    谨言倒了一颗白色的药丸到他掌心。

    “不够。”

    “这又不是零嘴儿,必须按时按量吃。”谨言从随从手里接过水碗。

    孟观潮又蹙了蹙眉, 推开水碗, 将药丸放入口中, 细细咀嚼, 随后用烈酒送服。

    靖王和谨言看着, 都不自主地吞咽一下, 随后,前者问道:“又犯病了吧?”

    谨言心说这不废话么?本就是最难去处病根儿的病,风里水里泡了这么些天, 不犯病才是怪事。他腹诽着, 面上笑容如常,“是吧,您也瞧出来了?”

    靖王释然,“我就说,话越来越少,且越来越难听。”

    谨言笑着欠一欠身,走开去。

    靖王想打趣跟前的病老虎两句, 却见对方看着不远处,神色变得格外柔软。他循着视线望过去,见林筱风一手撑着伞,一臂抱着个孩子走过来。

    孩子看到孟观潮, 挣扎着要下地,“孟叔父!”

    “别动别动。”林筱风笑着加快步调,抱着孩子走到孟观潮和靖王跟前,放下孩子之后,恭敬行礼。

    孟观潮唇角逸出和煦的笑容,右手有些迟缓地抬起来,抚着孩子的小脑瓜,“小子,吃饭了没有?”

    “吃了,还喝了一大碗姜汤。”孩子笑嘻嘻地依偎到他怀里。

    靖王仔细打量,见孩子六七岁的样子,小脸儿灰扑扑的,身上的衣服皱巴巴,有泥浆渍。说是蓬头垢面并不为过。

    孟观潮摸了摸孩子身上的衣服。

    “烤干了。”孩子笑着望向林筱风,“林叔父亲手给我烤干的。”

    孟观潮颔首,“那就好。”又柔声叮嘱,“眼下没法子,先将就一下。”

    “嗯!”

    “怎么还不睡?”

    孩子诚实地答:“睡不着,就想看看你,再去睡。”

    “乖。”孟观潮起身抱起孩子,转入帐篷,“叔父哄着你睡。”

    “好啊。”

    靖王挑了挑眉。他记得,孟观潮其实很有些洁癖,是不大讲究衣食住行,但是务必干净。这样毫不在意地抱着孩子,让他有些意外。他悄声问林筱风:“你家太傅又从哪儿捡了个孩子?”

    林筱风解释道:“今日下午,太傅带着弟兄们救下来一些灾民,这孩子就在其中。跟父母哥哥失散了,一直哇哇大哭,大伙儿都没法子。太傅闲下来之后,哄了一阵子,就眉开眼笑的了。”

    靖王一笑,“说出去谁信?孟老四这么有孩子缘儿。”

    “孩子都喜欢太傅。”林筱风顿一顿,又补一句,“将士百姓,都喜欢他。”

    “嗯,那个妖孽,只要笑着,好声好气地说话,是个人都招架不住。”

    林筱风听了这不伦不类的话,哭笑不得。

    靖王开始关心实际问题:“孩子的亲人能不能找到?”

    “应该没问题。这一带,目前未见伤亡。有很多与亲人失散的,太傅吩咐下去了,只要还在,就能团聚。”

    “那就行。”靖王转头,望向帐篷里边,听着一大一小的言语,心绪有些复杂。

    林筱风也望向抱着孩子轻轻拍抚的孟观潮,目光透着由衷的敬重、钦佩,“太傅这样的人,多一些就好了。”

    “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妨学着些。”靖王道,“和他一个德行的人多一些,他的日子就轻生些。”

    林筱风望着靖王,忍俊不禁,“其实吧,您和太傅也就比我们大几岁的样子,说话怎么总是一把年纪的样子?最奇的是,我们也真把你们当长辈一样敬着。”

    靖王笑笑的,“没法子。江湖地位在这儿呢。”

    林筱风好一阵笑。相同的话,太傅也说过。

    靖王则因无意出口的江湖二字念及一事,他走进帐篷,等到孩子睡了,被孟观潮安置在软榻上,轻声问:“和你相熟的帮派,你用不用?那些人,靠得住的,都有侠义心肠,办事立竿见影。”

    “自然要用。”孟观潮找到一个坐垫,扔到脚边,然后坐下,“人力财力物力,我都要他们帮衬一把。这种事,比硬仗还难得,一时一刻都耽误不得。”

    靖王放下心来,“你要是这么说,我也要相熟的门派帮把手。人多好事。放心,一定不会帮倒忙。”

    “行啊。”孟观潮对他一笑,“我就知道,你这厮,就没有你的手够不着的地方。”

    靖王笑着,问:“不是,你这是什么毛病?怎么总在地上坐着?”说着,手势极快地抚了抚孟观潮额头,“还行,倒是不烫。”

    “个乌鸦嘴。”孟观潮指了指样式简陋陈旧的桌案上的一摞公文、信函,“受累,帮我拿过来?”

    靖王捧起一大摞公文,见毡毯有些潮湿,便寻了一张薄毯,帮忙铺在地上,这才把公文放过去,“那小崽子派人加急送来的吧?”

    孟观潮没应声。

    “累死你算了。”

    “有不少是关于赈灾的,你看看。”孟观潮挑出一摞公文,递给靖王。

    “行。”靖王也就在他对面坐下,“有什么难办的事儿,你全跟我直说就行。这回不管认同与否,我都照你的章程来。再怎么着,你媳妇儿是我媳妇儿的好友,我不能让你在外头又病又累的,真累吐血了,我家那位不定怎么整治我。”

    孟观潮笑眉笑眼的,“颖逸倒真是教夫有方。”

    靖王横了他一眼,又轻轻地笑,转头瞥一眼孩子,问道:“这么说话没事儿吧?”

    “吵不醒。在水里漂了大半天,才到了那个小山丘上,累狠了。”孟观潮温声解释道,“有点儿动静其实更好,太安静了,他反倒会惊醒。”

    “这种孩子,没少遇见吧?”

    “嗯。”孟观潮一面看公文,一面慢条斯理地道,“昨儿救了一小女孩儿,叫囡囡,跟林漪差不多大,在房顶上待了一天多,作伴儿的只有家里养的大黄狗。我接她的时候,她就搂着大黄狗,说能不能一起救下。”

    “然后呢?”

    “自然要一起救下。”孟观潮说道,“她那条大黄狗,比官场好些人强了百倍,长得也好看。”

    靖王撑不住,笑着摸出酒壶,喝了一口酒。

    孟观潮继续道:“小孩儿挺可怜的,爹娘没得早,跟祖父祖母一起长大的。那老两口儿是真疼孙女——大水把三口人冲散了,他们先获救的,跪着求官兵,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孙女囡囡。那情形……”

    “幸好能团聚。”

    “嗯。有些人就没那份儿好运气了。”孟观潮摇了摇头。

    “这差事,就是身板儿遭罪心里更遭罪的事儿。”靖王亦是神色黯然。灾祸之中痛失亲人的百姓,这一路,他已见过太多。他自认大多数时候都是冷心冷肺的人,却常有看不了的情形发生。

    “只要有百姓需要,只要有可喜的情形,就值得。”

    “这倒是。”靖王又喝了一口酒,沉了片刻,岔开话题,“我一直没问过你,除了在庙堂的抱负,你有没有什么一直放不下又不能圆的心愿?”

    “心愿?”孟观潮想了想,“有。我想有一支自己的船队,在海上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日子。”

    靖王讶然,“真的?”

    “自然。”

    靖王幸灾乐祸地笑,“这不是心愿,分明是做梦。”

    孟观潮扬了扬眉,微笑,“未必。”

    就这样,两个人一面查阅公文一面闲谈,谈及的话题,一时关乎要事,一时扯闲篇儿,至夜深,靖王才回了自己的帐篷安歇。

    孟观潮看完公文,看了看熟睡着的孩子,坐到桌前,写信给皇帝。不外乎是回答一些加急折子该如何回复。

    他跟皇帝说了,有拿不定主意的折子,就与苗维和原冲商量。可是,苗维和原冲经常意见向左,是以,到头来,皇帝还是要问他的看法,通过锦衣卫,与他信件不断。

    这样倒也有好处,锦衣卫能顺道把他和靖王等人的家书一并带回帝京。

    随后,他书写家书。

    临行前答应过母亲,得空就写信报平安。

    给母亲的书信,自然是报喜不报忧,只说赈灾诸事顺遂,请母亲放宽心。

    给幼微的书信……

    他找出她之前的书信来看。她写给他的信很长,说完要紧的事,便细数身边值得一提的事。

    给他的感觉,就好像他仍在家中,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和他闲话家常。

    这让他心安,心里很舒坦。

    离开时,也不是不担心的:小猫醒转至今,这是他第一次离家,她要独自应对很多事。母亲视她为女儿不假,可越是如此,有些事情,她越不肯麻烦母亲,定会独自斟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