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书迷正在阅读:总有人跟我告白、为什么我穿了一本医书、身为主角他们怎么比我还穷、与豪门二世祖的婚后日常[重生]、嫁给渣攻的杀马特爹后、凶神医生[快穿]、全世界都以为我死了、每天都在作死边缘试探、重生成O后嫁给帝国元帅、反派他美颜盛世[快穿]
“少将军容禀,我与弟弟本是北边部落牧民,我的母亲是汉人,有权贵觊觎我的容貌,小人不从,对方扮作盗匪杀了我们全家欲抢占,我只好携弟弟逃跑,逃跑时掩人耳目便作女子装扮。因为我们汉话不熟,我若是男子怕引起村人警惕,就一直这般打扮。” 少年在姚晨的注视下去掉了伪装,露出惊人的美貌,姚晨听到左右抽气的声音。 他的亲随按道理应该已经习惯了美貌之人,毕竟姚家容貌基本都在中上水平,姚晨还完美地继承了姚老将军的英俊,可谓京城美男子,但他们还是被那少年惊到,可见其绝色。 那是种男女莫辨的美丽。 皮肤白皙如玉,眉目是非常符合时下审美的妖冶,哪怕是粗布短衣也遮掩不了其艳光,说是江南养成的女子也有人信。 姚晨让他跪着,命人去核实他的说法,这小子假扮女子期间从未与人接触,大概怕被人瞧出马脚。令姚晨哭笑不得的是,庄子上的未婚男子对他印象颇好,觉得是下地干活的好手,潜在的结婚好对象。 那少年跪得越久,越惴惴,他们没有户籍,若是被人打死,也是没处说理。他不停地给姚晨磕头,没几下额头就磕出血来,在那张脸上显得触目惊心。 “少将军,我死不足惜,请将军怜惜我弟弟年幼,他什么都不知情,饶他一命。” 姚晨并没有完全采信他的说法,他已经问出他们部落的名字,只距离远又在境外,查探验证真假需要时间,还未必能查探清楚。他又不能直接把他们杀了一了百了。若是拿钱随意打发了,万一是jian细,到别处也会给姚家惹出祸事。 但他们兄弟俩是绝对不能留在庄子上了。他家庄子上不少军伍出身,他们都没瞧出破绽,可见这少年除了容貌还有其他独特之处。 想来想去还是放在身边盯着最安全。 当晚,一份密报就呈至皇帝的桌案上。 姚晨从庄子上带回一对姐弟,其中jiejie容貌佚丽,姿容无双。 要不是已经收到姚晨求见的折子,皇帝晚上就能杀出宫去,到姚家问个明白,看看那女子是如何把他的将军迷得神魂颠倒的。 他整夜辗转,无法入眠。 又是愤怒又是伤心。愤怒姚晨贪恋美色,居然见色起意,被一逃难的农家女迷惑,实在太不争气;伤心于自己连光明正大生气的理由都没有,他觊觎姚晨,本就难以启齿,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与别人在一起,还要装作若无其事,为他高兴。 P的高兴!一想到他的将军要与人亲亲我我,亲密无间,他就嫉妒得发疯。 次日早朝,全部朝臣都感受到了皇帝的低气压,就像一个行走的炸/药桶。张首辅顶住压力,勉强说了几件朝中大事,臣子们互相眼神交流,非常识趣地把折子收好,挑个好点的日子再来扯皮。 姚晨到乾清宫的时候,皇帝刚发作了一番,整个宫殿鸦雀无声。 将军的到来仿佛春风拂面,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皇帝的眼神终于软化了。 皇帝不给他行礼的机会,抓住他的手,拉着他坐到自己边上,姚晨坐好后,皇帝的手却没放开。 皇帝道:“我特予你出入宫禁之便,怎么还递折子?下回想来见我直接出示令牌即可。”不要把我当皇帝,恋人当不成,至少是朋友知己吧…… “陛下国事繁忙,我怕耽误了正事。”姚晨其实也不想这样,又麻烦又没效率,但在外人眼里他对皇权必须恭顺敬畏。 “若你来的时候我不巧在做别的,你就在暖阁等我,我已经嘱咐了宫人奴婢,他们会来通报,我会尽快来见你。”皇帝又问:“你这回来有什么事吗?” “其实我是想您这里的美酒了。”姚晨玩笑道。 一句话就把皇帝积累的所有不满不悦驱散了。 “若是你,自然管够。” “可以运一车走吗?” “不成,我怕你再也不来了。” 第37章 名将不想打仗6 蹭酒顺便吃皇帝当然不是姚晨来皇宫的主要目的,他是为了粮食而来。 “先前命人出去寻粮种,今年终于种成了,带来给您尝尝鲜。”姚晨道。 “哦?是什么?”皇帝好奇地问。 自古以来帝王饮食往往比较小心,但也有一些比较洒脱,有时甚至会遣人于宫外购买食物回宫享用。皇帝不疑姚晨,命御膳房将他带来的类似面粉的食物照着方子做。 姚晨趁着等待的时间,与皇帝细细说了事情来龙去脉,还呈上如何种植的详细记录。 得知其产量,皇帝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意义,饶是他极信任姚晨,也有些不敢置信。 若是能将目前全国的粮食产量翻一番,他在军政上就再也不用束手束脚了,而且发现新粮,惠及万民苍生,足以流传千古。 皇帝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自己的将军,心中又暖又胀,充满了难以形容的情感,自己待他心怀不轨,他却以国士报之,没有博名声或为私利,而是将粮种直接献于自己,全心全意为自己、为朝廷着想。 若是之前他对姚晨的迷恋还多出于欲望,可现在却是为其才智、眼光与胸襟深深吸引。 同时,对方每对他好一点,他的愧疚就多一分,不愿意放手的情感也更强烈了。 一种新粮的推广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培育选育优良的种子,其次是得到朝廷的验证和批准,然后传令地方县城推广。期间极容易出现问题,第一次种百姓大多是不愿的,带着抵触心理,万一不好好种粮,或者因缺乏经验等其他缘故欠收,届时朝廷又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