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第40节

第40节

    “有舍有得,不做老师的好处科上我可以有更多的时候看书了。”

    当他们走到岔路口分开前, 杨老师还特别提醒她, “我们看书的约定一直不变啊!”

    “我记得。”

    没有了杨老师的学校变得非常冷清,虽然学生们在cao场上喧闹着,可鲁盼儿就是觉得静得可怕。以往课间她都会回到办公室, 商量学校的事,或者谈谈教学中的问题, 甚至随便说两句闲话……到了放学的时候,两人更是要聊上一会儿才各自回家。

    可是,不管鲁盼儿多伤心, 她还是更认真地教学——杨老师把当民办教师的机会让给了自己,是希望自己能过得轻松, 更是相信自己能带好学生们。

    自己一定能做到!

    下课时,鲁盼儿就没心思出教室,可学生刚出教室就折回来告诉她,“鲁老师,有人找你。”

    原来是田翠翠,正站在教室门外,鲁盼儿就问:“来了怎么不喊我呢?”农村的小学校,不可能像襄平高中那样有着严格的规矩,社员们有事儿在门口喊一声是很平常的。

    田翠翠却摇摇头,“正上课呢,我就等一会儿——听说姓万的想把你……”

    鲁盼儿急忙摆手,“我们到办公室里说话。”

    周围都是小孩子,四、五年级到八队小学后剩下的都是小的,还不懂事,万一听了什么话回去乱传,会出事的。

    田翠翠马上明白了,到了办公室才重新说道:“前几天我在襄平县遇到万红英,戴着一块新上海手表得意洋洋地在我面前炫耀,被我嘲笑后,她就说你再当不了民办教师——当时我还不信,没想到就听到九队小学的学生并到八队小学——我以为你果真不能再当老师了呢!”

    “刚刚我先去了你家,见家里没人又到了学校,就听你在讲课——原来万红英又在撒谎!”

    “也不是万红英在撒谎……”鲁盼儿简单说了实情,“现在杨老师参加队里劳动了。”

    “原来是这样!”田翠翠惊讶不已,“那杨老师的日子一定很难吧?”

    “没有,他不但没觉得难,反而说更多的时间看书了呢。”鲁盼儿突然想起了杨老师以前说的话,“等形势好转吧。”

    “什么好转?”田翠翠没听懂。

    鲁盼儿摆摆手,“也没什么,我就是想不会一直这样的。”

    “要是真像你说的就好了。”田翠翠感慨一声,“杨老师是真正关心你,你也要对杨老师好才行!”

    “那是当然的了。”

    田翠翠一笑,才要再说什么,忽然拉住鲁盼儿的手,“咦,你从哪买到手表的?快让我看看。”

    “这不是我的手表,是杨老师的。”鲁盼儿就把袖子拉起来给她看,“学校没有钟,一直用杨老师的表计时——开学的时候杨老师就把表给了我——我就想着先算我借的,等我的手表买到了再还杨老师。”鲁盼儿挣了钱也打算买一块手表的,当然托的是田翠翠,只是襄平县商店一直没有货。

    “我就知道一定是杨老师的,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表,”田翠仔细地看着手表,表盘光滑如丝,金色的十二个罗马数字,一旁还有自动日历,“这一定是瑞士表。”

    “嗯,是瑞士江诗丹顿表,杨老师的父亲在瑞士日内瓦买的。”

    “质量真好……”

    手表的指针到了上课时间,鲁盼儿便将钥匙拿出来,“你到我家里歇一会儿,还有两节课就放学,我们到家里再聊。”

    “不了,我也要回家,生意上的事忙着呢。”田翠翠起身走了,到门口又回头笑道:“你一定要对杨老师好!”

    那是当然的,不必别人再三嘱咐。于是鲁盼儿就笑了,“我知道了。”

    田翠翠匆匆来了,又匆匆走了,两人也不过说了几句话,可她是真正关心自己呢,鲁盼儿的心情不由得好了许多。

    秋收过后,九队全年的收成就有了数,交了公粮,再留下储备粮,口粮也就算出来了——每人二百六十斤大米、五百斤玉米,比去年少了四十斤大米,一百斤玉米。

    稻谷是统一去了壳的,实打实少了四十斤,玉米却是毛重,算起来也少了四十五十斤,两边加起来近一百斤的粮食,的确是不少的损失。

    分的粮食少,工分也不如去年值钱,社员们个个垂头丧气,就有人开始骂吴队长——水稻本就减产,可一定要多上交公粮,多留储备粮,不顾大家的日子怎么过。

    吴队长只当没听到,因为工作积极,他得到公社的奖状,浅黄色的奖状上面印着漂亮的红旗,又用毛笔字写着他名字,如今挂在他家北墙上,十分显眼,进门就能看到。

    鲁盼儿既没去看奖状,也没跟着大家骂吴队长,她带着丰收和丰美到队部里交了钱——口粮一部分是队里分配的,一部分要用工分换,鲁家没有劳动力,工分就不够,只能交钱——然后领出了全家的口粮。

    过去家里的粮食一直宽裕,今年就有些紧张。跃进饭量大,他的份额本来就不够;丰收丰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都能吃,而他们的口粮却比大人要少;家里还有鸡和鹅……

    日常柴米油盐,再加上口粮钱,民办教师的工资也就没了;丰美的抚恤金,鲁盼儿专门给跃进、丰收、丰美上学用;要想日子过得好,还是要靠做抹布的钱。

    可是今年队里粮食分得少,做衣服的人也会少了,收到的活计儿少,那样碎布自然少,抹布也就做得少——看来得另想办法了呢。

    正想着,在队部门口遇到了陈婶,她也是来领粮食的,鲁盼儿就笑着说:“陈婶儿,好久没来我家了。现在农闲,过来一起搓玉米呀。”前些日子后奶还造谣说陈婶儿与自己关系不好了,其实完全是没有的事。

    “噢,你自己先搓吧,我就不过去了——家里还有事儿呢。”陈婶儿低头进了队部。

    陈婶儿能有什么事呢?虽然今年生产队里收成少了,对她家里也有影响,可是陈家毕竟有两个劳动力,而且建军哥提干了,每个月都邮回来三十元钱,日子宽裕多了。

    鲁盼儿不是爱闲话儿的人,既然陈婶儿不说,她也就不问了。

    第67章 不好意思

    入了冬, 农闲一开始, 杨老师到鲁家告别,“新华书店接收了一间仓库,里面有各种旧书,正在整理。小郭拿到了钥匙,邀我去他家住一段时间看书。我明天早上走,恐怕年前才能回来。”又把知青点儿的钥匙留下一把。

    “杨老师就放心吧。”鲁盼儿笑着点头, “隔几天我就过去看看, 年前烧上炕, 你回来就能住了。”

    “我当然放心。”杨老师就笑了, “说起来能出门这么久还要感谢你。”

    明明是杨老师把民办教师的机会让给了自己,可是他却反过来感谢自己, 就是不想自己难过。鲁盼儿一笑,“今晚就在家里吃饭吧。”

    “我也这么打算的——毕竟要好久见不到了。”杨老师搓搓手,“晚上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吧。”

    鲁盼儿也不客气, “先到园子里摘一只大冬瓜。”

    这可是体力活儿, 杨瑾就去了。

    红旗九队这边种的是车轴冬瓜, 长长的瓜很像牛车的车轴,熟了有几十斤重, 没有力气的人抱不动呢。

    这时节蔬菜早已经凋零了,园子里冬瓜的蔓和叶都变成了黑色, 但地上几个硕大的冬瓜却依旧苍翠,又因为圆滚滚的瓜上面结了一层白色绒毛般的霜而显得很可爱。

    冬瓜与别的菜不一样, 不怕霜,越是经霜,瓜的味道越好,因此这里的人们总要在园子里留下几只冬瓜慢慢吃。杨瑾挑了最大的一只,足有六七十斤重,抱回了屋里。

    这一会儿功夫,鲁盼儿已经杀了一只鸡,正在褪毛。杨瑾就知道刚刚她为什么让自己去摘冬瓜了,“你这是调虎离山呢?”杀鸡在农家可是大事儿,自己要是在肯定会反对。

    “不是因为要送杨老师才杀鸡的——今年家里没养猪,就多养了几只鸡,除了下蛋鸡年前都要杀了——天冷了鸡就不长rou了!”鲁盼儿说着话已经把鸡洗净切块,放在锅里炖上,“今天发了口粮,正好跃进也回来,我们做点好吃的。”

    “借口还很多呢。”杨瑾笑了。

    “才不是……”鲁盼儿说了一半儿就低下头抿着嘴笑。

    麻利地和了面,一半玉米面一半大米面,里面又加了炒熟的黄豆面、碾碎的熟花生和葵花子,然后在一个平底锅上烙出了薄薄的煎饼,鲁盼儿就把第一张递给杨老师,“尝尝看,刚出锅的时候又香又脆。”

    杨瑾站在灶台旁吃煎饼,果然比平时的味道不一样,便笑着说:“你也赶紧尝尝。”

    “你先吃吧。”鲁盼儿两只手都忙着,没空吃呢。

    杨瑾就扯下一块煎饼送到她嘴边。

    鲁盼儿不好意思地扭过头,“我等一会儿。”

    可是那块煎饼重新凑到她面前,她就笑了,就着杨老师的手吃了煎饼,“是很香呢。”

    过了一会儿,丰收和丰美和跃进一起进了家门,原来他们在路上遇到,跃进就载着弟弟meimei回来了,三个孩子都饿了,洗了手一起先吃煎饼。

    等鸡rou冬瓜炖好时,大家已经吃得半饱,再吃着鸡rou,喝着鲜美的汤,又吃掉了许多煎饼。

    第二天鲁盼儿一早带了两包煎饼到了知青点儿,“小包是给小郭的,大包是给你的——煎饼凉了就变成了另一种味道,也很好吃。”

    鲁盼儿一直是特别能干,做饭特别好吃的姑娘,只是做了这么两大包——杨瑾接过来,“昨晚我走了你又烙了很久吧?”

    是的,还因为大米面不够了,又现磨了些。但是鲁盼儿只笑着说:“没多久的。除了给你和小郭,也给跃进带一些。”

    她为自己炖了鸡,又熬了半夜做了这么多煎饼,却不会承认——是因为她还没真正长大?

    杨瑾就笑了,“我知道了,在外面虽然有朋友照顾,但难免有不方便的时候,若是饿了就吃一张煎饼。”

    杨老师要年前才回来,那就会在外面住两个月,按他沉迷于看书的性子,鲁盼儿特别担心他因为看书忘记吃饭,所以才赶着烙了这么多煎饼,能放得住,又随时可以吃。

    既然杨老师知道自己的心思,鲁盼儿又是高兴,又是有些不好意思,“我要赶紧回去做缝纫活儿了呢。”说着转身走了,两条大辫子在身后起荡了荡。

    “还有两个多月……”杨瑾心里默默念着。

    也是巧了,杨老师走了没几天,丽雯姐就来了九队。

    她找到了鲁家,“杨瑾去哪了?我刚去知青点儿,大门是锁着的。”

    “杨老师去看亲戚了。”鲁盼儿笑着回答,杨老师就是这样向吴队长请假的,大家也都这样认为,真正的去处只有自己知道。

    “看亲戚?”章丽雯就抱怨道:“路过公社也不过去打个招呼。”

    “可能忘记了吧。”

    “又帮他找借口。”章丽雯想起来便问:“你怎么得罪了万书记?他一心想把你的民办教师拿下来。”

    鲁盼儿摇了摇头,那件事她不想说。

    “你送点礼吧,”章丽雯就指点她,“买两条香烟两瓶酒——烟要买大前门,酒要买茅台。给万书记送去,他就不会再为难你了。”

    就算送礼能解决万书记对自己的恨意,自己也不愿意,“万书记要是有本事就把我也撤了,我参加生产队劳动也一样过日子。”

    “你还真像他!”章丽雯指点着评价道:“所以,杨瑾把民办教师让给你,并不是因为他对你特别好,换一个人他也一样会让的,他就是这么书生意气!”说到最后她的语气越来越不好,

    很显然她对杨老师意见很大。

    鲁盼儿也不开心,很久以前她就不喜欢丽雯姐这样评论杨老师,“不管怎么样,我很感谢杨老师,也觉得杨老师是个好人!”

    “算了算了,我辩论不过你们,”章丽雯无奈地摇头,“我这次来,除了找他有事儿,也想请你帮我做套衣服。”

    鲁盼儿也放下与章丽雯的争论,打开她带来的蓝色布料,沉甸甸的,摸起来特别舒服,“这是什么料子?我还没见过呢。”

    “这是毛料,是从北京邮来的。”丽雯姐重新笑了起来,“我每年天刚冷就回家了,今年调到广播室反而不能回去,我爸妈就给我邮了最好的衣料。”

    吴红结婚时穿的也是毛料,但鲁盼儿没有上前细看,此时拿起来一瞧,果然是好布料,纹理细腻,又滑顺又挺括。而且,这块毛料的颜色还好看,不是最常见的藏蓝,而是天蓝,更适合女人穿。

    鲁盼儿从没做过毛料的衣服,又在舅舅的信里得知用毛料做衣服要特别经心,便重新叠起布料说:“这么好的衣料,丽雯姐不如拿到襄平县缝纫社做,听说那里师傅的手艺好。”

    “你以为我没去问过?缝纫社的师傅只做老式样,岂不浪费这么好的料子?”章丽雯就说:“我还是喜欢你做的衣服——那几件夏装、秋装,穿起来都特别好看!”

    既然丽雯姐这么信任自己,鲁盼儿就答应了,“想做什么样式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今天过来也是想让你帮忙,我想要一套穿着漂亮,还与大家都不一样的衣服!”

    鲁盼儿想了想,“不想与大家一样,还要好看——这个颜色不适合做娃娃服的,不如做列宁装——恰好你这块料子尺寸很足。”说着拿出裁剪书给章丽雯看。

    “好!就做这样的!”章丽雯一眼就喜欢上了大翻领、双排扣、系着带子的列宁装,“穿着这件衣服坐在广播室里,一定很有气派!”

    第一次做毛料衣服,鲁盼儿也希望做出最漂亮的,因此量尺特别仔细,又特别多留了几天时间,“下周来取吧。”

    “好,我下周来取衣服。”丽雯姐又嘱咐她,“要是杨瑾回来了,你帮我给他带一句话,让他去广播室找我。”

    鲁盼儿点点头,送走了丽雯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