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书迷正在阅读:猫系被迫攻略的反应是、湛少,你老婆有毒、全校大佬都想标记我、我当替身那些年[快穿]、穿成校草的绑定cp、反派要谈恋爱了[穿书]、穿成落魄少爷后我发财了、隔壁门派的小狼狗惦记我[重生]、音修老祖他穿回来了、她的梨涡深深
因为他的体质极佳,所以在家中深受宠爱,然而在他七岁那年,整个杨家一朝被灭,只有躲在母亲身下的他躲过了一劫。 他的父亲曾有一位好友文旌,原本在他出生那年,父亲就给友人发了讯息。只是当时文旌正在闭关,出关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来会友,谁想见到的却是满目尸骸,和友人仅剩的骨rou杨奕。 文旌心中大恸,在帮助友人及其家人收尸后,将杨奕带回了山门。 文旌和杨奕的父亲相识于莫逆,但其实两人的身份有天壤之别,前者是修真界七大门派紫云宗的内门弟子,如今因他成功凝结上品金丹,已经晋升为门派长老。 在他刚出关时,不知有多少弟子想要拜他为师,却不料文旌竟然从外面带回来了一个野孩子,这不禁让门派中原本的弟子们感到不忿。 文旌毕竟刚刚凝结金丹,需要时不时闭关稳固修为,何况他本人也不是那等温柔细致的人。虽然因为杨奕是故人之子,给这位小徒弟准备了好些灵石丹药和秘籍,但却无法时刻照顾到杨奕。 于是在他闭关中途,杨奕受到了门派弟子们的排挤。 第一部 的十万字正好将这些背景交代完毕,与此同时,紫云宗里过来找事的低级弟子被打脸,然而其中一位弟子的兄长是门派内门弟子,因为在修行一途十分有天赋,深受长老喜爱。 正巧门内弟子大比,这位内门弟子和杨奕约定,若谁在大比上拔得头筹,另一人便要当着众人的面给对方磕头道歉。 第一部 到此处戛然而止,容乐想着那些看书的人抓心挠肝追更的模样,就觉得有趣。 他看万俟峥在翻看底稿,忽然问道:“猜猜杨奕的仇人是谁?” 万俟峥一目十行地将本子看完,随口道:“紫云宗掌门?” 看着容乐瞪大的眼睛,他讶异地挑了下眉,没想到随便一猜就能猜中。 容乐心中却不由想着,这难不成是同为boss的特殊感应?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找出幕后凶手?又不是死神小学生。 作者有话要说:柿子:今天有存在感吗:) 第62章 “掌柜,来十本《鸿羲大陆》!” “哎, 真不巧, 今天没货了, 您明天请早!” “嗐, 怎么又没货了?你们家就不能多备着点?” 掌柜一连串地说着不好意思,点头哈腰地给人道歉,但是脸上却乐开了花, 心里也特别舒坦。 谁能想到, 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别说五百本, 如今只怕能卖出去一千多本了。 他原本还寻思《胡媚记》这种小说可能更受那些纨绔子弟的喜欢, 特地多备了一些, 却不成想, 竟然是《鸿羲大陆》卖得更好。 而老板在宣传方面的确是大手笔, 特意去找了京里大小酒楼茶馆中的说书先生,让他们在这段时间讲《鸿羲大陆》这本故事。 那些说书人眼光多尖啊, 把书拿回去一看就断定这是个好本子, 他们绝不吃亏,何况主家又主动给了他们银子。一件事赚两样钱,他们账算得可清楚。 于是就这样, 《鸿羲大陆》这本书竟在京中掀起了一阵风潮, 就算是没看过书的人,也听说过杨奕这个名字。 原本掌柜还认为自己和赵二两人在博文斋足够应付,结果到后来那么多人蜂拥而至前来买书, 他不得不去又雇了两个伙计维持秩序。 他不由得在心中感叹,要么说大公子是老板呢,人家这眼光可比他长远得多,老早之前就想到如今的盛况了。 容乐正好趁着这股风潮,推出了《鸿羲大陆》的第二部 ,同时,他对冯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先前的那本《胡媚记》只不过是试水而已,虽说像这种□□小说绝对不愁卖,但是一个不好就容易被严打。其实这本书最开始的那个版本因为有些露骨,审核没通过,他还被曲明轩找上了门。 不得不说,容乐一开始原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当被一脸浪荡相的曲明轩调侃时,他顿觉羞耻感倍增。 明明被揶揄的当事人是万俟峥,但是人家就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面不改色,他却在一旁红了脸,容乐只觉得自己脸皮还是太薄了。 就是说嘛,明明印刷作坊是万俟峥名下的,和他毫无关系,他怎么就不能表现得若无其事一点? 曲明轩也算是过来提了个醒,所以后来他不得不让冯宾修改了另一个版本,删减了很多内容,这才成功出版。 容乐觉得自己先前想得有点简单了,此时他才又仔细地捋了一下。如果说沃春池的《鸿羲大陆》属于男频的升级流大长篇爽文,那么冯宾这边有没有可能创作偏女性化的言情小说呢? 要知道如果真的比起私房钱,这些纨绔子弟是绝对比不过精打细算的千金小姐的。 而且为了降低被严打的几率,他完全可以先做到自我阉割,比如说禁止脖子以下的内容出现在书里,务必确保文中只会出现男女主之间纯洁的爱恋。 就算真的要出现两人间的亲密描写,也尽量采用暗示的手法,借此来躲避严打,保证小说的正常出版。 容乐看过的女频文比较少,在总裁文当道的时候,也曾随手翻了几篇带球跑,虽然足够狗血带感,但是那些文并不适合搬到古代背景。 他想了想,还是把自己看过的一些小说类型总结了一下,然后找人送给冯宾。冯宾和沃春池不同,他是有基础的创作者,只要容乐稍微提及一点,对方就很容易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