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将在线阅读 - 第34节

第34节

    主席又说道:“东北军区司令员的职务我建议由叶龙同志担任,陈飞尘同志担任北平警备司令,负责北平警戒安全事宜。”

    前者得到了通过,可是关于陈飞尘的最新的任命却再次引起的争议,结果陈飞尘被任命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党委书记兼蒙古军区司令员,尚为忠同志调任东北军区担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职务。

    又是制衡,把陈飞尘调离东北,又把尚为忠接替陈飞尘的职务,这一切都说明了这点。陈飞尘与高山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了,只不过场面上高山更加不利!可以说一个中央政治局委员竟然被一名毛头小子给硬生生的给*成这个份上,这完全出乎不少人的预料。

    第八十九章继续

    不少党内同志都低叹许久,都认为高山这次是丢了面子了,而高山却没有什么反应,照常做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

    而我们的陈飞尘同志呢?他是带上老婆警卫员当天就坐上车去蒙古了。他走的是相当的洒脱,一点都没有什么犹豫。

    陈飞尘要来蒙古的消息传到蒙古后,蒙古上下都是一阵的心惊rou跳,混世魔王又来了!无论蒙古那些曾经的贵族老爷,还是当初的gc主义亲苏分子,他们都对陈飞尘没有丝毫的认同感,有的恐怕还是对陈飞尘手中实力的畏惧,对陈飞尘个人的畏惧!

    没有一个人能如同陈飞尘这般,陈飞尘可怕的在于他是gc党人啊!竟然还能磨刀霍霍狠狠杀了一批,他还真敢杀啊!“杀人如屠狗”恐怕也不过如此。

    不过普通民众对陈飞尘到来大多都是比较平静的,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安分守己那么就不会让灾难降临到头上,陈飞尘虽然凶狠,但是那是对敌人,对反对他的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能够活下去就很好了,能够不背井离乡,能够填饱肚子就很好了!普通百姓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谁能让他好好的活下去,他就拥护谁。

    如今的蒙古驻扎了一个军又七个师的兵力,这完全可以和当初的东北全境可以媲美!这也从侧面看得出中央对蒙古的重视,蒙古毫无地理优势,面对苏联的机械化部队进攻,可以说出于绝对劣势,如果有效的防御苏军与境外,从目前来看那就是童话。

    陈飞尘花过时间研究过蒙古的整体防御,可是研究来研究去,归根到底还是武器装备不行,不会每次抗击就依靠人海战术吧?不是每次战斗幸运之神都站在自己这边吧!如果苏联没有英美牵制,说实话,苏联完全可以进驻东北以及蒙古乃至北平等华北地区,要不是苏联老毛子吃了自身人口基数太少的亏的话,苏联人还真不是这么好对付的。

    如果苏联人有日本的人口比例,那么苏联或许还要比现在更加嚣张。想到这,陈飞尘就很对二战的德国表示下感激,tnd!幸亏有德国鬼子狠狠和老毛子干了一仗,否则老毛子还真不知道嚣张为何物了?

    以前老毛子眼馋中国,可那时候毕竟是群雄并起,二战前英美法日都在华有着切身的利益,苏联就是想占便宜也只能偷偷的,比如弄个gc国际时不时的排个特派员到中共那里指导工作,苏联人就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扶持起一个偏向他自己的傀儡或者是小弟弟中国政府。

    从21年开始外蒙就开始了gc主义风潮,这远远超过了关内众多地区,在东北移民到哈尔滨等大城市,进行所谓的经济建设,可以说苏联在东北、在外蒙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可惜的是东北在二战过后因为国际上的考虑不得不撤出,但也撤回到了二战时期的两国边境线,至于东浦路事件以及沙皇时期侵占的土地那是牢牢保持着,归还?下辈子吧。

    这些都是陈飞尘心中所想,他从不认为苏联人会和美国人、日本人有什么两样,国与国之间没有朋友,也没有对手,有的就是利益分配,利益分配不合了,那么离争斗就不远了。

    苏联人远远比日本人要阴险的多,日本人起码也是摆明了车马就是告诉你们中国我日本要侵占你们了,苏联人是脸皮极厚,不动声色拉着偏架偷偷占着中国的便宜,沙皇时期侵占了144万平方公里怎么样了?不归还,那是我们苏联固有的领土。说到这,就又不得不说中共了,如果没有中共的存在,苏联人就少了很多插手的外部条件。可是正如后来的学者说过的那样不是gc主义选择了中国,而是中国选择了gc主义。

    陈飞尘心目中对苏联人的憎恶丝毫不亚于日本以及英法,所以陈飞尘正如苏联情报局调查后的总结那样:“此人对苏联抱有很大的恨意,这种恨意不是简单的用什么条件就可以消除的,哪怕就是时间也不能,要是与中共开战,此人是必须要消除的目标之一。”

    陈飞尘抵达乌兰巴托后,乌兰巴托就有一种乌云压顶的窒息感。人们走在大街上都是步履匆匆,仿佛要出什么大事似得。

    陈飞尘在办公室里看着手头上的驻蒙兵力报告,里面详细介绍了各支驻蒙部队的情况。原本是一个军外加十个师,其中三个师是新组建的地方师,其成员大多都是蒙古、绥远等地百姓。

    可是如今有三个师的兵力已经划拨给了西野,参加了解放新疆的行动中去了。现在蒙古的主要兵力还是67军。

    说起67军,这支部队前身是晋绥军,是傅作义的老部队了,虽然不是如同35军那般精锐,但也是少有的能打恶战、大仗的部队了。

    不过这也是暂时的,因为67军即将调离蒙古,67军隶属第23兵团(历史上要在50年才组建23兵团,这里提前了),兵团司令是前国军将领董武,军长是张珍同志。

    而于此同时的是,被派出归西野指挥的三个师将会调回。搞了这么个大圈子,陈飞尘还真是有点搞不懂。有这个必要么?调来调去的!

    哪知道陈飞尘这句牢sao话在与不久之后彭总的电话里不经意说出来后,被彭总一阵大骂:“你小子占了便宜还不说好,lz我辛辛苦苦把你的新兵上战场锻炼了一遍,好不容易有了点部队的样子了,就被你小子给占过去了,你到还在说风凉话?你不要我要!这路钱我给你!”

    陈飞尘立刻打着哈哈说道:“彭总,我这不是在说笑么?嘿嘿,您大人有大量,呵呵。”

    彭总也没有真的想占这个便宜,他也知道陈飞尘是无意之举,他听了陈飞尘这么回答后,他说道:“好了,不过,听说你在东北可不安分啊!你现在的影响可不是很好啊!我这里的人都不少在议论你,哪怕就是有真本事、真能力也不能如此目无上级领导,何况他还是我党重要领导,他在革命最艰苦的时候默默工作,就凭这点就值得你尊敬他。”

    陈飞尘心中一惊,没想到彭总也会这么说,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彭总接着说道:“好了,有些事情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第九十章波澜

    电话挂断了,陈飞尘放下电话后,他慢慢坐下,他开始好好想想,也该好好检讨下自己了。最主要的是彭总为什么要打来这个电话?会不会是主席的授意?如果是,那么就真该好好琢磨了。

    张珍的来访让陈飞尘感到很高兴,作为67军军长能在调防的时候过来拜访自己,这说明此人还是很懂得为官之道的,起码对知道自己是他的领导。有时候,态度决定了一切。

    陈飞尘在办公室里和李珍聊了起来,对于李珍来说他对陈飞尘感到很好奇,早就闻名已久,可惜一直没有有缘得见,这次来主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这个好奇心。

    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作为风头最劲的中共年青将领,陈飞尘身上有着太多的闪耀点。能打败苏联老毛子这一点就足够了!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他李珍知道的清楚,老毛子的战斗力不是吹出来的,就战斗力而言苏联的个人战斗力远远在美国人之上,旁人岂能轻易打败?

    不过陈飞尘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也赶上了有个好领导,这个领导而且还是个军事天才,林刚啊!久享盛名啊!

    而最让李珍对陈飞尘抱有好感的还是在于对国军出身的中共将士能一视同仁,能看重提拔,16兵团已经成为国军出身的将士最羡慕的部队。还有哪里既能证明自己又能获得荣耀的部队呢?!

    陈飞尘对绥远国军部队很有兴趣,作为七路半之称的傅作义嫡系部队,作为在抗日时期英勇奋战、能死战到底的绥远部队,陈飞尘一直身怀尊敬。战斗力低下不要紧,要紧的是能知道自己是国人,能知道坚决抗日的道理,这两条就足够了。

    陈飞尘与李珍越谈越是投机,不知不觉两人就聊了俩个多钟头,要不是董成进来汇报吃饭了,还要继续接着谈。陈飞尘请李珍吃饭,在饭桌上李珍频频向陈飞尘敬酒,陈飞尘同样很给面子的每次一干到底!饭桌上的气氛很融洽,也很热烈。

    陈飞尘和李珍自然聊起苏联,聊起目前国家的武器装备,李珍都有点无奈,他说道:“如果没有先进的武器生产技术,没有相配套的技术生产线跟上,强国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陈飞尘没有接话,他则是拿起酒杯朝李珍敬了一杯酒。等彼此干掉杯中酒后,陈飞尘抹抹嘴后方才说道:“人就是善于创造奇迹的生物,我们中国人古时有四大发明,难道我们一门心思发展求革新,难道还会造不出先进的武器?我相信只要新中国建立了,那么游荡在海外的游子们、报国无门的英才们,他们会回来的,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那么强国之梦就不会遥远,这日子不会遥不可及,我们会亲眼看到的。”

    李珍深深看着陈飞尘,他从陈飞尘眼神中看到了那股子强烈的信心,这种信心感染了李珍。李珍大喝一声说道:“好,那我李珍就陪着陈司令员您看那么一天。”

    陈飞尘呵呵笑了一声,他接着站了起来右手举着酒杯,他说道:“我们这一代军人,做的是收复失地,做的是挺起脊梁和敌人干,我们军人的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是本份,开疆扩土方才是我辈所干之事!”

    陈飞尘说的让人听上去热血沸腾,李珍感觉自己胸口热乎乎的,他眼眶里感觉一阵的发热,他同样说道:“对!我们中国也该翻身了,老是被那些小毛贼欺负,也该轮到我们去欺负他们了!哈哈。”

    陈飞尘大喝一声:“干了。”说完,他狠狠碰了下李珍手中的酒杯,他仰头喝干后,他把酒杯重重放在酒桌上,他大声说道:“李珍兄,今天就到这里,下次你我再痛饮!”

    “好!下次不醉不归!”

    “哈哈!。。。。。。”

    。。。。。。。。。。。。。。。。。。。。。。。。。。。。。。。。。。。。。。。。。。。。。。。。。。。。。。。。。。。。。。。。。。。。。。。。

    李珍走了,李珍率领67军于9月10日起军开拔,回归绥远军区。陈飞尘也没有前往送行,毕竟现在陈飞尘太吸引人目光了,他不认为自己现在交好李珍,会给李珍带来什么好事!能避免就避免吧,来日方长。

    一野第55军,这支隶属一兵团的部队,此刻正在天山驻防。这支部队的前身就是原蒙古军区三个独立师整编而来。经过几次战斗后,第55军战斗力得到了提高,也逐渐适应了长途作战以及连续作战的战斗方式。

    第55军是支步兵军,在辽阔的新疆地区,步兵部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在目前全军整体前提下,步兵军还是主体,摩托化或者说机械化那就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新疆起义的陶铸目前已经成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暂时做王胡子的副手。彭总的办公场所放在了兰州这个西北要地。

    对于起义的国军部队,一野还是派遣了大批的政工干部进行整编,有了很多的前车之鉴,所以整编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可是彭总为首的西北局却碰到了一件难事,或者说是一件心事。那就是前西征军被俘后幸存下来的战士,这里面有很多的妇女同志。这种情况在马家军的请、甘尤为严重。

    这些幸存下来的战士由于离开部队、与党失去联系多年,如果让这些人回归部队,存在很多的争议。可是如果不让这些战士归队,那又该如何呢?不少团级干部以及地方部队反应,这些昔日的西征军战士们都神情激动请求归队!这已经在群众中以及基层队伍里造成了很大的波动。

    可是在西北局会议上,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不能达成决议,拿着彭总的话说就是“不敢啊!”西北局很快上报中央,请求中央决定。

    当然这个情况陈飞尘也知晓了,当初在征战甘肃、宁夏的时候,陈飞尘就知道点,可是当时过于关注战事,而没有注意到这点上。

    第九十一章偏爱

    陈飞尘在办公室里想了想后还是拿起电话打给了西北局彭书记,当陈飞尘说起这件事后,彭大书记说道:“看来这件事还真是传的很快啊,连你这个蒙古当家人都知道了!”

    陈飞尘解释道:“这件事当初进攻马家军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点,现在怎么样?彭总。”

    彭大书记沉默少许后说道:“你是来探我口风来了?”

    陈飞尘正要否认的时候,彭大书记已经接着说道:“现在我们已经向中央汇报了这一情况,还是让中央来处理这件事吧,这里面牵扯很多事情。”

    陈飞尘低叹道:“可是我万一上面做出的决定是拒绝这些昔日的战友归队怎么办?”

    彭总低沉说道:“你问我,我去问谁?这些事情不是你*心的事,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吧!记住,不该你管的事情少掺合。”

    挂断了电话,陈飞尘有点黯然,同样又有点恼火。在陈飞尘看来,这些幸存下来的战士,尤其是女战士,虽然很多情况有待查明,可是毕竟她们都是革命同志,说句难听点,如果不是为了革命,她们凭什么参加西征军去卖命?难道就仅仅因为被俘被侮辱了,就不要了?难道就因为求证她们昔日的身份证明困难,就不进行了?如果那些阵亡的西征军将士知道了自己幸存下来的战士是这么个结局,他们做何感想?

    陈飞尘点燃了一根烟,这段日子,陈飞尘渐渐抽烟上了瘾,事情多啊!有些事不得不想。陈飞尘很恨卸磨杀驴的那些人,怎么?难道就因为是被俘了就该另眼相看?就该说风凉话,就该这些人去死?没有这些人在前线杀敌,难道让你去?

    陈飞尘一个劲的抽着烟,很快一根烟就快被他抽完了。陈飞尘站起来掐灭了香烟后,他自语道:“再困难也要查明,这些人只要没做叛徒,那么这些人都值得尊敬!这些人都是英雄,难道让他们战场上流血,在生活中流泪么?”

    说完,他大声说道:“来人。”

    门很快就打开了,秘书赵伟进来说道:“司令员。”

    陈飞尘吩咐道:“通知其余党委成员,开会!马上!”

    “是!”

    。。。。。。。。。。。。。。。。。。。。。。。。。。。。。。。。。。。。。。。。。。。。。。。。。。。。。。。

    一间会议室里,桌子两边都坐着人,每个人都上神情凝重皱着眉头在考虑着事情。自从陈飞尘在会上说起昔日西征军幸存战士问题之后,会议室里气氛就很怪异。

    有的同志认为这里是蒙古,不是甘、宁、青,似乎没有理由议论这件事。也有的同志认为这种事情是西北局的事情,即使做不出决定,那还有中央嘛!

    原本就很快就能达成这一决定的可是因为陈飞尘那虎着脸坐着,所以这决议迟迟没能决定,主要还是没人敢提议表决。

    陈飞尘也是没有办法,自己一干部下都在16兵团也就是如今的东北边防军,自己就带上了警卫排过来了,这里的同志有不少虽然都是昔日认识的,但毕竟已经不是当初了,都不能和16兵团部下们相比。

    陈飞尘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军区里掌控能力的问题了,他暗中决定必须要改善这个情况,军区司令员竟然当不了家那算什么事情。

    陈飞尘自然知道自己不发话,这会议是散不了的。他也想好了,也看透了在座的每位人的心中小九九。他说道:“大家的意见我都听到了,你们都是有点道理,听上去很像那么回事,可是?”

    陈飞尘环视着在座的每个人,他突然加重了语气说道:“你们这么做说的难听点就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你们想想如果是你们,你们怎么想?你们会不会恨这个党?会不会恨自己?会不会因此寻短见?”

    陈飞尘目光犀利看着大家,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西征军现在幸存下来的战士,除开返回延安的之外,也就是如今这些有着被俘经历或者被打散没法回去的战士们了!这些战士的岁数、年纪都已经多大了?都十几年了,就是当初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漂亮姑娘如今也是步入中年了,他们图什么?他们甚至都是我们革命事业的先行者,至少比我革命时间早!如果换成你们,你们怎么想?”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陈飞尘感到一阵无力,这都是在反对啊!沉默就是反对,无声的否决。陈飞尘冷冷说道:“你们都好好想想,当然我也不怕你们打我的小报告,你们不怕出事尽管打!不过,我在这里提醒你们,我陈飞尘不是胆小怕事的人!散会!”

    陈飞尘第一个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众人都互相看了看,他们都是各自有着各自的想法,他们都没有彼此交谈,他们都很快走出了会议室。

    陈飞尘走出会议室后立即写了份报告,他亲自到了电讯室,亲自看着这份报告发给了中央,上面早就注明了,必须面交主席亲启。

    一场风暴或者说一场原本是场小风波经过陈飞尘的参合有了扩大才趋势,这点陈飞尘不知道,他只知道做什么事有时候需要摸着良心做事,而不是嘴上说的那么无情、那么冠冕堂皇!

    果然,蒙古军区开会内容立刻传到了中央里,同时西北局的意见书也抵达中央。这两件事情几乎同时抵达,而且都涉及了也只涉及到了西征军被俘战士归队的事宜。

    几乎被动地中央召开了会议,集中讨论了此个议题。会上自然拿出了西北局以及蒙古军区的意见。西北局能上交自身建议这本身很正常,可是蒙古军区上交建议那就不正常了,难道这是主席的意思?

    众人都有着如此的心思,现在谁不知道主席很欣赏这陈某人啊!高山资历老了吧,可是结果呢?处理意见是各打五十大板,可问题是这本身就说明了主席对陈某人的偏爱了。

    第九十二章又训斥了

    对于陈飞尘伸手伸的如此之长,政治局常委的有些同志是很不高兴的,怎么明明不归他的事,怎么也这么喜欢参合呢?少不更事还是简单的刺头?

    会议的具体情况没有对外透露,知情的也就那几位与会的大佬们。不过最新出炉的决定就是审查通过的原则上可以安排其合适的工作。

    对于这个弹性十分之大的决定,陈飞尘知道后沉默了,他想到了后世中那些官面文章。他还能说什么,中国毕竟是中国,传统自然有好有坏,这是必然。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消息可以说暗中流传,那就是陈飞尘的前进的路子已经越走越窄,通过这么二次事件,陈飞尘已经给中央很多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可以说前途已经很黯淡了。

    还有一个关于陈飞尘消息,当然也是小道消息,那就是陈飞尘将调任中军委担任第一局局长职务。一局,全称应该是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也就是负责军务、作战统筹事务。

    陈飞尘知道后,他都笑着摇头,这怎么可能?自己资历以及水平能力如何能担此职务,那是要出问题的,自己不能服众这是肯定的。这恐怕就是谣言了。

    陈飞尘对前次上报自己意见就有了思想准备,或许自己是冲动了,可是自己有自己的原则,战友是什么?虽然没有一起战斗过,但都是身穿军服,都是为了革命,都是为了能找出国家的强盛之路。

    陈飞尘倒是对自己的一干部下们感到过忧虑,如果今后朝鲜战争爆发,那么自己16兵团就是首当其冲,历史上是13兵团二十万人第一批入朝。陈飞尘不是私心,他一直认为自己的部队不善于山地作战,如果是类似草原、平原作战更加适合。可是自己这个理由能说吗?根本就不能。

    陈飞尘在蒙古可以说是无所事事,部队训练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其他的都有专人负责,陈飞尘在蒙古这个二级军区,别的没做什么,做的最多的就是军纪!蒙古军区上下都知道陈司令就是军法无情的代表,陈飞尘三把火都是烧在军纪上,狠狠处理一批懈怠的军队干部。

    军纪开始严格执行了,那么陈飞尘就没有那么忙了,没那么忙了就意味着陪老婆的时间多了。换着陈飞尘私下对额丽娜说法就是:“既然有时间了,那么就为了下一代着想下了,奋斗、前进!”

    陈飞尘其实就是在等待着建国的那天到来,他也没有那么个希望能亲自到北京去了。可是就在20日这天,陈飞尘接到了来自军委办公厅的电话,话语很短但很客气:“陈飞尘同志,主席命令你即刻启程,不得晚于23日,有事要谈。”

    陈飞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是如何,他还是告诉了自己的的妻子,在妻子服侍下穿上了军装、军帽。陈飞尘带上董成、秘书赵伟前往了北京。

    23日中午时分,陈飞尘乘坐的火车抵达了北京。陈飞尘没有过多的耽搁立即前往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