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 本文内容由【天煞孤星】整理,海棠书屋网()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陈嘉嵘 文案 编辑推荐 陈嘉嵊编著的《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讲述了一个名牌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刚刚投入工作,便从事了考古工作,跟随工作单位的长辈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陵墓。跟随这段历史一同被埋葬的还有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宝。当他来到这里时才发现,这陵墓竟然和他家族有着许多牵连…… 作者简介 作者陈嘉嵘,广东揭阳人,自小痴迷于侦探悬疑类小说、零八年开始创作网文,一本短篇灵异合集《浮尸梦》收获不少读者,坊问称谓鬼先生,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及营造出的恐怖气氛最为人赞叹,后转写长篇悬疑故事,著有《魂断大茶岭》等,本书是其系列之一。 第1章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相传这首民歌出自我国古代一个神秘民族——匈奴。对于这个民族,历史学家至今仍在感叹,因为它留下的谜团实在太多了,可以说,对它的了解远远少于不了解…… 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战国中后期,漠北广袤的草原上突然出现一族人马,谁也说不清他们的来历,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他们身披兽皮,手执弯刀,就如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骑兵所到之处,人口、牲畜、粮食皆被洗劫一空。从那时起,匈奴——一个令人闻风色变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史籍上。此后,这股黑色旋风对中原各朝的袭扰竟达数百年之久,期间催生出多少抗虏名将,多少悲壮诗词? 到了公元四十八年,东汉初期,匈奴因内乱而分裂成南北两部,后南匈奴臣服中原,而北匈奴则退至阴山脚,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南侵之力了。大约再过五十年,汉军大举反攻,并在金微山一带将其歼灭。 关于北匈奴的结局,史书的记载只有短短几句——“永元三年(即公元九十一年),汉将耿夔兵出鸡鹿塞,合鲜卑(族)夜袭匈奴,北单于率残兵数百骑仓促西逃,不知所踪……” 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在把匈奴彻底打垮的同时,也给历史留下一个谜团。北匈奴的首领——北单于(名已无从考证),就如他先祖的出现,一夜之间消失了,在往后的历史长河中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录。 现代历史学家对北单于的下落有着不同的推测,一说是逃进蒙古大草原,两百年后横扫欧洲、被西方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就是他的后裔。另一派的学者则认为,北单于投靠鲜卑,同其族人一并被鲜卑族吸收同化了,依据就是《后汉书》中的一句——“北匈奴余种尚存数千落,皆自号鲜卑。” 从我懂事起,父亲就反复给我讲北匈奴这段历史,后来才知道,原来我家先祖跟北单于有着一段恩怨。当年夜袭匈奴,把北单于逼上绝路的汉将耿夔,正是我们耿家的先祖。 也许有人会质疑,两千年的繁衍生息,沧海桑田,能确认自家的根源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确认到是具体哪个人?这点倒是有实据的,因为自耿夔起,他的后人开始遗传一种独一无二的,既恐怖又离奇的怪病,而且一直延续到现代,连我父亲也不得幸免。据耿家祖辈口口相传的说法,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年那场战争,耿夔被北匈奴萨满(巫师)下了“狼咒”…… 关于匈奴萨满的巫术,无论正史还是轶闻都鲜有记载,正统学者也不屑考究,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更别说有了解的了,不过从一件事例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它的歹毒——汉名将霍去病屡破匈奴,单于对他是恨之入骨,可战场上又打不过他,无奈之下想到了巫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萨满将蛊毒散在汉军水源里,霍去病不幸中招,在折腾了几个月后痛苦死去,时年仅二十四岁。 说回我家族的历史。耿夔自中了“狼咒”之后,再也无力从军了,于是卸甲回到陕西老家,三年后的某天深夜,他突然跳下床榻,爬到屋顶上,跪趴在瓦砾中对着圆月不停嚎叫,直到气绝为止……这可吓坏了耿家上下,却又不敢对外声张,谎称是病卒掩盖了事。然而谁能想到,耿夔的离奇死亡,只是整个家族受诅咒的开始。 从那以后,耿家后人染上怪玻这种病跟现代医学界所称的狂犬病很相似,只是没有狂犬病那样的致命性,而且只在月圆那天——农历十五才发作,过后又不治自愈,反反复复的让人生不如死。我就曾亲眼目睹过,父亲发病时那种恐怖情形——先是行为异常,做出狼一样的爬行动作,接着,整个人变得极为敏感,特别惧怕声音、亮光之类的刺激,随后开始神志不清,满屋子上串下跳,碰到东西就咬住不放……好不容易熬到天黑,眼看他折腾得疲惫不堪,正缩在墙角喘气,谁知月亮一出,他竟然又跳上窗沿,满嘴涎沫地向着圆月拼命哀嚎,就像在重复耿夔临死前的一幕…… 第2章 狼咒 两千年来,祖辈们不断寻医问药、请神求巫,可终究还是没能除掉这“狼咒”,只总结出它的一些规律,那就是——家族中只有男性才会受遗传,而且在没失去童贞之前是不会发作的,可一旦经历过男女之事,那潜藏在体内的毒素便立刻发酵,从此开始了每个月一次的折磨,直到三十五岁,才在极度痛苦中死掉。也因此,我们耿家有了这么一条不成文的祖训——要么早早结婚,尽快把子女养大;要么终身不娶。 因为这种怪病发作起来鸡飞狗跳的,想掩藏根本不可能,而邻里间各种尖言冷语会很快出现,继而搞得神憎鬼厌,个个唯恐避而不及,更别说有哪家姑娘愿意下嫁了。所以,耿家每过几代就要举家迁徙,尽量找偏僻的山村生根落脚。可能是考虑到“狼咒”来自北方,耿家从陕西一路向北,也不知经过几次辗转,最终定居在我现在住的地方——内蒙中部,包头附近一个叫大坝沟的小山村。 说来也怪,家族虽然受到诅咒,可始终血脉不断,好像还盛出男丁,拿我爷爷这代人来说,就有兄弟六人,儿侄十几。其实细细想来,也许这也是“狼咒”的一部分,让耿家多些人受折磨。 爷爷的六个兄弟中,我只见过老幺六爷,他自小潜心学道,从不染女色,也因此躲过三十五岁必死这个劫。至于六爷的道行修炼有多高,这我就不清楚了,记忆中他是个很孤僻、不苟言笑的人,常年在外“云游”,偶尔回到村里,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后来听父亲讲,其实六爷跟爷爷一样,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兄弟俩不甘认命,一直结伴在外闯荡,从深山老林到戈壁大漠,立志要找到破解“狼咒”的办法。 其实耿家世世代代不乏这种挑战命运的汉子,毕竟先祖是名将世家,在后人的血脉里,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有蛊咒,更有耿夔那股不认输的将军豪气……不过,从另一面来讲,这也反映出破解“狼咒”的难度,近两千年来的苦寻尚且无果,我爷爷兄弟俩又能如何? 父亲十七岁那年,一直跟爷爷在外闯荡的六爷突然回到大坝沟,他带来一个噩耗——我爷他没能逃过三十五岁大限,客死在一个叫乌里拉的地方。之后几年,六爷一直留在村里,因为他清楚,几兄弟的年龄相差不多,将陆续发作死亡,而这需要他主持打理后事。 那段时间家族丧事连连,为了冲晦气,六爷帮我父亲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北京知青,也看上父亲的文质,更难得的是,她对耿家受诅咒一事毫不畏惧。俗话说饥易食渴易饮,双方一拍即合,草草完婚,于是就有了我。而六爷在料理完所有事情后,又开始时不时外出,继续他的寻找之旅…… 每当想起这段往事,我总觉得父亲有点不负责任,毕竟自己身受诅咒,结婚是件累人害己的事。好在那时候有了“安眠药”这种东西,一到农历十五便吃上几颗,再把自己紧紧绑在床上,虽然还是痛楚无比,但总算能让母亲少些惊吓,对邻里也少些影响。 父亲成家立业后,开始整天研究爷爷遗留下来的书籍资料,母亲则cao劳家务,生活方面倒是无忧,至少不会挨饿,因为有六爷暗中接济。 到现在我还记得六爷每次回村的情形——大多在半夜,先是有节奏的敲窗,再压低嗓门来一句“我是六叔”,之后就悄然无声了。父亲随即心领神会地穿好衣服,跟母亲打个眼色后悄悄溜出门外,直到天蒙蒙亮时,才揣着一小包东西回来,然后关紧门窗,神秘兮兮地爬上炕头,把东西一股脑倒在被窝里,跟母亲一件一件地慢慢整理…… 其实那无非是些旧书、现金、粮票之类的东西,偶尔会有一两件破旧的金银首饰,这时父亲总会帮母亲佩戴,而母亲每次都嗔笑着说:“死人陪葬的东西,我才不要呢!”当时我尚年幼,不明白其中的奥妙,现在看来,六爷在外面苦寻破除“狼咒”方法的同时,也干些挖坟盗墓之类的勾当,可能连我爷爷,甚至历代先祖也是如此,而这些,我父母亲肯定早就心中有数。 第3章 闯江湖 没过多久,外公思女心切,特意从北京赶到大坝沟来,几番怂恿,最终把母亲劝回北京,父亲也跟随而去,并在外公所在的院所当个临时工。然而,整天面对无聊的抄抄写写,父亲壮志难酬,慨叹何日才能破解狼咒。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外公透露的一个消息改变了一切。 或许是冥冥中早有安排,那年院所筹办“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室”,这正合父亲所擅长,他软磨硬泡央求外公帮忙推荐。因为对北方游牧民族特别了解,加上人才稀缺,几经考核,最终被破例吸收为科员。 有了合适的工作,父亲干劲十足,成绩斐然。后因科室整合,他转调古文化研究院考古所,从此开始了风餐露宿的田野考古研究工作。 虽然父亲功成名就,但母亲仍带着我回到大坝沟,原因很简单,也很让人心碎——父亲快到三十五岁了,那将是“狼咒”的大限。她一直在等待,在期盼,希望某天六爷能带着解咒的好消息回到村里来。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六爷突然间音信全无,就像人间蒸发,直到现在也没他的任何消息,而该发生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那年我才十三岁,当天正值中秋,母亲从一大早就开始坐立不安,午后,她提着一篮子水果,说是上山拜佛,祈求父亲在外平安。或许是受母亲影响,我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而且越来越强烈。 到了傍晚时分,只听外院的木门“啪啦”一响,紧接着,有个衣衫褴褛的身影冲进屋来,他的走路动作相当诡异,像是弯着腰在跳。未等我看清,那人已经奔向炕头,哆嗦着拉出藏在衣柜里的小木箱,把里面的书籍、笔记本一股脑倒在炕上,一边埋头翻抄,一边急促地喊:“天桦,快!快把灯打开……” “父亲,你回来了!”我拉了下电开关,手足无措地站在他身后。 这时父亲已是浑身颤抖,脚也不能伸直了,像一只狼那样地趴在炕上,嘴里发出怪异的“呃呃”声,可双手还在不停地翻书。我立刻明白,父亲是“狼咒”发作了。想起以往此刻,他总是从衣袋里掏出药品吞下,然后叫我母亲把他绑紧。于是我靠过去,哭泣着说:“您快点吃药吧!” “呃……没……没用的。”父亲勉强应了一句,埋头继续着翻抄的动作,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到最后几乎失控,搞得纸叶满屋乱飞。突然,他停下动作,“呃呃”叫了几声后,硬撑着转过身来,我看到他扭曲的手里紧捏着一本书,眼神既充满痛苦又夹杂着欣喜。就在我呆若木鸡时,父亲踉踉跄跄地爬过来,把书举到我面前,仰起头,奋力挤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匈奴北单于……金棺……在这里,在乌里拉……解……解咒……” 话未说完,父亲的脸开始扭曲,眼神也变得迷离,随后疯狂地撕咬手里的书……我知道他是神志不清了,正哭着,母亲突然闪进屋里,看到眼前这一幕,她顿然明白,父亲的大限已到,没的救了,于是一言不发地抱着我,娘俩埋头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倒在地上抽搐的父亲突然爬起来,对着窗外发出尖锐的嚎叫,就这样,他在叫喊中停止了呼吸,至死仍保持着狼一样的蹲立动作…… 父亲死后,外公把我们孤儿寡母接到北京,在他的撮合下,母亲很快改嫁了。我那后爸是个小干部,戴着眼镜,样子倒是斯斯文文的,可不知为什么,每次碰面总有种抽他脸的冲动,特别是当他用娘娘腔的语调说话时,真想把他舌头拉出来。总之,一直就没给他好脸色。 这一却母亲全看在眼里,她也不知所措,只好帮我在外面租房子祝那四眼后爸一听,竟然跑到我外公那里去告状,而自从得知父亲是死于毒咒之后,外公对耿家就心存恨意,他总觉得,女儿是被父亲蒙骗到手的,于是把所有怨气都发泄到我身上,盛怒之下,叫嚷着断绝关系,任我自生自灭……后来他们还真的说到做到,从此不相往来。 那时四眼后爸住宣武门大街,母亲就在相隔不远的琉璃厂偷偷给我租了间平房,之后,她又四处托人找关系,最终把我安插到附近的工农中学读书,每个月还给我送来一点生活费。从那时起,我便开始独闯“江湖”了。 在当时的北京学界,工农中学被人嗤之以鼻,学风之差众所周知。其实也难怪,学校地处京南“八大胡同”腹地,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贫农人家,读书无用论几乎成为共识。于是乎打架斗殴、翻墙逃学成了学校一景。而这种环境对于有点叛逆的我来说,反而适应得很,甚至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 …… 日出日落,弹指间,三年初中就这样混过去了,自认没学到什么,不过耍赖、打架的水平却大有长进,在学校附近一带还颇有“名气”。那一年,我所在的琉璃厂突然热闹起来,先是一些专卖文房四宝、古董书画的老字号重cao旧业,引来各路玩家淘客,刚形成一点规模,立刻有大批商家蜂拥而至,一时间车水马龙,俯首皆市,到后来,就连我租住的胡同口南柳巷也改头换面,成了一整排古玩店。 这情形,苦的是在附近租房子住的人家,眼睁睁看着租金成倍的翻。我房东是个姓乔的老头子,他却一直没提加租的事,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那老头清楚我的底细,不想为了几个钱跟一个小混混闹僵。后来才明白,原来他心里早已打好算盘。 乔老头也是开古玩店的,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每次外出收货时,店里的生意就由她女儿一人打理,而这种地方龙蛇混杂,他多少有些放心不下,一直想找个“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的伙计来撑场面。首先入他“法眼”的人就是我,打了三年交道,他看出我心地不坏,人也有点脾气,机灵又敢横。于是等我一毕业,便招呼我到他的“正天斋”去,对外称是合伙的远亲,其实干的也就打杂兼保安的活。 “正天斋”在西琉璃厂,是家不起眼的古玩店,门面的破旧程度跟货柜里的古董不相上下,乔老头却引以为荣,吹嘘是什么百年老店、原汁原味,一有空闲就向我炫耀——“在琉璃厂,名号能带个‘天’字的肯定大有来头,要么是跟皇廷有牵连,要么老板是行业翘楚……” 翘楚?可我硬是没看出这老头有什么过人之处,倒是他女儿让我惊为天人。这个叫乔霓月的丫头只不过大我两三岁,却博古通今,对各种骨董明器了然于胸,无论土瓷金铜,还是玉石书画,她一眼就能辨出正赝,说出来历,加上鼓舌如簧,做起生意来收放自如,着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就是这位乔小姐,激起我对干这行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 那天下午,有个乡下老头拿来几个瓷碗,说是解放初从地主家分到的,看能不能换点钱。乔小姐漫不经心地瞄了一眼,不屑地说:“这种破玩意儿满街都是,我货仓里就有好几叠呢!不要不要。”说完,继续剪她的指甲。那老头一听,整张脸顿时像个蔫掉的茄子,正低头收拾,乔小姐又开口了,语气还相当真诚—— “看你大老远的跑一趟不容易,这瓷的东西又不经折腾。算了!十块钱一个我买了。” 老头前脚刚走,乔小姐立即吩咐关门落闸,随后招来几个买家,一伙人围着瓷碗,从胎质纹饰到款识底足,一边辨识一边交头接耳,那表情就像一只只盯着rou块的狼。接着轮到乔小姐下鉴开价,于是乎,刚才这些连乞丐钵都不如的破碗,在她嘴里立刻成了某个皇帝御用、官窑专制的绝品,买家们还连连点头称是,最后争得个脸红耳赤。就在我目瞪口呆时,乔小姐钱已入袋,光这一进一出她就成了万元户,这钱够乔老头给我发十年工资…… 原来做古董这么来钱!我不禁有些心动,可也明白,如果没有乔小姐那门子技术,靠瞎蒙乱撞是不行的。之后几天,我有些魂不守舍,时时盘算着如何向她请教。乔小姐是何等聪明,很快洞悉我的心理,她笑着说:“每件古董都有它的一段历史,因为东西是不会凭空而来的,所以说,鉴古物就是鉴历史,你必须先了解历史、读懂历史,特别是那些野闻轶事。当然了,如果要学我爹那样,到乡下做倒腾生意的,还必须对各种奇门异术了然于胸……”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想我耿家世代为破“狼咒”而四处奔波闯荡,父亲更是考古专家,他们肯定留下不少笔记资料。对!大坝沟的老家里不是有个小木箱吗,父亲生前总是把它当宝贝,那些资料可能就存放在里面,我何不回去看看,或许能派上用场。 我是个急性人,一想到老家那箱子东西就心痒难挠,只是乔老头外出收货还没回来,一时间不好意思脱身。乔小姐倒是通情达理,得知这情况,二话不说就塞给我两百块钱,交代一周后必须赶回来。 拿了钱,我跑回家收拾几件衣服,也顾不上找母亲打招呼,就直奔百货公司,想想村里头还有不少堂兄弟,于是买了十几斤糖果,整整一大尼龙袋,弄得售货员阿姨瞧我直瞪眼,以为是哪个山里来的傻帽“倒爷”。 赶到火车站后,才知道原来火车是有固定发车时间的,不是想象中的随坐随走,远不比外公的专车方便。正手足无措,笑翻在地的售票员爬了起来,一边捂住肚子,一边用笔杆敲了敲贴在玻璃上的火车时刻表。 也算巧合,下午刚好有一班车去包头,只是买票还需要查证明、介绍信这些东西,而我手头上什么都没有,只好傻笑着塞去一把糖果。或许是让我的“糖衣炮弹”给打中,又或许是我傻乎乎的模样不像坏人,售票员没多想就把票撕给我,直到我转身离开时,她还在掩着嘴笑。 第4章 盗墓世家 大坝沟在包头东北,虽说离城镇只有二十几里山路,但想进去可不容易。那地方正处阴山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半山地半高原地貌,一眼望去,尽是连绵无际的山沟,交通极不方便,可以说,连条像样点的路都没有。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之后,我晃晃悠悠地走到进村路口,正在发愁,只见一辆拖拉机缓缓驶来,竟然朝着山里的方向拐去。我拼命追赶,那司机先是被我张牙舞爪的样子吓了一跳,问清楚情况后,扬手让我坐到后面车斗上。 就这样,我又开始晃晃悠悠地,就在感觉骨头快要被震散的时候,大坝沟终于出现在眼前,出现在一抹残阳下。 离家几年,山村里看不出有任何变化,还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破败。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声,处在一种寂静、荒凉的原始状态中。 迈进村口,老远看到有群人懒散地围在树下聊天,突然,他们全都停下动作,用看毛片那样的眼神盯着我,随后又纷纷走过来,扯着山里人特有的大嗓门打招呼。 “这不是天桦嘛!娃儿长这么高了。” “是啊!人家在京城里头吃香喝辣,你看这皮白嫩滑的。” “这架势,敢情是做大官了。” 邻里们毫无忌讳地拿我调侃,显然还把我当成自家人,不过,吵闹声很快招来更多的观众,一时间围个水泄不通。这场面我从未经历过,突然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这一冲动,竟把十几斤糖果分得个干干净净。 突然,围观的人群全都静下来,一个个见鬼般地往后缩,我正诧异,只觉肩膀一沉,紧接着,有把浑厚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天桦,你小子有出息了,回家看乡亲们来了,好!好!不忘本……” “李大老爷!”我干咽了一口,不知怎么应付这位声名显赫的“话唠”,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李大老爷一天说的话比别人一年还多,现在看来,这传闻未必夸张。 “什么大老爷的,叫李爷就好。大伙瞧瞧这布料,肯定是京城里最好的‘的确凉’,去年俺闺女硬是要买一件,俺说咱干农田活的,折腾个啥!呵呵!”李爷语速极快,根本不给你插嘴的机会,话题转变得也快,“你现在在哪个单位工作啊?是不是顶你爹的职位?咋说有你外公照顾,前途无量啊……” “李爷,您就别涮我了。”提起外公,我心里头满不是滋味,赶紧换了个话题,“对了!我六爷回来了吗?” “没有!这老六失踪都好几年了,俺可是一直揪心这事。”李爷拉住我的手,一边走一边唠叨,“要是他在就好了,最近咱村后山出了个怪东西,挺吓人的,你六爷从小喜欢搞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许能说出个寅卯来。” “哦!什么怪东西啊?”此话一出,立即后悔不迭,心想这下捅开李爷的话闸,耳朵有得受咯! “就是说不上,那玩意儿死尸不像死尸,木头不像木头的,反正看着心里直发怵。”李爷突然停下脚步,脸上尽是厌恶表情,连比带划地说:“咱村后山那条土沟你还记得吧?那地方虽然平整,但种啥都不成,连草都长得稀稀拉拉的,可张家娃子偏偏跑那儿放羊,也不知咋整啲,踩破了地,弄出个地洞来。这娃还不知死活跳下去看,差点给吓丢魂哩!你猜咋啲,里面站着个死尸模样的玩意儿……” “啊!”李爷夸张地描述着实吓了我一跳。 “当时我一听说就赶过去瞅,刚开始也以为是个死人,可仔细一看又不像,那玩意虽然成个人形,却胖乎乎的不像干尸,手指头一戳还有弹性。后来我叫人递个手电筒,这才看清,那玩意居然有一层树皮那样的斑纹,脚下还深深扎在土里。可要说是木头嘛,又软绵绵的,整个像和好的面团……” “有这怪事?挖出来了吗?” “没有,太邪门了,谁敢去动啊!” 李爷顿了顿,突然望着我说:“对了!你在京城呆那么久,见过世面,你爹又是考古队的,多少学到点东西,我带你去瞅瞅,或许能看出是啥玩意。” “呃……好吧!等我安顿下来就去看。”我搪塞了一句,这李爷还真多事,此时真不愿跟他没完没了地纠缠,一心只想早点回到家里,早点打开木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