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后成了权臣掌中珠在线阅读 - 第62节

第62节

    这个怀抱,是她贪恋而依赖的。

    尤其是南朱阁里的那枚令牌,更令她觉得心安。

    魏鸾真的没想到,盛煜竟会给她如此机密的东西,当时只觉惊喜,过后却渐生愧疚。

    他交代机密,自是出于信任爱护。

    而她呢?

    魏鸾当然很关心盛煜,会为他的安危担忧难眠,为他的伤势提心吊胆,尽心竭力地照顾。

    在窥得他性情后,亦渐渐心动眷恋。

    但兴许是周令渊言行相悖的作为令她觉得男人所谓的喜欢不过如此,兴许是对玄镜司统领城府极深、冷厉狠辣的印象太深,抑或是潜意识中对将来入主宫廷的帝王有所忌惮,甚至仗着比他年幼十岁而恃宠生骄,她嫁给盛煜后,行事始终有所保留。

    起初是不知对方底细,所以尽量谨慎周全。

    后来步步靠近,也不敢轻易深信。

    往往是盛煜流露出真心爱护,她才敢踏出半步,内心里却仍害怕盛煜对她不过是喜欢,会如周令渊般,视感情不及朝政,关键时候另有取舍。所以偶尔会试探,怕她在他心里的分量不够。更从未像周骊音对盛明修那样,喜欢便能热烈追逐,毫无保留。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却不知在盛煜心里她竟那样重要。

    这让她觉得感动,又很愧疚。

    魏鸾看着他,目光渐渐温柔,最后轻轻探头过去,吻在他衣领半敞的胸膛。

    虽然心里仍介意藏在书房的女子画像。

    但能嫁给眼前这个男人,她确实觉得欢喜,亦庆幸当初决然地奉旨嫁给他。

    魏鸾勾起唇角,在他怀里蹭了蹭。

    ……

    数日之后,盛煜的猜测被证实。

    淑妃虽未在寿宴上跟章氏姑侄硬碰硬,却绝非任人揉搓的性子,当时永穆帝丢下彻查的旨意后怫然而去,沈嘉言的罪名便未落定,只是背着嫌疑受了场大屈辱。当晚,淑妃便派亲信出宫,去了梁王府。

    宫内,令梁王受责的目的既已达成,章太后暂未催着内廷司定案。

    毕竟最关键的人证彩鹊已死,沈嘉言拼死否认,沈相与淑妃又连连求情,永穆帝久在帝位目光老辣,不至于退让到轻易给梁王妃定罪的地步。

    章氏乐见此事成为悬案,往后梁王府背着不光彩的嫌疑行走,有益无害。

    数日间,这事仿佛被人遗忘。

    淑妃与梁王却没坐以待毙。

    事情既由彩鹊而起,梁王夫妇便将这数月间彩鹊的行踪挨个查明,而后顺蔓摸瓜,找出被人收买后蛊惑威胁彩鹊的仆妇,揪出仆妇背后的主使,层层深究下去,最后绕弯子查到了东宫太子妃的头上。

    但这种事摆到明面,很难对章念桐定罪。

    且当日章太后重惩梁王夫妇,是因沈嘉言行刺魏鸾、梁王包庇纵容,淑妃纵大张旗鼓地洗清沈嘉言栽赃厌胜的嫌疑,也难挽回梁王夫妇受责的事实。且死缠不放,皇家阴私丑事连连公之于众,累及永穆帝的颜面,对她并无益处。

    淑妃斟酌过后,很快有了决断。

    这些年她稳居后宫屹立不倒,最牢靠的靠山便是圣心,这一点,章氏绝难与她匹敌。

    而淑妃所求的,恰恰也是圣心。

    她将口供和证据尽数备齐,请永穆帝来用膳,夜间入睡之前,趁着永穆帝被伺候得心绪不错,便娓娓将彻查此事的经过说给永穆帝听。

    末了,跪地柔声道:“臣妾自知此事已过,再追究对谁都无益,总归沈氏从前行事有失,该当受惩,往后才能记着教训。只是寿宴栽赃行厌胜之术,并非沈氏所为,臣妾做这些,只是想查明原委。一码归一码,这件事情臣妾不会再提,只是恳求皇上,别冤了两个孩子。”

    她说得委婉,是多年来委曲求全的姿态。

    永穆帝的脸色却已沉黑。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份傻起来瞎吃醋的鸾鸾~

    蟹蟹37869289、41864812仙女们的地雷呀!

    第63章 翻脸

    对于寿宴上珠冠的事, 永穆帝本就觉得蹊跷。

    毕竟在寿礼中暗藏厌胜人偶, 还被章太后当场察觉这种事,可能性微乎其微。永穆帝知道魏鸾的性情,并不信魏鸾会做那等愚蠢的事,只是那等场合众目睽睽,他不能偏私,唯有深查。只在安排人手时, 命御前的宫人去盯着, 名为监看魏鸾, 实则暗里留意。

    若内廷司被章氏授意,对魏鸾不利, 自会有人照应。

    好在魏鸾很快洗清了嫌疑。

    这般结果, 也是永穆帝所期盼的, 遂很快命魏鸾起身。

    而后脏水便泼到了梁王妃的头上。

    永穆帝久在朝堂,目光老辣,辨看各自神色,心里多少有数。在彩鹊自尽断绝深查的线索,章太后将梁王妃的罪责牵连到梁王头上后,心中几乎洞明。只是当时情势逼人, 厌胜之事本就闹得人心惶惶,沈嘉言的恶行被抖出来,更令他颜面尽失。

    那等情境,再往下彻查撕扯,不过徒令臣工看笑话而已。

    后宫强势干政, 为阻挠政敌不惜在寿宴上兴风作浪,而梁王夫妇行事不周,于永穆帝而言,亦是有失颜面的事。

    他当时怒极,便下了那道口谕。

    而今淑妃查明实情,并不避讳梁王夫妇之过失,亦未声张章念桐肆无忌惮的行径,于永穆帝而言,更显得体贴聪慧。相较之下,他的亲生母亲、结发妻子、儿媳乃至太子,皆不顾他的处境,只为谋章家利益而费尽心机!

    永穆帝瞧着弯绕曲折的口供,半晌,才沉目咬牙。

    “欺君罔上,罪无可恕!”

    不过区区太子妃而已,竟也如此目中无人,肆意妄为,当这朝堂已姓章不成!当日镜台寺刺杀的原委,盛煜虽退居曲园,却也查得明明白白,刺客出自章家,背后主使便是太子妃章念桐。而当日云顶寺里,魏鸾险些遇刺,也是太子妃的手笔。

    永穆帝不用猜都知道章念桐的心思。

    无非是怕盛煜倒后,周令渊执意求娶魏鸾,危及她的地位。

    亦如同当年章皇后的所作所为。

    永穆帝瞧着年岁渐长的淑妃,依稀想起深藏在心底的那个女人。若她还活着,应比淑妃年长,抚育膝下儿女,能时时伴他左右。年少时相爱相知的人,哪怕容颜不再,亦有笃厚深浓的感情,绝非旁人能比。

    可惜她早已辞世,地下孤单。

    彼时国库还不算充盈,兵力亦未强盛,失地未复,边塞不稳,还不能与章家撕破脸。他纵愤怒痛恨,与先帝商议后,也只能强忍痛恨,被那对姑侄的伎俩蒙混过去。今时今日,章家早已是秋后蚂蚱,她们却还想指鹿为马,故技重施?

    这章念桐于朝廷未有寸功,却将章太后姑侄的恶毒心计学得齐全!

    是该好好开个刀刃了!

    永穆帝脸色沉得如有黑云压城,再没心思留宿温存,将口供尽数收起,回了麟德殿。

    翌日前晌,召中书令时从道入殿。

    而后由德高望重的时从道亲自握笔,草拟了份废太子妃的诏书,只不过暂未加印,亦未送门下复审,而是由永穆帝亲自收好,郑重搁在暗盒。两日后,赵峻一行自庭州归来,镇国公的儿子章绩亦代父请罪,回了京城。

    永穆帝并未斥责章绩,只慰边关劳苦。

    而后留了赵峻单独问话,并命玄镜司紧盯章绩。

    待事情妥当了,便往寿安宫去。

    ……

    寿安宫里,章太后这两日过得甚是舒心。

    珠冠厌胜之事,对她而言不过如同太液池上的涟漪,风过无痕。永穆帝与梁王在众臣前丢脸,对皇家虽是坏事,于她而言却不是全无益处——这天下早已稳固,皇家藏着糟心事被人非议,梁王名声尽失,对太子和章家都有好处。

    待章绩回京后,愈发觉得踏实。

    章绩是镇国公的嫡长子,与章念桐一母所出,在边关历练了这些年,行事之利落决断不逊乃父。沙场上出来的人,更有股舍生忘死誓不罢休的狠劲。有他在京城助力,撑着章家门庭,她行事也能方便许多。

    等一切布置妥当,她只需狠了心肠先下手为强,将紧紧仰赖章家的太子推上帝位,届时君弱臣强,母慈子孝,她仍可高枕无忧。

    反正如今国运昌盛,天下在谁手里都一样。

    永穆帝已与章家离心,周令渊却还懂事。

    周氏为龙,章氏为虎,各不相侵则是两赢之局。

    章太后的算盘打得噼啪乱响。

    见永穆帝忽然来请安,也是和颜悦色,命人沏了好茶奉上,缓声道:“皇帝近来朝务繁忙,许久没来寿安宫,今日难得有空,尝尝我宫里新做的酥饼吧。”说着,命宫人拿漆盘呈上,四样酥饼做成时新花卉形状,很是精致。

    永穆帝没碰酥饼,只冷冷瞥向宫人。

    章太后微诧,“怎么,没胃口?”

    “朕有话要同太后说。”永穆帝沉声。

    他的脸色不太好,因身居帝位姿态威冷,瞧不太出来。但语气却很明显,罕见地用了朕自称,亦未称母后。说完后瞧向章太后,态度已不似从前的母子恭敬。

    章太后心中纳罕,屏退宫人。

    待殿门阖上,她才想开口,却见永穆帝抬手,自宽袖中倒出玉轴黄绫的圣旨搁在桌上。玉轴触到檀木,发出声轻响,章太后狐疑地看了眼儿子,亦沉默着取过圣旨,展开来瞧。这一瞧,章太后脸色骤变,将那圣旨重重拍在案上——

    “你这是做什么!”

    她腾地起身,脸色和悦的笑意霎时凝住。

    永穆帝眼皮都没抬,“太后细看两遍吧。”

    “不必再看!”章太后面露怒意,冷声道:“哀家不答应!”

    “章念桐身为太子妃,行事不端,擅自插手朝政而居心歹毒,太后还是看看。”永穆帝将圣旨铺开,见那位锋利的目光死死盯着他,亦沉目对视,续道:“镜台寺刺杀案,庭州交出了主使,刺客也曾供认,是章念桐在京接应。”

    “不可能!”章太后试图打断。

    永穆帝的神情纹丝未动,“同日,魏鸾在云顶寺碰见章念桐,险些遇刺,刺客同样出自庭州。这等未雨绸缪的手笔,朕纵然不说,太后想必也清楚,是从谁手里学的。”他的声音渐渐森寒,手指无意识地抚向玉佩。

    章太后跟着瞧过去,面色微变。

    即使事隔多年,她依然记得那玉佩,是永穆帝跟心上人的定情之物,刻着那人的名字。

    自那人死后,已消失多年。

    谁知二十余年过去,那人埋在土里的骨头恐怕都坏了,永穆帝却仍保存着它?

    旧事横亘,母子俩心知肚明。

    永穆帝屈指,敲了敲圣旨,“刺杀之事,朕瞧着太后和章家的面子,原本没打算追究太深。可章念桐不思悔改,愈发肆意妄为,不久前太后的寿宴上,当着朝堂百官和宗亲的面,给朕演了场好戏。这三件大案,人证口供朕都已查明。太后——”

    他抬眼,逼视他的母亲,“这种毒妇,如何配做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