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好mama系统(快穿)在线阅读 - 第159节

第159节

    人牙子微微一怔,随即道,“东市就有。”

    江舒涵谢过对方,人牙子领着剩下的人离开了。

    江舒涵将这五口人让陈嬷嬷□□,让她先给这五人安排房间。

    他们这院子一共有十三间房。江舒涵住着主卧,里面摆了两张床,她带着婉月睡一张,剩下三个孩子睡一张。

    张大山和陈月娘的俩孩子太小,也跟他们睡在同一间屋子。也是在旁边摆了一张床。

    陈嬷嬷住一间,还有一间是杂物房,剩下还余着九间房。

    这户人家姓赵,陈嬷嬷给赵大娘和她孙女安排住一间,赵大娘的儿子儿媳安排一间,赵大娘的孙子安排一间。

    还剩下六间房,江舒涵让他们先打扫干净。她自有安排。

    陈嬷嬷带着赵家人出去,张大山便将自己在外打听的事情说了,“正前街有家铺面要租出去,我问过,每月只要十两银子。那铺面也大。”

    江舒涵听后,也是正前街,难不成就是陈嬷嬷的那家。

    她有心想去看看,但是家里只有陈月娘一个可放心的,剩下都是陌生人,她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住了。

    “开铺子可不容易,既要找掌柜,又得找账房先生,还有各处打点。都得照顾妥当。”江舒涵没有张大山想得那么简单。

    尤其是在古代,开铺子最为复杂,要是哪处没打点好,就够你喝一壶的。

    张大山脸上的欢喜也淡了几分。他确实想得太简单了,他只是瞧着许掌柜做起来得心应手,就觉得这事他也能做。殊不知,许掌柜背地里下的功夫,他怎么可能知道。

    不过江舒涵挺高兴张大山的转变,瞧瞧之前多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啊,居然也有野心,想当掌柜,这是个好开头。

    不说张大山,就连江舒涵自己也很心动,最终她还是决定把握这次机会,“这样吧,我先让陈嬷嬷帮忙寻寻,看看能不能找到掌柜和账房。若是有问题,咱们把人送走就是。你只要每天去铺子里盯着,他们的本事迟早能学到。”

    张大山又重新欢喜起来,“好。”

    陈嬷嬷安排完人,过来回话,听到张大山查到也正前街郑府尹那家铺子。连说巧了。

    江舒涵让她帮忙找人,陈嬷嬷也没推辞,她确实认识不少人,许多都是刘家人,“他们以前在刘家铺子当管事。那些大户人家把他们买回去,原先的管事担心他们抢了自己的差事,就在明里暗里排济他们,他们一直没有出头之日。夫人若是需要,我可以帮他们赎身。”

    一般来说,不受重用的管事想要赎身还是很容易的。只有那些受重用的,才很难赎身。

    江舒涵点头,还不忘嘱咐一句,“若是人家不放人,切不可得罪他们。”

    陈嬷嬷自然知晓江舒涵初来乍到不想得罪人,点头答应了。

    陈嬷嬷走了,张大山这边去和郑夫人谈租铺子的事情。

    郑府尹夫人要见见江舒涵之后,才能做决定。

    “我跟人打听过了,说是郑府尹是个清官,官声挺好。有些人出价二十两一月租他家的铺面,郑夫人也不答应。估计她是担心租铺面的人借着他们家的名头欺行霸市,惹出乱子,所以才格外小心。”

    江舒涵没想到张大山居然能想到这么多,这些可不是张大山一个乡下人能想到的,不免有些诧异,“这些你从何处听来的?”

    张大山挠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这天跑去茶楼那边听人说书,里面讲得挺有道理。一来二去,我也学了点。”

    江舒涵露出满意之色,“不错。以后咱们要开店,也可以请个说书先生。到时候你也能跟着一块学习东西。”她顿了顿又补充,“让你儿子女儿也跟着陈嬷嬷一块识字,你有空的时候,也可以跟着孩子一块学。千万别认为跟孩子学认字就丢人,失了父亲的尊严。你要让你的儿子发自肺腑得尊敬你,而不是因为你是他生父。”

    张大山想了半晌,才道,“夫人是说要以理服人,是吧?”

    江舒涵点头,惊喜万分,“对。就是这个意思。没想到,你连成语都会用了。”

    张大山嘿嘿直笑,“我听多了,也就会了。倒是夫人好厉害,居然能知道这么多道理。这是周家教你的吗?”

    江舒涵脸上的笑容淡了点,暗骂自己一声糊涂,尴尬道,“我也是听人说的。”

    张大山见她不高兴了,忙闭嘴不说了。

    第二日,江舒涵和陈嬷嬷一块去了郑府尹家。

    郑府尹家境贫寒,京城房价贵得厉害,他们家的房子也是租人家的。全家就指着祖产,府尹的俸禄以及那个铺子过活。

    难能可贵的是,日子都过成这样,他们还如此小心,非要考察对方的人品才同意将铺子租出去。

    江舒涵敲了门,门房看到她身后的陈嬷嬷,微微有些诧异,让他们稍等,自己进去禀告,没过多久,主人请她们进去。

    到了郑府后院,郑老夫人,郑夫人以及郑夫人的三个女儿都在。

    江舒涵和陈嬷嬷两人上前行礼。

    对方打量她一眼,让两人起身。

    郑夫人问陈嬷嬷,“你们怎么会一块来。”

    陈嬷嬷便将自己在江家教孩子规矩一事说了。

    郑夫人连连赞叹太巧了,便也没再说什么。

    江舒涵将自己带来的篮子呈给她们看,“这些就是小妇人准备的吃食。想在铺子里卖。请几位夫人小姐尝尝。”

    郑夫人看了眼婆母,见对方没反对,便让立在一旁的小妾端上来。

    刚出锅的饼还热着呢,颜色亮黄,油滋滋的,一看就很有食欲。

    三位小姐每天吃着粗茶淡饭,馋得不得了,但是当着客人面,却硬生生忍住了那点渴望。

    小妾将饼分好,用江舒涵准备好的牙签放在边上,分别端给夫人和小姐。

    郑老夫人年纪有点大,牙口不太好,但这鸡蛋饼太诱人,她忍不住咬了一口,小口小口吃着,滋味很是美妙。

    郑夫人和三位小姐每人尝了一口后放下牙签。

    郑夫人擦了擦嘴角,笑道,“这吃食不错。怎么以前从未见过?”

    江舒涵便简单说了下自己的来历。

    得知是外地人,郑夫人松了一口气,想了想,“既如此,那我这铺面就租给你吧。”

    说着,就让小妾将她拟好的契书递给江舒涵。

    江舒涵现在的人设还不认字,便让陈嬷嬷帮忙读了一遍,都是一些无责任条款。简单来说,就是这铺子经营与郑家毫无孤寡。郑家只收取每月十两银子的租金。

    看来郑家确如张大山所说,郑家担心铺面会给自家带来麻烦。

    江舒涵让陈嬷嬷帮忙签字,她在上面按指印即可,末了交了半年租金和一个月押金。总共花掉七十两银子。

    六月六日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正前街最中间的郑家酒楼换了个东家,新的招牌,新的装修,新的伙计,几乎哪哪都是新的。

    就连那吃食都是新的。门牌上赫然写着“鲜香阁”三个大字。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开张第一天打五折,第二天六折,第三天七折,第四天八折,第五天九折,第六天原价。

    得知促销力度如此大,锣鼓表演结束后,一直守在门口犹豫的食客们全都挤进来瞧热闹。

    只见这里面只卖三种饼:黄金饼(酱香饼),鸡蛋饼,千层芝麻饼。

    但是这饼颜色澄亮,十分好看。

    楼上楼下都可以坐,还可以提供打包服务。

    许多人不想在里面坐着,就点了一份到外面,张大山站在外面维持秩序。

    此次前来铺子帮忙的人一共有七个,赵大郎夫妻,张大山夫妻,赵大郎一双儿女以及江舒涵。

    家里的孩子全由赵大娘和陈嬷嬷两人照顾。

    赵娘子陪着陈月娘在后头做饼,江舒涵帮忙收钱,赵大郎帮忙切饼称称,赵大郎一双儿女帮忙沏茶。

    七个人忙上忙下,倒是配合得□□无缝,一直到下午三点,人最少的时候,他们才终于有机会歇息。

    几人饥肠辘辘,张大山安排一半人先去吃饭,剩下一半在这儿守着。

    陈月娘和赵娘子已经吃完了饭。

    江舒涵不想吃那些粗茶淡饭,她直接切了半张饼子在大堂找了个位子吃了起来。

    陈月娘和赵娘子一个帮忙切饼,一个帮忙收钱。

    张大山端着饭坐到江舒涵对面,“夫人,陈嬷嬷请的掌柜和账房什么时候到啊?”

    “快了,明儿就来了。”江舒涵四下看了看,来他们这喝茶到底是少数。这么多位置全空着,有点太浪费了。

    她边吃边想,是不是该添点项目,要不然除掉房租和几人工钱,她自己倒不剩什么了。

    江舒涵在琢磨添什么茶点,店里来了位年轻人。

    陈月娘招呼他,“这位客官想吃什么?”

    那男子嗅了下,“我就是你们隔壁的,刚刚我诊脉就闻到你们这边香得不得了。原来竟是饼子,这味道也太好闻了吧?这饼子怎么卖的?”

    陈月娘便给他介绍,三种饼的价格。

    江舒涵回头瞅了眼,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穿着青衣长衫,一副斯文有礼的模样。

    张大山见她回头,笑着跟她解释,“这是隔壁宝仁堂的大刘大夫,他还有个弟弟,两人都是坐堂大夫。”

    江舒涵大惊,他才十七八岁,那他弟弟岂不是更小?这么点就出来当坐堂大夫,这是打娘胎就学医了吗?

    她上一个世界,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将所有草药认全,背会它们的药性,自然知道学医有多么不容易。

    江舒涵不免多瞧了两眼,大刘大夫也正好回头打量大堂,不期然与江舒涵打了个照面。

    江舒涵冲他点头一笑,放下筷子牙签走了过来,“我是这家店的东家。咱们是邻居,你初次登门,我再给你打个折。”

    陈月娘刚数好铜板,听到这话,又忙数回一半递过去。

    大刘大夫忙道,“可使不得,你们也是小本生意。今天本就开业大吉,哪能再打折呢。”

    他坚持不要,又笑道,“你们这鸡蛋饼松软可口,我还打算晚点下工回来,再买一个回去给祖母尝尝呢。可不能这么客气。”

    江舒涵见此,也就没再推辞,只让赵娘子多送了他点。

    大刘大夫无可奈何,只能拱手致谢。

    等大刘大夫走了,江舒涵微微一笑,这人瞧着挺俊,还挺有礼貌。想她这个岁数,好像还是个只知读书的书呆子呢。

    第一天收工,开门红,虽然没赚多少钱,但是正前街流量大,前来买吃食的食客很多。

    第二日,人1流量比前一天还要大。

    第一天毕竟是刚开业,许多人都不知道。第二天,口口相传,来的人多了一小半。

    好在陈嬷嬷找来的掌柜和账房顶上,江舒涵也能趁机到灶房帮陈月娘和赵娘子的忙。三个人一块做饼子,倒是稳住了。

    接下来,打折力度小,人1流量倒是少了点。但是每天的营业额却增加了。也就是说他们的利润也多了。

    大家干活的劲头越发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