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在线阅读 - 第43页

第43页

    律师函一出,饭圈沸腾了,艾草jiejie奔走相告,比过年还开心,终于扬眉吐气,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勿cue,陆鸣单身,大帅哥独美谢谢”。

    针对绯闻发律师函并不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这看上去可能显得反应过激了,明星嘛,总是会有绯闻的,大家看看也就过去了,何必这么较真呢?炒cp也是互惠互利的事,傅嘉初出茅庐需要热度,难道陆鸣重返流量行列就不需要关注了吗?吸引一批cp粉,也是维持热度,进一步打开市场的好方法。

    但陆鸣不愿意。

    他想要证明自己,用实力赢得掌声,每一份荣耀与褒奖都应该是凭借他的才华得到的,而不是什么虚假营业的副产物。

    作者有话要说:  5/6:改了一下女N号名字,别的角色你自己心里悄悄代入一下你联想到的人,也没什么,但这个角色好像是本文里唯一不那么讨喜的人物,就不要联想真实存在的人了。然后我还想说一下,这个情节设置我后来有点后悔,其实我本来想写的是一个中性人物,有事业心的非小白花职场女性,但这个人物戏份太少,我当时也没想着给她加一点闪光点。当时断更比较久了,未签约更文比较随意,看到收藏、评论数增加了,良心不安,不打算坑掉,才匆忙写了一章更新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有意识地把乔思语、章天逸的专业都设定为了STEM,这也算对“女孩子不适合学理工科”这种刻板印象的一种反对吧。一直很遗憾我自己数理水平比较一般,在文章里写几个理工科很强的小姑娘,也算投射我的自我期望吧。

    第26章 试镜

    得知杨姐带着接洽商务的两个人员和三个小助理出走的时候,陆鸣有一点意外,却也不是很惊讶。人心易变,更何况这只是商业合作关系,都谈不上变质的感情。杨姐一声不吭地走了,并不意味着她在过去六年里带旋风少年团的时候没有付出过真感情,养成系爱豆的粉丝尚且难以轻言放下,不必说常伴他们左右的工作人员了。

    但后续的处理方式并不体面,杨姐很快签了一个选秀出道不到一年的新流量,用自己过去积累的人脉,替他接洽商务,杂志推封。好巧不巧,他新接的代言就是陆鸣刚掉不久的那些。

    陆鸣并不想追究杨姐究竟有没有在自己的商务接洽过程中耍小心机。

    他现在不关心这些问题,抛开生活庞杂、琐碎的细枝末节,他要用直觉把握未来的方向。

    陆鸣的演艺事业好像又回到了正道,演技综艺、微电影发布、成功的跨年舞台、解锁新的五大杂志封面和一部口碑、热度都不错的热播剧,这些成绩已经使得陆鸣重新回到了流量的竞技场,摆脱了一糊到底的命运。

    但经过这一遭,陆鸣越来越确定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当大明星能赚很多钱,会受到很多人追捧,他也能给很多人带去希望和光芒,可这就是他真正追求的吗?

    15岁的陆鸣目标是很明确的,想法也很简单,他确信自己热爱音乐,并愿意为音乐道路赌上一切。

    选择考表演学校并不是对他童年梦想的完全背离,出道以后,陆鸣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杰出的音乐人,他也有更多资源可以用于音乐创作,就是在揭开音乐道路神秘的面纱,更直观地、近距离感受真实的音乐人生活以后,陆鸣意识到这不是他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东西。

    演戏也一样,他努力地让自己达到更好的水平,最直接的驱动力是粉丝的期望,陆鸣不想再让粉丝丢脸了,敦促他不断提高演技的是羞耻感,而不是作为演员的使命感、责任感。

    陆鸣觉得自己有必要真正想一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他还是准备给表演事业一个机会,他应该参与到严肃表演创作中,再重新评价他究竟喜不喜欢表演,很可能,他是对快餐式影视剧流水线创作无感,而对更真诚的表演语言有热情。

    《过江南》最终轮试镜的消息传到陆鸣耳边时,他决定再试一次。

    导演张铎是一个青年新锐导演,处女作就在电影爱好者里反响不俗,虽然受限于文艺片形式,受众不广,票房惨淡,但还是表现出了导演才能,被认为是有潜力的新生代导演。

    《过江南》是华锐影视牵头的项目,电影配置很明显就是奔着欧洲三大冲奖去的,在影视寒冬可以算是不可多得的大饼。

    陆鸣去年就参加过试镜了,被刷了,但一轮试镜下来,导演也没有挑到合适的人选,就再来一轮,这次要最终拍板了。

    “过江南”这个名字并不暗示电影风格,和电影内容没多大联系,电影的主线是一段朦胧的、无疾而终的年少爱恋,设定的矛盾冲突主要是青年人内心的挣扎及与原生家庭的矛盾。

    故事的主角夏新雨高三那年,他多了一个比他小18岁的弟弟,故事的开头是夏新雨高考完,从北京出发,准备一个人骑行到藏南。

    18岁出门远行,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无论物理空间上,一个刚刚成年的人有没有离开家庭,在心理上,大多数人都会在成年伊始,重新界定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在心理空间上也会有一次远行。高考前,很多人自愿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考虑一个问题,谈论一个话题,竭尽全力为自己挣一个好前程。

    高考结束以后,出于代偿心理,一些人就会开始报复性地思考过去浅尝辄止的问题,那些人生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