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他在盛唐种牡丹在线阅读 - 第123页

第123页

    苏安从筹筒里随意拿出一支紫头的筹片,低下头,目光缓缓落在那行刻字上。

    八筹令中令中筹:八佾舞于庭

    苏安改口:“在其位,谋其政。”

    顾越放下酒樽,笑了笑,拉开二堂间的屏风,应声答出其出处:“得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罢,对杜先生躬身行礼,许是也醉意正浓,出口成四句。

    春润梨酥湖映雪,

    闻喜宴迟宁人知。

    行舟齐上蓟北夜,

    策马同游望州时。

    杜先生闭上眼,摇头晃脑,糊涂地评道:“元之,好宴。”谁又知,做判官的哪是先生,分明是谦谦君子裴延。裴延想了想,说道:“梨花洁白无瑕,顾郎借梨花林摆此闻喜宴,是不欲张扬过去的功业罢了,可事实上,无论以状元之名出使幽州,还是在凶年赈济受灾州县,裴某都敢说,顾郎是朝中‘在其位,谋其政’的典范,而他的诗,更是留了一方青云天,让人踌躇满志,盼日后再叙。”

    “既然有裴郎的‘一方青云天’,那某只能让顾郎一回。”李峘听过点评,犹豫了片刻,对众人微微笑道,“这轮筹令,某认输,罚诗罚酒,心服口服。”

    凤城梨木疏影浅,

    新夜闻喜状元楼。

    平常聚散等闲事,

    唯是明朝待人留。

    如此,中堂终于结束了内讧。周全鼓掌道:“也是好意境!”崔匙凑在他耳旁,小声道:“顾郎竟拿裴家的青云天压李王孙,平时倒没见过他这厉害。”周全点头称是:“毕竟在户部,不比咱们,成天唱些《春日闹芙蓉》。”崔匙:“……”

    “好,第八筹结束。”此刻,苏安敲了敲金龟背,收回令权,“九族共瞻迟。”

    九筹:尽美矣,又尽善也

    因为刚才有人作了诗,气氛紧张热烈,宾客们都没缓过神,所以,丽娘悠悠然抬起那只指甲染过凤仙的手,很轻松地就赢得了筹令。丽娘道:“尽善尽美的这句子,谁都听说过,长春居贺顾郎中高升,送纭裥绣几幅,请你们猜故事。”

    一共是两柄刺绣团扇,左面是汾河山水,右面是塞外春猎。丽娘接着道:“纭裥绣俗话所就是退晕了,能够展现羽毛、花、江的层次,王郎在太原府敬顾郎……”

    苏安惊喜道:“是王市丞和郭将军?!”丽娘点头。在太原府,王庭甫和魏颖儿育下一儿一女,向顾越发出了洛阳相会的邀请,至于郭弋,丽娘却没多说。

    苏安道:“这真是尽善尽美,友堂添两朵花。”全场沸然。顾越当即呵斥:“苏供奉有失公允!”苏安笑盈盈的,挑了一下眉毛:“十筹,十堂乐悠悠。”

    一个时辰之内,随着声浪此起彼伏,筹筒里的筹片逐渐减少,每位赢家起身,都不忘记礼敬主人顾越,于是,苏安看着顾越脱身离开三四次,又有了些心疼。

    二十一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终至最后一轮,友堂胜局已定,苏安把机会留给了气氛最是和谐的尊堂。

    裴延对杜先生道:“先生请。”杜寅吟哦许久,慢慢敲着自己的脑袋:“老朽,想不起来这是那篇哪句了。”裴延的笑容便僵在脸上,低声道:“泰伯……”

    “杜先生是儒学大家,因此今夜才行《论语》筹令。”苏安接过话来,欠身扶正了琵琶,恭敬地说道,“先生莫要笑话,苏某有一支商调的曲子,特为贺喜顾郎而作,也是眼下想排的法曲的散序,给三堂诸君奉上,请先生指教。”

    直到这时,苏安才把分散在各处的乐人们叫回来,要奏丝竹之乐。友堂,茶娘开始抛花庆贺,钱老爷闹着赏金,而中堂和尊堂的受罚,便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觥筹之间,每个人的脸面都染着绯红,眸中都映着乐人的张弛有度的动作。

    “今夜行筹,友堂得胜,赏千金。”

    一声声轮指,音清澈,意分明,曲中的场面,如同满池的零碎相拥相聚,化成一朵梨花,又见花瓣渐合拢,花茎渐下沉,整个没入湖水,余留平静的湖面。

    曲终,顾越推却应酬,摘去插满牡丹花簪的乌纱帽,走到尊堂,对杜先生行拜礼,说道:“方才开宴之前,晚生已拜过杜先生,宴后,还请先生恕今日三桩过错。一是,晚生家中没有长辈,设不得大位,二是晚生面薄,没能请到恩家,三是戏说《论语》,唯有杜先生诲人不倦,愿到敝府指点迷津,实在难尽心情。”

    杜寅徐徐说道:“我识元之四十年,若非裴郎,还没有缘分来做客。今夜,顾郎的诗,苏供奉的曲,倒真是让我回忆起元之的一首五言律,且作为评语罢。”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元之十言谏弊,鼎新革故,常说自己就像是夜里行舟的人,观望浮烟盛景,笛鸣花香,却时刻悬着一颗心,牢记前帆的行迹,才能引导后来的帆船。为政者如此,为乐者也是如此,在儒家《礼记》中,商调是臣声,必须精准而无误,商音混乱就成为偏激的声音,象征官吏的堕落,而商音饱满和美,则意味着像今夜这样,官吏清明,臣民和谐,至少在老朽的眼中,夫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境界,算是达到了,只可惜元之当年,唉,他写诗的时候,其实是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