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贵妃长寿在线阅读 - 第78节

第78节

    原本凝固的长春宫像是忽然活过来一样,殿内八位宫女立刻磕头:“皇上大喜,皇后娘娘大喜!”

    声音传到外面,殿外跪着的人也一起磕头称颂起来。

    震惊狂喜之后,皇上问道:“皇后如何?”

    乌嬷嬷早已明白了今日之事,立刻回答道:“娘娘有些脱力,贵妃娘娘正带了孙大夫在亲自照料,应无大碍,夏院正提早开过的止血汤药也已经给娘娘服下。”

    正说着,便有嬷嬷抱了收拾过后的七阿哥给皇上请安。

    李玉早已将屋子门窗紧闭,哪怕是春日,皇后宫里也预备了火盆,就是怕冷着孩子。

    皇上再忍耐不住,哪怕是抱孙不抱子的规矩在,皇上也还是忍不住伸手接过七阿哥抱在怀里:反正今天所有事,长春宫的人都得闭嘴,也不差这一件了。

    见着孩子生的果然胖嘟嘟,脸色红润,头颅饱满,就忍不住大喜。

    略微镇定了一会儿才道:“今日伺候皇后生产的八个嬷嬷,有功,从此后不需她们在宫内伺候,送去热河行宫养老。”

    李玉连忙应了是。

    几位嬷嬷面如土色,生怕皇上口中说是热河行宫,其实是阴曹地府。

    直到皇上继续道:“你们这次有大功,只赏金银倒是小了,你们也都是包衣人家出身,家里凡有子孙便报上来,朕赏他们一个三等侍卫的出身,也算是给七阿哥增添福祉。”

    八个嬷嬷这才活过来磕头:是啊,皇上刚得了嫡子,也不会想着杀人灭口的,只要她们老老实实闭着嘴,家里子孙还能有一份前程。

    皇上这是恩威并施,一边把她们送去热河养老与宫里人不必再见,一边又将家里的儿孙捏着手里。

    但包衣能做三等侍卫也是开了天恩。

    于是嬷嬷们又欢喜又痛苦的接了这个圣旨,打头的就道:“奴婢们哪里有功劳,皇后娘娘生的辛苦,喝了一碗催产药才顺利生下七阿哥,都是娘娘的功劳。”

    丝毫不提孙大夫惊世骇俗的举动。她们全当自己没有眼睛耳朵,更没有脑子,记不住看见的一切。

    这话说的乖觉,其余嬷嬷也连忙表示,事实就是如此。

    皇上满意点头,将七阿哥转交给皇后早就挑好的乳母。

    然后对李玉道:“一人赏白银百两,不必着急送走反引人注目,过了七阿哥的洗三,再令人送走她们。”

    八位接生嬷嬷连忙叩头。

    乌嬷嬷也磕头:“皇上放心,这几位嬷嬷有功,奴才必在长春宫打扫房舍,请她们暂住三日。”

    不会让她们再出门的。

    “至于那位孙大夫。”皇上负手道:“等皇后确定无碍后,叫贵妃亲自带了她去养心殿面圣。”

    乌嬷嬷一抖,答应下来。

    皇上此时就要立即去佛诞礼,告诉皇额娘这个好消息。

    起初怕有意外,所以压着不让人告诉太后皇后要生产。如今嫡子落地,皇上就要亲自去说,再给佛祖上一柱香。

    坤宁宫中。

    太后虔诚地跪着,膝下的垫子跟几位老僧的一样薄。

    孟姑姑看着就心疼。

    因为僧人们是盘腿坐着的啊!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略显尖利的声音,太后的佛珠掉到了地上。

    佛诞大礼轻易不能开门,皇上这时候忽然过来……必然是皇后那里有了消息!

    殿内六宫妃嫔嗡嗡的诵经声,骤然中断。

    倒是宝华殿的大师们非常有职业道德,继续念诵不绝,并不以皇上打断佛事。

    太后转过身去,对上儿子的面色眼神,一切都了然于心。

    在皇上说出:“皇后平安诞下嫡子”之前,太后已经落下了泪。

    她对着皇帝只有“好,好”二字,转过头去就开始给佛祖叩首。自打做了太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对着什么人或事拼命磕头了。

    皇上见太后行过大礼,连忙上前亲自扶起额娘。

    太后握着皇上的手:“皇帝,给佛祖上香。咱们大清,终于有嫡子了。”

    保鹿大师也正是领头诵经的僧人之一,此时在蒲团上改坐为跪:“皇上,七阿哥生于佛诞日,正是太后娘娘的潜心礼佛感动了上苍,为我大清送来嫡子与万世福泽。”

    要不说人保鹿大师在后宫混的最好,瞧瞧这口才。

    果然皇上龙颜大悦。

    六宫妃嫔无论心思如何,此时自然也跟着叩首,恭喜皇上皇后。

    太后的笑容是真心散发出来,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是关也关不住的喜庆,她推了推皇上:“喜讯传出去,前朝大臣们也等着恭贺皇上吧。皇上只管去,哀家在这里礼佛。”

    然后又命身边的孟姑姑亲自去看望皇后:“告诉皇后好好歇着,佛诞大礼结束后,哀家就去看她。”

    皇上回到养心殿时,高静姝已经带了孙大夫在等着了。

    一见皇上,孙大夫腿软的像面条,赶紧又跪了。

    皇上一手扶起请安的贵妃,另一手摆了摆:“起来吧。”

    孙大夫:……起不来。

    果然听贵妃在旁道:“皇上将人家吓成那样,孙大夫肯定是怕的起不来身了。”

    皇上的语气柔和又无奈:“是,只有你不怕。”

    高静姝实话实说:“臣妾也怕的不行不行的。”

    皇上一笑,先对孙大夫道:“从今后,你就留在宫中服侍皇后吧。”

    虽然带了个“吧”,但孙大夫知道,这就是圣旨,肯定无可转圜。

    还好她早有心理准备,富察氏族人也跟她说过此事。

    孙大夫早就自梳了不嫁人,无儿无女一身轻松,富察家给足了她娘家银子,娘家也乐得没有个老姑娘在家里惹人非议。

    虽说孙大夫接生很好,但也不是总有人要生孩子啊,有时一月不开张还要吃娘家的饭。

    况且孙大夫接生过的人家,有的因心里有鬼,就私下里传言,这个大夫有点妖邪,最好不要用。

    于是孙家还有点嫌弃孙大夫,此次见京中大官要人,非常痛快的把她送走了。

    孙大夫觉得留在宫里,只要不再面圣,那真是处处合心意。

    皇上又赏了她黄金百两,给了个皇后身边四品女官的名头,然后就让她告退。

    李玉忙上来跟小福子两个扶起孙大夫,送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皇上与贵妃。

    两人对视的瞬间,高静姝不知怎的眼眶就红了,她再次退后福身:“臣妾多谢皇上。”

    为他那一道圣旨。

    皇上喉间一滚,压下自己几乎失控的情绪。

    “是朕要多谢你。”皇上轻微一顿:“可惜这件事,朕无法宣之于口,否则未免引起诸多非议,皇后生子难产不是件吉利的事情,何况在母体上动刀——传出去哪一件都会被渲染成另一番样子,小人之口最难堵住。”

    皇上今日大喜的神色里也忍不住掺了一点森然:“朕最知流言之祸。只因皇玛法骤然驾崩,身前只有隆科多。为此,明明皇阿玛的皇位来的正当无比,也难免沾上得位不正的污名。皇阿玛命《大义觉迷录》颁布天下,本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谁知天下人都只爱看热闹,传的越发不堪!”

    高静姝低头:确实,雍正爷的得位之旅,一向为人所议论。

    对汉人来说,满人这种笑话就更爱看了。

    彼时还有汉人到处宣扬雍正帝的得位不法和十大罪状,笔杆子耍的很好,就是为人有点蠢,居然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复明,被岳钟琪当场拿下交给雍正爷。

    这给雍正爷气的,深恨自己清白受到了侮辱,于是索性发行一本书自证清白。

    这本《大义觉迷录》属于官方文件,要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还必须按着日子给老百姓讲解,甚至连最初传言此事的逆贼曾静,雍正爷都忍住没杀,派他到全国各地巡讲。

    本想着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也是教化愚民还自己清白。

    谁料天下人还是爱看热闹的多,本来很多人民群众不认字不懂国家大事的,但后来经皇帝派人到处科普,大家就都开始讨论。

    哦,为什么要强调你的皇位正?那肯定是因为不正!

    你们满人皇帝抢了我们汉人的天下,果然骨子里就不是好人,也造亲爹的反,抢亲爹的皇位!

    传言反而愈演愈烈,还衍生出了好几个关于雍正帝篡位的具体cao作版本。

    只是雍正帝在位的时候,无人敢说罢了。

    皇上目光里尽是厌恶痛恨:“所以朕一登基就禁了这本书,也禁止世人再谈论此事,违着杀无赦。”

    “这世上前明余孽不绝,蛊惑民心。所以朕不会传出去一点异常宫闱事端,尤其是事涉皇后和嫡子。”

    他心中冷笑:朕不是父皇,才不需要那起子逆贼说好话,朕只要他们永远说不出话来。

    “朕的皇后平安生产,朕的嫡子诞于佛诞日有大福气,这才是天下臣民需要知道的。”

    皇上望着贵妃,眉目间森冷褪去:“只是委屈了你,这次有这样大的功劳,却永不会被人知道。连皇额娘,朕都不会告诉她。”

    高静姝摇头,难得真心实意道:“不,不委屈,臣妾多谢皇上护着臣妾。”

    她渐渐意识到,这个手术虽然好,但或许确实不到它该出现的时代。

    阻止女人的,从不仅仅是缺一个女医,而是根深蒂固的世俗。只看孙大夫在当地明明救了人,却还被救过的人污蔑就可知了,世间人都以此为不洁不利之事,就算因此活命,也要死死捂着不肯说,还要反诬救命恩人。

    况且像孙大夫一样的女医能有几个?若是让男大夫来,别说动手,只要被看到生产的过程,碍于贞洁,产妇就只好去死一死了。

    这是个女人讳疾忌医,以病为耻的时代,名声贞洁大过天,比死可重要多了。

    高静姝越发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怎样的不可抗拒的洪流中。哪怕她自己粉身碎骨,都不足以阻拦其中哪怕一朵浪花。

    所以她能做的,只是目之所及的事情。

    就像在猫狗房遇到简州,也只能带走一个简州,仍然有无数小太监在受苦;就像明知道这个手术方式靠谱,可她不能游说,也只能缄默,等皇后自己决定要用,才能尽力帮一点忙。

    她所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她一点也不想牺牲自己,而且是白白牺牲,像鸡蛋碰石头一样无用而死。

    眼前站着负手而立的帝王,他才这个国家的掌舵人。与他相比,自己只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大清这艘巨轮,将要驶向何方,终究是他,也是这个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