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考科举在线阅读 - 第56页

第56页

    谢令姜眉头紧锁,长叹了一口气,提笔写下——苛政猛于虎,这个小故事体现的思想正是老翁最后感叹的一句话,而这是儒家仁政的思想。

    郗远身为考场官有巡视考场的职责,他在几张桌子旁边走过,看见了谢令姜,便停了下来,看见她眉头紧锁,他低头一看,明明都会做啊,她在难过些什么?

    郗远身为当今天下闻名于世的大儒,自然不是什么蠢笨之人,他有一个隐隐的猜测:她是因为这个被苛政压迫的妇人而感到难过吗?

    谢令姜察觉到有人在看她的卷子,没忍住好奇抬头一看,是考场官那个严肃的白胡子老头。

    郗·当代大儒·确实是白胡子老头·远朝她赞许一笑,捋着胡须道:“答得不错。”

    然后,他就背着手巡视其他人去了。

    谢令姜精神一振,唇角微翘,继续答题。

    第二题是关于打仗的一个小故事,传说战国时鲁国有个封君,他将要攻打郑国,有位不希望打仗的先贤听到了就去阻止他。

    这位先贤对鲁国的这位封君说:“主君啊,请你打消这样的想法吧。”

    这位封君就问:“郑国的主君不受百姓爱戴,我讨伐郑国这是顺应天意。”

    这位先贤就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

    鲁国的这位封君生气地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

    先贤说道:“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举兵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

    谢令姜愣了一下,她知道这是《墨子·鲁问》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但是该怎么把理由写出来,对应的先贤名言又是什么?毕竟,硬要说实行儒家的仁政也没什么不对的。

    但是,谢令姜有种预感,她要是真把墨家的思想冠上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估计可以直接打道回府了。

    谁都知道,虽然墨家祖师爷墨翟曾学习过儒家思想,但是,最后却弃儒家,创墨家。儒、墨两家都为当世显学,却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一直互相攻讦。

    谢令姜抬头看着前面慢慢燃烧的香,知道时间已过五分之一了,她赶紧抛开自己的纷杂想法,就当做是第一次看见这则小故事一样,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终于在通读了三遍后琢磨出了一点味道。

    儒家讲究的是敬鬼神而远之,但对于墨家而言,而是比较敬重鬼神上天一说的。而本文中的上天兼有天下,是天下万民的主宰者,天下万民都是上天的臣民,那就有种“兼爱平生”的感觉了。而墨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兼并战争,呼吁“非攻”。

    可是,要怎么用文雅含蓄的文字将自己所想的表达出来呢?

    谢令姜颦着眉,咬着唇,七岁的小女孩做出这样愁眉苦脸的表情并没有什么楚楚可怜或是苦大仇深的味道,只让人觉得可爱极了。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基友的文《全世界都爱我的盛世美颜》by呜喵呜喵二货君

    求问穿成古代贵公子的镜子/现代一部手机,古代贵公子/手机主人还非要跟镜子/手机谈恋爱是怎样一种体验?

    魏瑟:谢邀,很恶心,就是很恶心,每天早上醒来看到男主人放大的嘴狂亲屏幕,差点没将早饭给吐出来,前提是,我有吃早饭。[微笑]

    求问带着盛世美颜穿到了末世,成为连丧尸都舍不得吃的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魏瑟:谢邀,这并不是愉快的经历,能别让丧尸再对我发花痴了吗?相信没人能对着一张腐烂脸开心得起来,别说了,又有丧尸走不动路了。[微笑]

    每天的魏瑟都顶着一张没有任何物种能抵挡的盛世美颜脸生无可恋,今天也因为一朵花为了讨她欢心违背自然规律的开花而感到很不高兴呢!

    *

    修真界老祖据说是上界下凡历劫的仙人,只等历完最后一劫就能突破神格,却遇上了哪哪都长在他审美上面的女人。

    他才发现,这个女人的脸当初是按着他的审美捏的,把她送去的世界都是他下凡历劫的地方,而他每个世界都是她的绝世舔狗,超级痴汉。

    未来法神:……

    第37章 第二场考试

    谢令姜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 也没法把墨家思想骈四俪五地写出来,只能特别朴实无华地先在草稿纸上写了一下思路:第一:墨家认为有鬼神上天主宰一切,正和“上天兼有天下”。第二:先贤反对鲁君攻打郑国,所言所为皆出自于“兼相爱, 交相利”。

    这两点写完, 谢令姜看着就觉得很挫败, 语言平凡无奇,朴实的农民也一样能听懂。

    大燕士林受到前朝末期靡丽文风的影响, 最讲究文章华美,一眼观之, 华章溢彩;而后读之, 有音律之美。

    不少文人sao客专爱一些将无意义的华美词藻充斥文中或是故意将一些简单的事情讲得艰难晦涩,大肆在其文中运用排偶、辞藻、音律、典故,使之文风气势磅礴, 显其学问高深。

    虽然朝中和士林一直有有识之士呼吁“推行古道”, 反对过分的雕章琢句, 但收效甚微, 盛世文人就喜欢这种相互附和传唱太平诗歌,这种诗歌若没有了华章藻薇,就显得粗鄙谄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