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冤家在线阅读 - 第103页

第103页

    所以说,那时候的叶随风,简直比白水还要单纯。当他以为潘一诺只是个纯情小女生的时候,在潘一诺的心里,他才是那个更为单纯的人。

    潘一诺从来都不否认,她是喜欢叶随风的。叶随风长着一张人见人爱的脸孔,几乎没有人会不喜欢他。有他当/男/朋/友,真的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不过,对于潘一诺来说,叶随风的家庭背景,或许更令她感到满意。

    叶随风有一个富足而美满的家庭,这对潘一诺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作为一个从小没有父亲,被母亲一手拉扯大,永远活在贫困中的孩子,潘一诺对于金钱和家庭温暖,有着极强的渴望。

    在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找/男/朋/友最看重的应该是容貌、学习成绩或者是人缘之类的东西。她们一般很少考虑对方的家世,因为还考虑不到婚姻这么遥远的事情,所以金钱在她们看来,是无关紧要的。

    学生嘛,零花钱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多多少,找个帅气的/男/朋/友,远比找一个有钱却痴肥的男朋友有面子得多。

    潘一诺却与她们很不相同。对她来说,金钱是摆在第二位的,其他的都是需要顺延考虑的事情。她需要钱来买各种东西,小到记事本圆珠笔,大到包包化妆品,这些都需要钱。如果叶随风只是空有一张脸皮的话,或许她并不会考虑他。

    令她意外的是,叶随风不仅长得帅,而且有个富裕的家庭,更难得的是,他自己本身并不怎么花钱,所以每个月的零用钱,几乎全都花在了潘一诺身上。

    那时候的叶随风,对于金钱是很没有概念的,远不像十几年后敲诈姚锦之时那么分毫不让。在他看来,钱这种东西,是会定期发放到自己手里的,他没有危机意识,也想不到要存钱。每次花钱买了什么东西给潘一诺,看到她脸上绽放的笑容,他便会觉得极为满足。

    这种满足感,他以后就很少拥有了。虽然成年之后,他赚了许多钱,比年轻的时候多得多的钱,他给那些女伴儿们买的东西,动辙就以万计。她们收到时,也会兴奋地说话结巴,激动之余还会给他一个拥抱一个深吻,甚至直接脱掉衣服,和他去滚床单。

    但是,他再也感受不到那样的幸福,他明白,如果心里没有爱情的话,收到再多的回报也无济于事。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人所表达的谢意,充其量只是隔靴搔痒罢了。

    叶随风事后也曾想过,那时候的潘一诺,对自己是否是真心的。只是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个答案出来。或许这个问题,连潘一诺自己也说清楚,金钱和感情,究竟哪个更重一些?

    但至少在那个时候,他们两个都是幸福的。叶随风有了一段美好的初恋,潘一诺也同样拥有。他们一直瞒着父母,从高一交往到了高三。

    高考的时候,潘一诺和叶随风一样,报考了同一所大学,并且顺利地都考上了。叶随风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似乎准备将来当医生。潘一诺则挑了相对更为轻松的药学专业。

    他们两个刚一进大学,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当时甚至有不少人因为他们是情侣而感到心碎神伤,暗叹这世上的帅哥美女都互相搭伙儿了,只剩下青蛙恐龙互相慰藉。

    潘一诺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慢慢显露出她的野心。从前的她,还只是看中叶随风每月那比别人多上一些的零用钱。但是从进入大学开始,她的目标就远不是零用钱这么简单了。

    那个时候,叶随风的父亲已经进入省委工作,虽然低调,但身为叶随风的女朋友,潘一诺对他们家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在这一方面,她表现得极为克制,从来不说要他带自己回家见父母这样的话。她总是默默地守着叶随风,不让他给别人抢走。

    因为在她看来,只要守住了叶随风,就是守住了叶兢这棵大树。而一旦嫁入叶家,她的人生从此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人,如果不能投胎在一个好的人家,至少应该要有一个出众的容貌。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婚姻,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潘一诺的算盘打得很好。事实上,如果不发生后来那些事情的话,也许她的梦想已经成真了。不管她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和叶随风交往,只要她对叶随风的感情还在,他们就非常有可能修成正果。

    但是这一次,命运似乎再次和潘一诺开了个玩笑。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直在被人玩弄于股掌间的小丑,老天爷给了她一个漂亮的容貌,却给了她一个清贫的家庭。后来又给了她一个出色的男朋友,却让他的家庭遭逢巨大的变故。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叶随风二十岁那年。当时他正在念大二,人生里满是得意与抱负。潘一诺一直有些担心,怕大学里漂亮的女生太多,叶随风会让人勾跑。但事实证明,叶随风在感情是个相当长情的人,他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打算另换一个女朋友,甚至对那些主动送上门来的莺莺燕燕视而不见。

    但是,叶随风没有被别的女人抢走,他的父亲却有。人到中年的叶兢,终于在女人身上,栽了平生最大的一个跟头。

    事实上,像他这样级别的男人,身边不包二奶的几乎没有。一直以来,他都算是洁身自好,因为他在政治上的**,远远要大于对女人的渴望。他需要保持一个清白的身家来继续往上爬,甚至走出省内,走向北京,走向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