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书迷正在阅读:长乐歌、你到底,有没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争雄、一路向北、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红、才会相思(骨科1v1、sc、he)、向阳、紫雾弥漫、跟踪罪犯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之后,寇准又调任河北成安县(今属河北)知县,依旧保持以往风格。彼时尚处于宋初,五代遗风多存,地方上充斥贪残昏庸官员,百姓深受其害,因此他的积极作为自然超越大多同僚,从而受到朝廷的关注。于是,他在23岁时升任郓州(今山东东平)通判,也就是该州级机关的二把手。 端拱元年(988),寇准从地方衙门调到中央最高财经机构的三司,并很快出任盐铁判官,承担起一份重要的财政管理公务。这一年他不过27岁,可谓仕途坦荡,分明是得志青年。 本朝魏徵 寇准进入三司衙署后,立即感受到京师与地方存在的巨大差异,相比于中央庞大的运行体系,州县衙门那些关系和那点事实在是简单多了。三司因关乎全国的财赋收支管理,所决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牵涉到广泛的利益,因而既要与朝廷其他机关交涉,也要与各地政府经常打交道,更须满足天子的意愿,故其官员的言行举止,都难免引人注目。 面对繁重的政务和复杂的人事关系,寇判官秉承一贯的耿直作风,遇事敢言,常常不顾忌官场许多潜规则暗习惯,直指积弊,这当然属于不欺君的大忠表现,因此引起了天子的注意。某次,太宗皇帝传诏百官就朝政各陈己见,他便上疏直言朝廷利害,有条有理,切中要害。天子阅罢奏言深为所动,对这位年轻的官员愈加器重,迎合顺从的臣子固然令君主舒心,但朝廷毕竟还需要敢言敢为的直臣。 翌年,太宗就打算提拔寇准,宰相建议授予开封府推官之职,太宗不满地说:此官岂能用来相待寇准?宰臣只得再提议迁官枢密直学士,天子这才答应。于是,寇判官转升枢密直学士,步入最高军事机要决策机关,同时还兼任判吏部东铨,也就是负责一部分考察选拔官员的工作。不久,寇准母亲去世,按照惯例官员须辞职丁忧,守丧三年,但太宗正要重用寇准,哪能就此让爱卿离朝许久?皇帝就是皇帝,一纸诏书便予以夺情处理,令孝子打破常规继续留任,这可是古代天子对特别信任臣子的一种礼遇。 蒙受如此浩荡皇恩,寇准更坚定了报效国家之心,对朝廷尽忠尽责。据记载,一次上殿议事,他因言语过于直率,惹得太宗恼怒地站立起来,他竟上前拽住龙袍请天子坐下来继续听,直到事情决议后才退去。当朝君王可是从来猜忌心重,又刚愎自用,君臣关系向来疏远,故很少有人敢如此逆龙鳞,因此寇准的举止风格实在超乎常人。必定是他言之有理,敢言他人不敢说的话,太宗皇帝觉得这位年轻人难能可贵,反倒极为欣赏,遂感叹地说道:朕得到寇准,犹如唐太宗之有魏徵! 魏徵乃是唐太宗朝著名直臣,曾多次不顾冒犯天子颜面而批评弊政,被唐太宗视为自己的一面镜子,由是以直言敢谏闻名于史。天子一言九鼎,寇准获得如此评语,自然声名大起,引得朝臣们又赞叹又妒忌。 初入执政 寇准出任枢密直学士,大约有两年时光。在此前后,京师朝堂上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官僚们私下里争宠相斗不已,宰执之位也几度更迭。其中元老重臣赵普因年老体衰,不久辞官,状元出身的吕蒙正独掌相印,分居要津的大臣,一度也多为吕相公太平兴国二年(977)那一榜的同年。但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进者也逐渐崛起,寇准受到太宗的格外器重自不用说,还有如他的同年李沆也已出任翰林学士,成为天子身边的近臣。 年轻气盛的寇准因有天子的特别眷顾,自然不愿甘居人后,他要抓住机遇更进一步,以施展远大的抱负。 淳化二年(991)春,天下大旱,民怨沸腾。于是,太宗召见近臣询问朝政得失,众臣们都以自然规律的言辞予以解释,实际上就是回避敏感的现实问题。寇准则上言道:《尚书洪范》中的天人感应之说,应有道理,现在大旱就是验证,可能与朝廷刑政失常有关。他的这种言论,是有意将朝政问题与严重的旱灾挂起钩来。天子听罢大怒,当下就起身返回内宫。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之际,宦官传旨寇准入内。太宗一见到这位素来耿介的官员,便追问究竟有何刑政失常问题。他沉稳地回答:请陛下召见二府宰执们前来,为臣要当着他们的面说。当几位惶恐的大臣被召来后,他才对天子陈说道:之前有祖吉、王淮两人贪赃受贿,祖吉受贿数额不大就受到诛杀的严惩,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兄弟,监守自盗至千万,却不过受到杖刑处罚,以后又官复原职,此非刑罚不公又是什么?太宗当即质问王沔,王参政只得顿首称罪。于是,王沔受到天子的痛责,寇准则得到嘉奖。 古来官场拉帮结派的现象从来就有,此乃帝王最忌讳之事。在君主眼里,若就此形成集团势力,轻则结党营私侵蚀国家,重则架空天子危及社稷。不过,要完全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却非易事,只能必要时加以打压,采取的手段当然很多,起用一批新人制衡就是一种办法。 寇准揭露参知政事王沔包庇胞弟之事不久,就被太宗皇帝钦点为枢密副使,从而跻身执政之列。这一年,寇枢密年仅31岁,属于二府大臣中最年轻的一位。当年九月,寇准的科举同年李沆也官拜参知政事,苏易简则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当然最受天子赏识的还是寇准。而那位倒霉的王沔则遭到贬责,吕蒙正也因姻亲宋沆妄议立太子的事受到牵连,罢相离朝。继任宰相的老臣李昉和粗犷的张齐贤,显然不是天子理想的人选,不过属过渡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