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一天一家人都在时,大爷无意间说了件朝廷上的事,万岁爷突发疾病,暂时由太子监国。 姝眉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听祖母紧着问伯父此话当真时,猛地明白过来:万岁爷有疾,身为亲子的七王爷定是要快马加鞭的回京都伺疾的。那块大隐患不也就随之消除了么? 祖孙两惊喜地对望一眼。 解放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的人们好喜欢! 第十七章 姐弟思亲 夫妻请罪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人眼里的梅雨季节是如此诗情画意。 俗人却直接称梅雨为“霉雨”。 上都今年入梅早,刚六月初,雨就开始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姝眉坐在窗前的塌上,给霁哥儿做香囊。 香囊里放上磨碎的竹炭,既有青青竹香,又能吸潮。 一边的书桌旁,周霁小小身姿端直,正在练字。 屋内静悄悄的,除了两姐弟就是一旁伺候的麦香。 窗外纷纷扬扬的雨雾,似乎让天地都蒙上了一层阴郁灰。 周霁写了不几个字,就用笔顶支着小下巴,看着窗外发呆。 麦香以为没墨了,过来要磨。 被惊醒的霁哥儿歪头,看向正坐在塌上做针线的jiejie。 他忽的从凳子上跳下来,唬的麦香赶紧护着。 姝眉听到动静,也放下手中的活计,抬头询问。 小家伙蹬蹬跑到姝眉面前,大睁着的杏眼红红的: “jiejie!我想娘亲了!” 话还没说完,眼里有光一闪,泪珠子就滚落下来。 姝眉忙不迭的揽过他,用帕子给他拭泪。 看弟弟可怜的小样儿,有点小心酸:“霁哥儿乖啦!不哭啊!jiejie知道,jiejie也想娘亲啊!” 小家伙的眼泪噼里啪啦掉的更凶了。 姝眉赶紧温柔的哄了又哄。 还用了激将法:“老疙瘩不是长大了吗?哪有小男子汉还掉金豆子的?” 霁哥儿悲愤了:“想娘亲了就会掉金豆子!jiejie没掉金豆子不是真的想娘亲!” 逗的姝眉差点笑出声。 顾及他小男子汉的自尊才强憋住。 边给他擦泪,边认真得看着他的眼睛:“jiejie是真的想娘亲,只是jiejie不想因看不到娘亲的伤心,而是想和娘亲在一起的开心。” 思念最苦的就是不得见,只是偶然要是换个角度,想想在一起时的甜,也许思念的心便不会那么疼。 小家伙眨巴下泪眼,抽嗒了一下:“真的么?” 姝眉认真的:“真的!jiejie和你一样想娘亲,只是想的方式不同。霁哥儿要不要试试jiejie的法子?” 小家伙认真的想了下,然后点点头。 姝眉轻轻捏捏他潮乎乎的小脸:“果然有小男子汉样儿了!” 霁哥儿有点难为情的把头扎在姝眉臂弯。 姝眉为解他的窘,又问:“霁哥儿能跟jiejie说说,想到那些和娘亲一起时的开心事么?让jiejie也跟着开开心啊!” 于是周霁从娘亲给他做衣服荷包什么的,做布老虎陪他玩,到给他做凉糕等等好吃的,林林总总,恨不得掰着手指头叨叨。 说的刹不住车,还扩展到爹爹哥哥,后来甚至到了老舅。 姐弟俩那位经商的老舅王勇之,走南闯北见识广泛,人也幽默风趣,大方和气。 他给周霁带来的稀奇玩意不少,霁哥儿当然欢喜得紧。 说起过节时老舅送他的花灯。 据说是从陕西买来的,还说是当地风俗。 当时王勇之还开玩笑:“正所谓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说到这些霁哥儿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我忘了问老舅是什么风俗了?jiejie你知道么?” 你还别说,这个风俗姝眉还真知道。 前世她在网上交了一个知心密友,是陕西渭南人,曾经详细的给姝眉科普过这个风俗。 在渭南,凡是家有女儿的,在女儿出嫁后有了孩子以后,“娘家人(女子的父母或已婚的哥哥、弟弟)要选择在正月初二到初八(初三到初六的居多)中的一天,给出嫁的女儿送灯。 送灯有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 给女儿的每个孩子送一个灯笼和十支小蜡烛。 孩子们就在正月十一到十五的晚上挑着灯笼玩耍。 除了要买灯,还要拿花馍等孩子们吃的或玩的。 这蒸花馍造型主要分两种,老虎和鱼,称之老虎馍或鱼鱼馍。 这个风俗每年如此,直到小孩12周岁为止。 娘家最后一次给孩子“送灯”,即“完灯”,也是最隆重的一次送灯。 每年送灯这项任务,通常是由孩子的舅舅来完成的,所以就有了“外甥打灯笼——照就(舅)”的歇后语了。 完灯,也叫全灯,寓意是孩子长到十二岁时,标志着从童年阶段进入了少年阶段,元宵节期间送灯、玩灯便到此为止,故称为“完灯”。 津津有味听jiejie讲完,霁哥儿完全忘记自己掉金豆的事儿,鬼机灵的说:“jiejie!咱们要是在渭南,今年你就全灯了,是吧?” 姝眉心道:“还没全灯就差点议亲,还是那么个糟心货。” 姝眉轻戳了下他的额头:“是!你个小机灵!” 霁哥儿嘻嘻笑着,猴在jiejie身上撒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