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春天见在线阅读 - 第19页

第19页

    蒋攸宁觉得她今天看上去有点不太一样,但具体哪不一样他又说不出来。

    他对上她的职业笑容,不知道她是真高兴假高兴:“……我们不是早就认识了吗?”

    第11章  微信

    戴焕中看看这边,看看那边:“怎么,你们跟我说暗语呢?”

    “没有,”于燕弯唇,“我和蒋医生之前见过,加上今天,我认为该有一次正式的问候。”

    她看向对面,仿佛在问:是吗?

    蒋攸宁短暂地握了下她的手:“是,我也很高兴。”

    “这样啊,”戴焕中笑,“那敢情巧。”

    蒋攸宁不知他们在他进来前谈了什么,但他一落座,话题似乎并没中断。他拿起紫砂壶给众人添了些茶水,还没往椅背上靠,就听老师说:“攸宁,刚才于记者对流调挺感兴趣,我记得你去肺功能组帮过忙吧。”

    蒋攸宁回想起六年前的冬季:“嗯。”

    于燕问:“流调的工作量很大吗?”

    “我那时主要在乡下做数据分析,感觉还好。可量化的基础工作一般由研一研二的学生负责。”

    “我看过部分流调人员的回忆,一个研究生在半个月内完成血样采集两千余例,贴了一万一千多个标签,拧冻存管盖也达到六千多个……”于燕放缓语速,“这种工作强度是具有代表性的吗?”

    戴焕中:“基本上是这样,流调团队要联系各地医院,也要深入山区、城镇、农村,进行细致的入户现场调查和严格的肺功能检查,因为采样点数量多,分布广,人手就不够,一天十二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是必须保证的。”

    于燕可以想见那种辛苦:“加上调查时间集中在冬季,气候条件也为此增加了难度吧。”

    “是,即使大家在白大褂里穿最厚的棉袄棉裤,也冻得直发抖,热水成了稀缺资源。”戴焕中指了指面前的茶具,“和这些比起来,保温杯和玻璃杯简直价值千金。保温杯存水,玻璃杯捂手,小容量的烧水壶压根不够用,要我说,它没日没夜地轮轴转可比人累多了。”

    他说得轻松,众人都笑。于燕顺着问道:“那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团队的气氛如何?前后发生过明显的变化吗?”

    戴焕中想了想:“变化肯定有,起起伏伏的,好在起比伏多。”

    他看向蒋攸宁:“我记得是李教授他们吧,一边贴着什么暖宝宝,一边喊着要冻死殉职了。”

    蒋攸宁嗯了声:“李教授年纪大了,嘴上抱怨,但做检查的村民一排队,他都是待到最后才离开。”

    于燕诚恳:“这说明团队和个人的信念感是一致的。”

    “对,信念感这三个字很重要。”戴焕中感慨,“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人都需要一个获取集体认同的途径。”

    “以及找到支撑自己的东西。”

    “是这样,”戴焕中认真地说,“这也是我们做这个项目做了十年,至今能修成正果的重要原因,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做事,快乐会比困难更多。”

    于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往下翻了一页,原先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放松。

    来之前,她对戴焕中的了解仅限于多方提供的资料,从他出席活动的照片看,他身量不高,体型偏胖,却总是站在人群中央,笑得自信而温和。今日一见,他的西装变成了普通的家居服,额前和脸上贴着纱布,不无狼狈,但他坐在书房的木椅上,姿态是如此放松,言语也从未高高在上,跟照片给人的感觉一样平易朴实。

    于燕不禁对这位蜚声国际的呼吸科专家多了几分敬佩和好感。尽管她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了解他,但他至少很配合她的工作,这带给了她数日担心后的意外之喜。

    她翻到这次采访的重点,继续发问:“在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国内成人的哮喘数据尤为引人注目,但其实这是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第二个主要成果,早在去年,首个成果,即 ‘慢阻肺的发病新机制’已经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只是社会反响及业内关注度远不及此次,我能和您具体聊聊吗?”

    戴焕中意外:“你对慢阻肺的研究感兴趣?”

    “是有兴趣,但能力有限,了解得并不多。”于燕目光坦诚,关于此次发布的哮喘大数据,戴和戴的团队固然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作为主要研究团队之一,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其他队伍大致相当,过分强调难免有抢功之嫌,所以她想抓一抓更有说服力的成绩,“慢阻肺的研究是您一直深耕的领域,不瞒您说,我觉得这更能体现您的水平,也更能彰显您的权威。”

    “所以,你是来做我个人的优秀事迹报告。”

    “更准确地说,是岚城医院呼吸科团队的报告,只是借此次成果发布的契机,梳理您前后几年的重要研究成果。”

    戴焕中明白了:“那要跟你详细说明新机制的研究过程吗?”

    “洗耳恭听。”

    他喝了口水:“攸宁,你来吧。”

    于燕忙阻止:“诶……”

    “放心,他全程参与了基础及临床实验,在国际上发表前,他早已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发表了几篇相关的论文,”戴焕中试图劝服于燕,“何况,你们年轻人的记性比我好得多,交流起来也比较顺畅。”

    于燕看向蒋攸宁,他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仿佛早已习惯了老师的夸奖,以及——临时转移到他头上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