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宫小食光在线阅读 - 第150页

第150页

    看完这个报道, 龚太太很是欣慰。感动的同时,她心里有些疑惑,如今的棉布难道便宜到了这地步?

    龚太太反倒下一版,只见上头还有一则消息,正好给她解了这疑惑。原来慈幼局纺织厂之所以能产出这样物美价廉的棉布,是因为有两种改造的织机,叫织女机与鹊桥机。但这两种织机是皇宫大内研制出来的,工艺复杂,民间没有,也不对外出售。受织机数目的限制,慈幼局纺织厂生产的棉布也有限,如今只供应那些家境贫寒之人,棉布数量亦有限。

    看到这,龚太太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若是她们家能弄到一两台织女机与鹊桥机,也如慈幼局纺织厂一般生产多多的棉布,那不是能赚大发了么?

    她向来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有了这个念头,连后半截报纸也懒得翻了,抱着手炉坐在官椅上,心里想的全是怎么跟皇宫大内牵线搭桥。

    这年头官作得大的,亲戚求亲戚,朋友求朋友,七弯八拐,总能与皇宫扯上点牵连。不说娘娘侍长,女官太监总是能扯上一些关系的嘛。

    像龚太太这样的高门夫人,京城富贵之家的族谱那可都是门清儿。她略微思量了一下,就想到她娘家meimei的小姑子所嫁郎君似乎跟坤宁宫管事牌子文瑞康有些交情。

    说起来,龚太太娘家meimei的婆母再过两日便是大寿,她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消息,去打探打探。

    龚太太与夫君通过气之后,便精心挑选了一个红珊瑚盆景作为贺礼,满面笑容的去她meimei的婆家拜寿。

    龚太太的meimei也不是个傻的,见jiejie这回送来的贺礼比往年要厚上三分,便知道jiejie一定有事要帮忙。于是寿宴之时,她寻了个机会,悄悄问jiejie:“是有什么事要帮忙?”

    “我听说你那小姑子的丈夫与文公公有些交情。”龚太太笑道,“不知方不方便,为我们引荐一下?”

    meimei闻弦知雅意,立刻道:“jiejie莫不是也想参与棉布生意?”

    “咱们官宦人家,说什么生意?多不好听。”龚太太手一挥,道,“不过时想为儿女备些嫁娶之资罢了。”

    因洪武皇帝的规定,本朝的官儿俸禄一向低得可怜,想凭借那一点微薄的俸禄养活一大家子,压根不可能,除非过得是乞丐日子。因此不少官宦人家,暗地里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

    龚太太问:“不知你能不能提一句?”

    “应当可行。”meimei怕隔墙有耳,抬头观察了一下四周,方压低了声音道,“我婆婆这次过寿,也想同小姑子提这件事呢。我私底下同相公提一提,把你也带上。”

    “如此最好。”龚太太从手腕上褪下一只玉镯,硬要给meimei戴上。

    meimei推辞了一番:“咱们姐妹之间,这是做什么?成色这样好的玉镯,jiejie留着自己戴便是。”

    龚太太道:“我如今丰满了些,戴着这玉镯有些勒。你就权当帮jiejie的忙,暂时放在你这儿保管些时日。”

    meimei拗不过她,只得笑纳了。

    几日过去,都没有消息。龚太太整日念着这事,不由得心里有些发急。

    听说那文瑞康一向清廉,素来与其他人交往也不多,会不会搭不上这根线?

    龚太太急得嘴角冒泡,终于听到了回信,文瑞康竟然愿意见他们!

    官员与太监往来,听着不好听,因此文瑞康并未邀请龚太太等人造访他私宅,而是道今日崇福寺梅花开得早,可以去上香。

    一行人悄悄赶到崇福寺,等了一会儿,文瑞康却没有出现,出来招待的是他的干儿子胡辅。

    “干爹今日在宫中当值,不得空,听闻几位一直想来府上拜访,便命我给诸位煮茶。”

    胡辅笑着请龚夫人他们往茶室坐,里面一张茶桌,是用整块鸡翅木根雕成的,很有野趣。

    几人在茶桌旁坐,彼此寒暄了几句,渐渐绕到了今日的正题——织女机与鹊桥机。

    胡辅并不扭扭捏捏,只是直言:“织女机与鹊桥机,这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直接出售的。但为了寒苦百姓能用得起棉布,也会到宫外送几台。况且这么重的东西也不可能抬着乱走,多半会采取像眼盐引一样的方式。”

    那如何才能拿到这“机引”呢?在座之人心照不宣,言笑晏晏喝着茶,心里头已经有了成算。

    龚太太回府之后,将今日见闻尽数说与丈夫听。

    丈夫盘算了一会儿,问:“你说这文公公,大约要多少银子才肯松手?”

    龚太太用手指比了个数。

    “我妹丈他们家,是这么想的。”

    这笔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丈夫想了好一阵子,才拍板,让龚太太开库房取银子。

    好不容易才弄到机引的名额,龚太太的丈夫去上朝,见还有些文官对织女机与鹊桥机之事喋喋不休,心里不喜。不过他也不好明着提出反对,便匿名写了一篇文章,大赞物美价廉棉布的好处,刊登在一家小报上。

    等到新一期报纸出来,龚太太丈夫发现,原来在小报上就织女机与鹊桥机之事发表议论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好些人呢。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一时间,全京城的小报都议论纷纷,连带着听报的百姓也有了个印象,知道朝廷造出了新织机,织出的棉布价钱格外便宜。

    这些百姓才不在乎什么“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只是到处打听哪里能买便宜棉布。打听出来了,天不亮就冲到慈幼局纺织厂门前排队,黑压压的一堆人,纺织厂看门的人醒来时,都吓了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