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看来盈盈你已经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霍去病表情柔和了些:“从盈盈你那种个人的角度出发,至少该为部落中的人留下一条活路,因他们中有许多一生未离草原,从不曾来害我大汉。” “但是他们也属于大汉的敌人。”曹盈有些艰难的给出了结论,脸色也有些发白:“我明白了,霍哥哥你想在边城施策,也是从大汉和匈奴为敌这个角度来看的吧。” “是,而且这种为敌的关系是不可能因谁的意愿就改变的。” 霍去病干脆揭露了与匈奴战争的本质:“匈奴人为了生存需要掠夺大汉,遭受掠夺的大汉就需要捍卫自己的生存而毁灭匈奴。我们与他们之间永远不可能存在真正和平的关系,除非双方的力量差距已经到根本不配为敌的地步。” 他抬起手,轻柔地覆在了曹盈的双眼上:“所以盈盈,你不需要代入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是否残忍,你只需要从我们的角度看事情发展会不会顺利就够了。” 曹盈没有回应,似乎是在认真咀嚼霍去病讲给自己的话。 在霍去病准备放下手重提舆图之事时,她才反手握住了霍去病的手腕:“既然关键是落在了我们和他们的区分上,那事先还是需要对那些归降大汉的人有所安排的。” 怕霍去病误会自己仍是不认同他的说法,曹盈抢在他之前作出了解释。 “那些匈奴降军的真心我不知道,我不通军事,你的安排我当然不会置喙。但是那些归入汉籍的匈奴牧民,单因他们的血统就于战时剥夺他们的生命,我认为不那么妥当。这种做法一开先河,等同是彻底断绝之后匈奴民众投降入汉的路子,从此他们就只会与大汉死战,这于大汉不利。” 她的语气由开始的犹疑逐渐坚定,说到最后她已很有底气了:“霍哥哥,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一条还需要改正。” “怎么改?” 曹盈却没有答霍去病的话,也没有要自己琢磨的意思,终于是露出了个笑容:“那就不需要我来想了,反正卫将军不是已经去报与舅舅了嘛。” 如果问题最后是落在了政治上,那政治能力远胜自己的刘彻必然会作出修正,自然也就不需要自己来担心了。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将这些沉重的事都暂放下,向霍去病道:“接下来咱们就说说舆图的事儿。” 第113章 对答 凭什么刻意打压 刘彻静静地听完了卫青的讲述, 脸上没有透露出喜恶。 哪怕是听到赵信手下的骑兵曾经伪装掳掠边镇,他也只是眼皮跳了跳,并没有表现出愤怒。 卫青以为他是因未见证据才没有相信, 便补充道:“臣已经将人证带回了长安, 她所说的细节完善,臣以为是可信的。” “朕不是不信。” 刘彻双手交叠, 支着下颚,神色略显冰冷:“你向来谨慎, 既然那个女人的话能取信你,朕也不必见她了。” 他的视线重落回了卫青呈奏上来的书简上:“实际匈奴降将纵着手下私底下搞这些小动作, 朕早先已经听说过类似消息了。他们本就非良善之辈,朕也未期待过他们向善。” 卫青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原本应该做一个沉默的倾听者, 等着刘彻给出指令去行事。 然而他听到刘彻以不以为意的口吻说起赵信手下掳掠边镇,咬唇思索一会儿, 到底还是没忍住, 神情上也就体现了出来。 “怎么,你觉得有什么不妥?” “是。”既然刘彻问了,卫青也就有了提问的权利。 虽仍有忐忑,但他还是鼓起勇气, 拱手向刘彻问道:“陛下既然早有耳闻, 怎也不斥他们停止这种做法或是搜集证据问他们的罪?” “朕遣人斥他们,他们难道就会从此改过自新吗?”刘彻没有计较卫青对自己做法的质疑。 只是既然卫青问了,他就要和卫青讲明白:“至于搜集证据什么的, 有没有证据根本不重要,有证据他们也不会认罪,顶多推出一个替罪羊, 不过是白费功夫。朕如果想废了他们,直接发兵去取他们性命就好了。” 见卫青似乎品出了一丝自己的意思,刘彻也就不仔细自己解释了,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卫青。 卫青皱起眉,不甚熟练地琢磨起刘彻的心思。 刘彻既然明知道一切却不废赵信,那必然是因为赵信对他还有用处。 实际刘彻招降赵信这样的匈奴兵,用他们的战力不过是附加品,更多是为了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战术发挥出来。 而做到这一战术的代价,仅仅只是一片可让匈奴人放牧的草场罢了。 匈奴军队本就是许多小部落为生存而聚拢在一起的力量,之所以不投靠大汉,更多也是因为异族不信任的原因。 然而自从龙城被汉军捣入,匈奴势力内部就在动荡了。 对他们自己必胜的心已经不存,自然就会考量着投降入汉。 而如赵信这样的降将所率部落在大汉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是匈奴人最好的参考了。 想到这一层,卫青大约也明白刘彻对他们的容忍并非出自刘彻的本意,只是心理上的博弈战术。 毕竟想要彻底打败匈奴,光从军事上消灭确实是很难做到的,即便能,也需大损汉国的元气。 因为面对没有退路的灭族之祸,匈奴人必然会与大汉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