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赵构三辞官家之位
书迷正在阅读:农家小福女(下)、七零小福女、小武神可以修仙(穿越)、哪里逃(1V1 H)、重生娱乐圈之戏骨、上将,有只鲛人要嫁你、四个大佬弟弟送我去上幼儿园、熙爷竟是我同桌[清穿]、穿书后与太子殿下流放边塞、长安女讼师[穿书]
二圣一路车马劳顿,总算是回到了汴京城。 如今的汴京城,经过了以工代赈的再一次修葺,倒是比以前看起来,更加的宏伟壮观了。 这往来的人,也是非常多。 而二圣可是有着几千人马守护,自然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一部分学子们,都明白,这是二圣回来了。 “二圣?” “我觉得是昏君才对!” “要说圣上,如今也就只有当今官家,才是真正的圣上!” “就是,官家才是我等心中的圣上!” “要不是当年二圣骄奢yin逸,大兴土木,还有jian臣当道,大宋也不会如此!” 这些个学子们,差不多已经化身成为了喷子。 也不知道,是谁在暗中使坏。 总之,在二圣刚到了渡口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声音。 把靖康之难这口黑锅,背在了二圣的身上。 可怜的二圣。 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活着其实就是最大的坏处。 这从此以后。 赵构做的越好,他们的名声,怕是也就越差了。 赵佶在快要到了汴京城的时候,就表示自己要下马车,亲自踏上这一片疆土。 对于赵佶的要求,朱胜非只能是答应了。 这心中嘛,却对赵佶这样的做法有些不满。 您老要是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那时候的大宋何等的繁华,要是能够用在军队上,训练出来真正的虎狼之师。 还有什么靖康之难啊! 你们也就不会被那大金给掳走了吧。 朱胜非在后面不免感慨着。 而赵佶则是颤颤巍巍地走着,双眼环视着周围所有的景象。 这可是汴京城啊! 自己总算是终于又回来了。 赵佶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在见到了汴京城外的百姓们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了。 他挥挥手。 和这些百姓们打招呼。 可是。 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没有人高呼官家万岁! 也没有人行礼。 甚至是回礼,都没有。 大家默默地看着他。 那眼神之中,却带着无限的仇恨以及愤怒。 再这样的目光之下。 赵佶悻悻地放下了自己的手,连忙低着头,咳嗽了几声,像是一个老人一样,在赵桓的搀扶之下,进了汴京城。 说实话。 这个时候,这些百姓们不扔烂菜叶,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至于鸡蛋。 这可是珍惜食物。 他们是不可能拿来扔的。 “父皇!” 皇城外。 赵构带着百官正在宫门外候着。 见到赵佶的那一刻,赵构就流着泪,上前躬身对着赵佶深深地施礼。 “孩儿不孝,让父皇您受苦了!” 赵构一边哭着,一边说着。 这个真情流露,瞬间就感动了很多人。 “官家当真是有孝心啊!” “这才是真正的孝,官家不以二圣的错来责怪他们,反而是责怪自己。” “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 在百姓之中,一些人开始说着赵构的好。 一传十,十传百。 更多的百姓也都觉得他们的官家乃是天底下最为贤德、仁慈、聪慧、孝顺的官家了。 有这样的官家,大宋肯定能够更加的好。 赵佶连忙搀扶起赵构,也是老泪纵横地说道:“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拍着赵构的手,很是安慰地说道:“你做的很好,你做的比我,比你大哥都要好啊!” 赵构这才看向了赵桓,躬身施礼道:“皇兄。” 赵桓连忙说道:“九郎,辛苦你了,我在北地都听到了那些大金的人,都说你乃是明主,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皇帝。” “大宋如今有你在,皇兄也就放心了。” 赵佶在一旁欣慰地说道:“是啊,桓儿说的不错,你乃是真正的明君。” 赵构却连忙惭愧地说道:“多谢父皇和皇兄的夸奖,构,愧不敢当啊。” 说完之后,他则是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像是做下了什么艰难的决定。 “既然父皇和皇兄安然归来,我的心也就放下了。”赵构对赵桓施礼道:“皇兄,大宋官家之位,还是由您来坐。” “弟愿意辅佐之!” 赵佶是想不到赵构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大的决心来。 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赵桓则是神色一惊,连忙卑微地说道:“九郎啊,你这是逼着皇兄自刎谢罪吗?” “皇兄错了,这大宋不能没有你这位官家啊!” “父皇在来时,就已经说了,父皇会去仙境之中和仙师修行。 以后,你还是这大宋的官家,我就是亲王,官家要是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我自当尽心尽力,为弥补以前犯下的过错。” 赵桓是诚惶诚恐,不敢接下这个让位之礼,连忙拉起了赵构,自己倒是躬身施礼了。 “不行,皇兄……!” 赵构却态度坚决,表示自己要再一次让位。 赵桓则是直接泪流满面了,不得不系数了一下自己的那些过错。 痛斥了高俅等一干jian臣,表示自己不能堪当大任。 赵构这才暗自松气。 看来,自己这位大哥还是识时务的。 现在就要看身后的那些大臣的意思了。 “皇兄……。” 眼看着赵构又要让位。 赵桓被逼无奈,立即对赵构身后的大臣们说道:“相公们,你们也来劝劝官家吧。” 他是欲哭无泪啊。 赵桓不想再一次登上皇位吗? 他想啊! 在大金过了那等苦日子,他想要过上以前那种官家的生活。 他想要过得更好! 可是,现在是他想,就能够实现的吗? 不说这仙境之中的那位仙人愿不愿意。 就说那身后的一些陌生面孔,也不会愿意吧。 更不用提,如今还在北地边关的四位元帅,他们手中重兵。 要是来一个兵变。 逼迫他退位给赵构,以后想要坐稳那个位置,怕是永远都不可能了。 现在局势不明,他可不敢欣然接受赵构的退位,坐在那个位置上。 赵桓再怎么昏庸,这点大局观,他还是有的。 大臣们早就急不可耐了,等到赵桓说完之后,就连忙上前劝说赵构。 最后还是赵佶出面,正是确定了赵构的官家之位。 这一篇,才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