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 崇祯从海外换来的粮食
书迷正在阅读:农家小福女(下)、七零小福女、小武神可以修仙(穿越)、哪里逃(1V1 H)、重生娱乐圈之戏骨、上将,有只鲛人要嫁你、四个大佬弟弟送我去上幼儿园、熙爷竟是我同桌[清穿]、穿书后与太子殿下流放边塞、长安女讼师[穿书]
崇祯皇帝享受了一桌子的美食。 如今这鞑子被打退了。 那些个有功劳的将士们,也都以赏赐可乐给搪塞过去。 一瓶可乐,外加一点儿军饷。 至于袁崇焕、洪承畴这些个有功的将领,则是学着当初仙师私下里指点的话。 让人做了几面旗子。 袁崇焕领着一面“天下无双”的金黄旗帜。 其他的将领,要么是“忠勇无敌”,要么就是“运筹帷幄”等等。 再让他们扛着旗子,骑着高大的白色战马,从皇城门走出去,逛了一次正街。 这才回到府上。 有了这面旗子,就相当于是免死金牌一样。 不管如何。 他们也是相当有面子了。 不少文官,那是一个羡慕,恨不得骑在马上的人,就是自己。 可惜,他们是文官,注定是不可能骑着战马,来一场东华门唱响。 享受着百姓的瞩目。 在邸报上面,也是大肆宣扬了袁崇焕这些将士们,在战场之上誓死拼杀的过程。 打的鞑子灰头土脸,不敢南下。 “仙酿拍卖的事情,如何了?” 崇祯皇帝用完了膳。 对站在那里的曹化淳问道。 他还是留下了两千听可乐,用来拍卖。 “回禀万岁爷,非常顺利,这一罐仙酿,最高价就有两百万。”曹化淳恭敬地回道。 要说这仙酿,那味道,当真是妙不可言。 曹化淳也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以五十万的钱财,“买下”一罐,尝了尝。 便喜欢上了这个叫做“可乐”的仙酿。 听到一罐就可以卖这么多,崇祯皇帝还是非常高兴的。 这些年来,曹化淳的东厂在各地都建立了商号和工厂,再加上,有他这个帝王的官方支持。 还有东厂这个强大的势力存在,把以前存在的一些小商号给排挤出去。 算是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国企,从而给自己赚取钱财。 不管是琉璃,还是造纸厂,又或者是印刷厂,还是酒楼、青楼和槽帮。 在曹化淳觉醒了商贾这一个能力之后,他的手,是伸向了大明很多个商业领域。 这是他以前从未发现的。 原来,成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商贾,不仅能够救大明,还可以让万岁爷开心。 而他自己的日子,也不用如履薄冰。 毕竟在魏忠贤的影响之下,以前崇祯皇帝对东厂可是没什么好印象。 “如今,这商号和工厂,乃是大明的重中之重。” “此番打退了鞑子,可能这几年,鞑子都不会想着南下。” “这正是大明休养生息,好生发展的时机。” “仙师有言,想要应对大旱,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开海,去海外购买更多的粮食。” “所以,你那工厂的货物,不久之后,就要用来去海外换置粮食。” 曹化淳连忙说道:“请万岁爷放心,东厂的那些个工厂,如今招收了不少的工人,每天都可以生产不少的货物。” “如今这纺织厂,已经存下了非常多的布匹,可以用来远销海外。” 崇祯皇帝听到这些个好消息,这心情也就更加好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早朝之上,由太监徐应元宣布了开海禁的圣旨。 下面的大臣,是大吸一口凉气。 有一些还是有那么一点儿迂腐的官员,便上前,陈述开海禁的害处。 说的头头是道。 然而,崇祯皇帝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崇祯皇帝,宣布一些政令的时候,还会被大臣们集体反驳。 他早就召见了一些大臣,说明了自己的心思。 这江南之地,就算是海禁,然而还是有着郑芝龙这样的人出海行商。 而如今的郑芝龙所作所为,正是说明开海,其实对大明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 仙师都是大力支持,让大秦自大明的所有皇帝,在合适的机会之下,开海。 当年之永乐,郑和下西洋之事。 是何等的荣耀? 如今之大明,正是遭受前所未有之旱灾的时候。 仙师有言,海外之地,粮食非常充足,而郑芝龙在海上,打败了荷兰的舰船。 这就相当于是大明已经可以在海上称霸。 这个时候,还要海禁。 那真的是无知。 经过崇祯皇帝这边的大臣一阵义愤填膺。 那些个有些迂腐的官员,也不敢说什么了。 他们也算是看出来了。 这些个官员,那完全就是皇帝的鹰犬。 他们的反对,在这朝堂之上,实在是太薄弱了。 什么党争? 在崇祯皇帝进入仙境后不久,就不存在了。 喜欢玩弄权谋的崇祯皇帝,经过了楚风的点化,那就相当于是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崇祯皇帝的一道圣旨。 大明的开海如期而至。 曹化淳的商船、郑芝龙的商船,算得上是这大明最大的两只船队。 他们从码头出发,一路南下,到了南湾。 大明的纸张、布匹、手工艺、珠宝等等,乃是南洋和西洋最受欢迎的货物。 至于粮食,对于这个时候的西方海商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他们那里,珍贵的乃是货物,是黄金白银和钻石。 最不珍贵,就是他们手中的粮食了。 当然,除了粮食之外,大明还需要他们的火炮。 在山海关一战结束之后。 崇祯皇帝和袁崇焕、洪承畴这些将领,对于火炮的威力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野、战、炮的造价有些高。 而西洋的火炮在威力上,也是十分的强大。 所以崇祯皇帝等人,还是决定,以货物换来西洋的火炮,装备在大军之中。 这样一来,也可防备鞑子时不时地扣关。 几炮下去。 鞑子的铁骑就不敢上前了。 经过几个月的海上漂泊,出海的商队陆续地回到了大明码头。 这个时候,被曹化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槽帮,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们搬运着货物。 也就省去了一些时间,让粮食和火炮,得以快速进入内地。 早已经等待在码头的洪承畴,看着运作起来的槽帮,看着那些个扛着粮食的工人。 “有了粮食,百姓们就有救了啊!” 如今之大明,各地的旱灾还是不断。 特别是北方,在深秋、冬季和开春的时候,白天还一个大晴天,晚上就能冻死人。 下了点儿雪,白天一个太阳,又给晒没了。 这样的天气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丰收。 万岁爷已经在南方不少粮商手里面,买了一些粮食,但是这也是杯水车薪。 毕竟南方的百姓也需要粮食。 如今能够从海外换置回来粮食,大明的百姓,也就能够用这些粮食度过这个无情的旱灾。 期望这一场影响太过广大的旱灾,能够早一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