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在线阅读 - 第两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同

第两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同

    大秦的发展如此之快。

    其实也离不开始皇帝的威望,离不开大秦一统六国之后的余威和基础。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

    那就是大秦本就是依法治国的一个王朝。

    在这个王朝之下,什么都是有着法度,官员们也在法度的制约之下,治理整个王朝。

    一手遮天的赵高没有了。

    丞相的权力也被始皇帝给划分出来,变成了很多个部门联合治理整个天下。

    九卿这个官职,也被始皇帝进一步加强。

    四位丞相。

    每一个人都会管理两个部门,从而形成互相制约,并且可以管理百官,减轻皇帝的负担。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始皇帝这位帝王的魄力。

    试问。

    谁是最听楚风的话,并且把楚风的指点,完成的非常好的帝王?

    那毫无疑问。

    自然是始皇帝。

    五家之言巩固各个阶层。

    农户有着农家为他们发话、工人有着墨家为他们发话,官员有着法家的教导、军事上有着兵家来主导、儒家则是整个五家之言的核心。

    那就是仁政、君权、父权等等,一切礼仪和道德标准的思想的统一。

    这才让大秦的发展如此之快,如此之稳。

    因为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那就是建设一个盛世大秦,建立一个真正的天下大同的社会。

    舆论的宣传,也让百姓们是任劳任怨,努力农桑。

    就连山上的那些个山匪,慢慢地也受不了官府的打压,还有各地商会组建起来的保镖。

    然后回归到了田野。

    而一切的罪恶,也都只是发生在西山的矿山之中。

    严苛的律法,宽松的国策,这才是大秦的百姓们能够安定地生活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

    大秦的时间,其实流速比较快一些。

    所以如今大秦已经实现了盛世的愿景,而这个愿景,用了差不多十二年的时间。

    十二年啊!

    汉武帝也才刚刚进来不久。

    李唐也不过是四五年的时间。

    朱元璋那边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

    崇祯皇帝那边已经是八九年的时间了。

    所以大秦才会在他们之前,实现了盛世。

    众人一时间,对仙师这种手段,那是佩服不已。

    “如此算下来,大秦已经过了十二年之久?”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后面,和冯去疾套着近乎。

    这个时候,是自有发话的时间。

    客厅里面,几位皇帝在交谈,跟随着帝王进来的百官,也在和其他人交流。

    仙师则是带着一位帝王,进入了二楼,单独指点。

    “是啊。”

    冯去疾也对大唐十分地好奇。

    “十二年的时间,大秦从当年那个百废待兴,根本看不到前路的大秦,到现在的盛世大秦。”

    “这其中,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

    冯去疾想到了大秦当年为了永远解决匈奴这个后患,采取了六十万大军北上,扫荡整个草原的壮举。

    也想到了后来,百越之地的惊人粮食产量。

    一年可以耕种和丰收三次。

    这也是为何大秦的百姓可以不再为粮食发愁的原因。

    高产农物,那当真是高产。

    “想要建立盛世,自然是非一朝一夕之功,有时候,就算是几代人的努力,怕是也很难出现像是大秦今日这般的盛世吧。”

    房玄龄感慨了一下。

    冯去疾则是开始询问大唐如今的现状,这种新奇的事情。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听到。

    而对于大唐的很多文化,他也是惊叹不已,对于唐皇李世民的文治武功。

    那也是非常佩服。

    “没有想到,几百年之后,会是这样的结果!”冯去疾也感慨了一下。

    而几位帝王,也对各自的发展,开始更加期待起来。

    “要寡人来说啊,这想要建立一个盛世,那就不能受制于人。”

    “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仙师的指点,那绝对可以建立一个盛世。”

    “仙师指点的盐田,让大秦拥有了吃不完的白盐,就算是这低价卖出去。”

    “那也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百姓每天都会用到白盐,一个人拿出一个钱,百万人那也是百万的钱财。”

    “还有粮食,仙师曾经就有言,百姓一日需要三餐,大秦已经实现了。”

    “怎么实现的?”

    “直接摊丁入亩,谁的田地,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子承父田,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田地承租出去,也可以自己耕种。”

    “至于那些无主的田地,则是收回来,重新分配,让那些没有田地的人,可以获得田地。”

    “谁要是敢私吞。”

    “大秦的律法就能够让他知道,私吞田地的结果。”

    “官员要是敢瞒报,那就是抄家的下场。”

    “如此一来,才可保证人人都有田地,他们也就不缺粮食。”

    “最关键是,南方的当真是一个粮仓,一年耕种三季,收获特别大。”

    始皇帝坐在那里,给其他的几位帝王讲述道。

    李世民是羡慕不已。

    “还是始皇的手段高明,如今朕这边,的确是施展不开,世家的根基很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是直接抄了他们这些人的家,那必然会留下很大的隐患。”

    “因为五姓之家,在士林之间的名声也不错,他们并没有犯下大错。”

    “只是不想分出田地,还想要一些其他的利益而已。”

    “这种无形之中的罪恶,就算是说出去,又有几人能懂?”

    “而且,朕还发现,这些世家有着阴族,他们隐藏在各个地方。”

    “一旦本家被问罪,他们就可能带着人造反。”

    “难啊!”

    李世民叹了口气。

    其实,如今的大唐发展的也相当不错了。

    工厂建立起来之后。

    很多无业游民,也就有了一些可以养家糊口的地方。

    特别是盐田的建立。

    就特别要依赖槽帮,因此这很多个码头,也养活了不少的百姓。

    至于这农耕,其实也有不少百姓在朝廷的鼓励之下,开始了开荒。

    以前那些个被贪、官、污、吏霸占了的肥田,也被李世民给收了上来。

    变成了军田。

    大唐采用的乃是府兵制。

    闲的时候,开始大练兵。

    农忙的时候,这些将士们就会在各地耕种。

    等到要打仗的时候。

    便会穿上铠甲,然后跟随校尉和将军对前往战场。

    如今大唐的战事很少。

    只有边关,会时不时有着突厥人扣关。

    但是都是小规模的战斗。

    至于那种大规模的入侵,则是在贞观三年之后,就很少出现了。

    毕竟突厥的可汗都被抓了。

    让突厥的损失很大,再加上,有了虎樽炮和威远炮。

    这些突厥也很难对边关形成一个什么大的损伤。

    这也让大唐的兵力都成为了农户,在各个地方从事生产,这粮食也就源源不断地提升。

    因为突厥南下,后来的和世家掰手腕受到了影响的百姓,总算是可以果腹了。

    听完李世民的讲述。

    始皇帝无奈摇摇头,每个王朝都有着每个王朝的特殊情况。

    李世民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至于朱元璋。

    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能从蒙元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要知道,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的时候,也算得上是天下诸侯割据的场面。

    连年征战,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再好的肥田,那也都成了荒草地。

    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垦出来,相比较蒙元时期的农田,如今大明的农田,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这些年。

    朱元璋都在鼓励农桑,对外的战争也少了很多。

    北方和南方的蒙元,也被虎樽炮还有威远炮给镇住了,几次入侵,都是损失惨重。

    大明的边关,有着蓝玉、徐达等将领守着。

    他们只是守城,而不是主动出击。

    蒙元来了,那就是一顿火炮出击,然后早就准备好的投石机、箭矢等。

    几番下来,蒙元攻城的气势就弱了。

    等到一番血战。

    蒙元最后也不敢继续攻城,而是分化作战,时不时一场小偷袭。

    对于边关来说,那就是挠痒痒而已。

    他们守着关口不出,蒙元也打不进去。

    最后只能是僵持。

    而大明境内,却是在快速发展和壮大。

    首先就是高产农物开始大面积耕种,因为士兵的裁员,让大明地方的农事有所提高。

    不再把目光放在朝堂的争斗,和对那些开国功臣的怀疑之上。

    而是放在了整个天下之后。

    朱元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大明快速地强大起来。

    “崇祯,你也来说说你吧。”

    朱元璋讲述了自己的情况之后,对崇祯皇帝说道。

    对于这个后辈,他还是非常关心的。

    崇祯皇帝如今的气色,倒是好多了。

    “太祖,这大明开海之后,从海外获得了不少的物资,从而解决了大明一部分地方的旱灾。”

    “再加上南方的受灾影响比较小,这高产农物经过这几年的耕种,也破有一些收获。”

    “那些因为旱灾受到了影响的百姓,也能够有吃食,度过旱灾。”

    “就是这地方上,唉,还是有一些一言难尽。”

    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

    那真的是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

    要不是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有着崇祯皇帝的手书。

    而且,也进入了仙境,从而坚定了自己干一番大事业,辅佐崇祯皇帝建立盛世的愿景。

    这大明的地方,怕是真的矛盾激化,百姓们纷纷造反了。

    现在嘛。

    稍微好一些。

    可是还是会发生一些地方的百姓,直接杀死了地主,然后自己选了个地方官,来治理他们。

    不交税、不交赋、不交粮食,也不听朝廷的法度。

    让崇祯皇帝颇有一些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