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报恩之后在线阅读 - 第122页

第122页

    徐梦洁如此挣扎了两次,急得浑身颤抖起来,恐惧悄无声息地潜入,牢牢盘踞在她的心头。

    究竟是哪里疏忽了?

    混着迷药的软筋散是她亲手涂抹在杯口的,茶盏上的标记是她亲手所做,她亲眼瞅着崔珩喝光了桂花茶,为何安然无恙的人却是他?

    就在徐梦洁疑窦丛生的时候,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少女终于生着了炭盆,恭恭敬敬端进来,跪地道:“大人,炭盆已经准备好了。”

    “你们?”徐梦洁残破的食指对着少女,又指向崔珩,“你们串通一气。”

    “快回家去吧,此处交给我处理。”崔珩对少女道。

    临走前,少女扑通一声又跪在了地上,重重磕了一记响头,带着哭腔道:“多谢大人替民女一家伸张正义。民女才不管她是谁,是何身份,只知道杀人必须偿命。”

    少女走后,崔珩面向徐梦洁,闲闲问道:“是摔杯为号吗?”

    徐梦洁心灰意冷,本以为自己是cao纵局面之人,没想到一举一动全没跳出崔珩的掌心。这招将计就计,彻底打破了她的如意算盘。

    今晨,正统派中几位年高德劭的大臣一合计,派人送来了一封联名书,算是给崔珩下了最后通碟,要他在明早巳时前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何时去天曜城迎立萧念。

    兹事体大,徐梦洁料想从未登过门的崔珩会来与她商议,便联合了自己的族兄族弟,以及正统派中的极端分子,在小屋周围设下了埋伏。若言谈之间,崔珩没有觊觎皇位的心思,便按兵不动,涂抹在茶盏上的药只会让他沉沉睡上一夜。若他心生邪念,则就地将其逮捕。

    结果,她被人像猴子一样耍弄了一顿。

    崔珩执起一只茶盏,毫不犹豫地往地上一掼。

    哗啦——

    一声脆响,蛰伏多时的暗卫收到信号,奔涌而来。崔珩一人一剑,边打边退,路过炭盆时,手中长剑一挥。火红的炭块如烟花绽放,陨星般坠落在房间四处。

    猛然间,房中遍地燃起蓝绿色的幽火,暗卫如幽灵穿梭其间,扭动着身子,发出扭曲的怪叫。

    徐梦洁瘫软在榻上,再一次感受到了蚀骨的疼痛。崔珩这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崔珩的残忍,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屋外,居高临下的弓箭手齐齐对准步出房间之人。

    箭雨倾盆。

    埋兵在更高处的林星云忍不住捅了捅秦长生的手臂,“咱们就眼睁睁看着,不出手帮忙。”

    “废话,城主交代了这一仗他自己打,谁若帮忙就军法处置。你若不介意在全军面前来个屁/股开花,就冲下去耍一耍威风呗。”

    林星云哼了一声,“经过日夜观察,老子终于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

    “什么?”

    “老子偏不告诉你。”

    “哦。我也没兴趣知道。”

    过了片刻,林星云熬不住了,“你当真不打算再问问?”

    “说了没兴趣,别在我耳边叽叽喳喳的,吵着我看城主打架了。”

    “算了,老子大发慈悲,就不瞒着你了。你有没有发现,小采离开后,咱们城主学会了一件事。”林星云死性不改,卖关子似的停顿了须臾,见秦长生一点也不配合,自觉没趣,开诚布公道:“就是自虐。”

    崔珩以一己之力与众多暗卫缠斗,身上被划开了好几道口子,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他如杀神附体,手中长剑寒光凛凛,在暗卫间穿进穿出,宛若游龙。

    指使这些暗卫的朝中大臣,做梦也想不到崔珩这招还叫引蛇出洞。

    有些人常年浸/yin宦海,懂的只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明哲保身。当年,萧闵怀篡权,崔默武蒙受不白之冤,难道单单只靠孔氏的力量?那些蝇营狗苟,为虎作伥之人,手中权力虽小,到底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也正是同一群人,攀附着正统派中强大的势力,浑水摸鱼,叫嚣得比谁都厉害,使的全是挑拨离间的花招。他一日不让百官去天曜城迎立萧念,他们就一日比一日焦灼。

    人在世上做的错事,不可避免地会留下痕迹。

    他的强大,是那些人的催命符。

    兔子急了会咬人,狗急了会跳墙。

    他们急了,便想出借徐梦洁之手,将他除之而后快的法子。而他假装不知,将他们的鬼蜮伎俩尽收眼底。

    这一晚,该收网了。

    最后一名暗卫在崔珩身后轰然倒下,崔珩拖着长剑,缓步走出院落。锐利的剑尖在泥泞的地上刻出一条细长的罅隙,剑身上流淌的鲜血一路浇灌着烂泥。

    倏地,崔珩丢下剑,张开双臂,仰面朝天摔进了泥地里。

    他静静躺着,任由雪花飘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

    这世间,也唯有薛采天真得可恨。以为除掉卖主求荣的谢舫,篡权夺位的萧闵怀,就是大仇得报。

    他追求的是,所有粘手两年前血案的人都一一得到报应。

    不知过了多久,雪几乎覆盖了崔珩半个身子,他目光空洞地望着苍穹,心里是前所未有的荒芜。

    第62章

    清平三年二月初一,年方两岁的萧念在文武百官三呼万岁的巨大声浪中,登基称帝。

    次月,改年号为崇和。

    大局已定,正统、拥贤两派冰释前嫌,重修于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辅政,一扫前代积弊,政治逐渐恢复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