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朝小官人在线阅读 - 第165页

第165页

    月色澄澈,不必点灯,也能看清院前一株株笔直矗立的玉兰树,椭圆形的叶片在流淌的月华中静静舒展,淡黄色流萤在层层叠叠的雪白花瓣间闪烁着点点幽光。

    小娘子们在院子里乞巧,丫头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偶尔传出一声爆笑,隔着院子都能听出笑声当中的欢快肆意。七夕是夫妻节,也是少女们可以放下忧愁,大大方方为自己寻求福佑的节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对女人们来说,一生光阴,除了最初几年的烂漫天真,余下便是一生辛劳,处处拘束。一年大大小小的节日喜宴,各类宴饮集会,大多都是内院妇人们cao持料理。对其他人来说,节日的热闹只在当天,但妇人们往往得为一个节日默默辛苦半个多月,节日前忙,节日后还要忙。最辛劳的是妇人们,可节日的中心从来都不是她们,唯有乞巧,未嫁少女们和已婚的妇人们才能欢聚一堂,尽情欢笑。

    阿满把烧完的艾草团子扔到墙角,阖上窗户,回头打量孙天佑,眼神颇有些恨铁不成钢:“那边都布置好了,少爷你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孙天佑斜倚在罗汉床前,衣襟半敞,露出胸前一片麦色肌肤,狐狸眼斜斜上挑,神情微带戏谑,“傻小子。“

    这个时候他还没动身,自然是计划取笑的意思,阿满竟然毫无知觉。

    他边说话,边不停抹汗,实在热得不行,随手从簟席上抓起一把晒干的粽叶制成的大蒲扇,呼啦呼啦摇起来。刚刚和李子恒结伴回房,被对方拉着在院子里比划了几下,退让间受了对方几个不轻不重的拳头,没受伤,但却热出一身汗。

    “分明是少爷你胆子小,不敢对三小姐张口,还硬说我傻。“

    阿满很不满,气呼呼地一甩手,出门去灶房提热水。

    等洗澡水准备好,他依旧板着脸,“少爷,香汤预备好了,泡汤吧!“

    孙天佑丢下蒲扇,几下扯掉袍衫,身子浸入温水中,舒服地吁口气,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指着漂浮在水面的碎花:“哪里来的?“

    金黄两色的蜻蜓花,雪白的山野、黄栀,红色的胭脂花,全都是香味非常浓郁的香花,在热水中沉沉浮浮,弄得一屋子香喷喷的花香。浸润其中,孙天佑觉得自己此刻就像一块大甜糕。

    香味被热水一蒸,愈发甜腻,直往他的鼻孔里钻。

    “阿嚏!“

    被香味刺激,他轻轻打了个喷嚏,捏紧拳头,翻身踏出木桶,“好小子,又想扣月钱了?“

    用香花泡澡是小娘子们的爱好,他向来不讲究风雅,连大家公子喜欢的熏香都不用,什么时候用花泡过澡?肯定是阿满故意作弄他!臭小子,几天不打,脾气越来越大了!

    阿满背过身,把水瓢往桶里一扔,哐当一声脆响:“蜻蜓花、胭脂花泡澡能解乏,还能驱蚊虫,是宝珠特意交给我,让我给少爷使的。不止鲜花,水里还掺了小半瓶花露,那个贵着呢,少爷可别浪费了。“

    孙天佑噢了一声,怒气立刻消失得一干二净,眼珠一转,咕咚一声又翻身跳进木桶,颊边的酒窝若隐若现:宝珠是三娘的贴身侍婢,宝珠送的,就是三娘送的,三娘这是在心疼他呢!

    至于用香花泡澡是不是不太符合他平时的生活习惯,他早想不起来了——三娘是为他的身体着想!只要是三娘送的,就是一桶臭泥巴,他也能面不改色地跳下去,更别说眼下为他准备的是一桶能够消乏的香花汤,他更得好好享受一番才行。

    说来这几天为了应付李大伯、李乙和李子恒的轮番考验,一直绷着精神,确实有些疲累,连阿满都没看出来,三娘却发觉了,不仅发觉了,还如此细心体贴,是不是说明三娘嘴上不说,其实一直在关心他的一举一动?

    孙天佑越想越觉得心里甜滋滋的,疲惫顿时消了个七七八八,还饶有兴致地拈起一朵蔫蔫的花瓣,盘算着回去让人打一对黄栀形状的耳坠子。

    他这头兀自泡在热水里惬意地想象李绮节私底下怎么关心在意他,阿满那头愈加替他着急,忍不住拔高声音:“那些灯笼,少说也花了十几两银,还有两岸的几千只红蜡烛,烧的也是钱呐!您准备啥时候向三小姐开口啊?错过今天,明天可不是三小姐的正生日!“

    孙天佑回过神来,眼神渐渐恢复清明,“让人撤了罢,灯笼蜡烛和戏班子,全都撤了。“

    “撤了?!“

    阿满又惊又吓,眼珠子差点掉出来:“少爷您准备了一个多月呢,三小姐什么都没见着,就这么撤了?“

    孙天佑点点头,薄唇边隐隐一抹笑意。

    他刻意趁着七夕前上门,自然是有备而来。原本为李绮节准备好了一场惊喜,找个借口,邀李子恒出门,带上李绮节、李昭节和李九冬,届时不怕找不到机会和李绮节单独说上几句话。

    等撇开不相干的人,小船荡漾在起伏的水浪中,除了漆黑的夜空和一望无际的暗沉江水,只余遥远的星光和游曳的萤虫。这个时候亮起数百盏花灯,千余支火烛,华光璀璨,流星潋滟,小舟徜徉在迷离灯火当中,该是何等的风光旖旎……

    李绮节肯定会喜欢。

    再让戏班子吹奏笙乐,乐声中的夜色,更是美不胜收。

    计划完美无缺,甚至为了不让长辈们怪罪,他连怎么正大光明地甩开李子恒几人都想好了,地点是他亲自挑选的,试验了好几次,才确定好点灯、放灯的最佳时机,为了防止夜间落雨影响效果,再三询问有经验的老农,才确定好日期……事已具备,只欠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