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女尊之科举仕途在线阅读 - 第103页

第103页

    同样的,立冬之前会在choucha律学后一同处理完。

    当然了,是否是过失伤人,也就是私刑伤害,甚至误判了无辜百姓,这个就需要木析去翻旧案判案子了。

    这也是木析这一个月以来最主要的工作。

    这深深的让她感觉到自己身边人手的稀缺,她现在真的是极其的需要一名能断案识字的幕宾啊!

    当天晚上这名“幕宾”就找上门来了。

    这是木析第一次看到这位秀色可餐的大美人,看到的不是他的美色,而是他身上更为人夺目的才华。

    对视线,情绪极其敏感的沈实,很快就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视线的不对劲。

    更让他觉得不对劲的是,木析竟然一眼就看到他来了。

    不是沈实夸张啊,他这么些年在锦衣卫里,学到的最深的能力就是隐藏自己身上的气息。

    这跟隐身不同,这是一种降低自身存在感,让其他人很难注意到自己的存在的法门。

    这种能力,沈实是练的最久的。

    因为他的容貌实在太盛,简直像个人群中的聚光点,很多人的目光天生就会追随在他身上。

    所以当初他练这个功夫是最难的,当时连考核的锦衣卫师傅都劝他放弃。

    因为他确实不适合当锦衣卫。

    至少只招收男性的锦衣卫暗部,是不会要他的。

    所以沈实当初真的是练了很久,很用心,当初也很绝望,最后一直到现在的收放自如。

    他愿意让大家注意到他,那就能注意到他,不愿意,很多人可能连意识到他来了,他在那里都意识不到。

    眼睛看到了,大脑却会做出忽视他的反应,就是这样了。

    沈实还没反应过来呢,木析就抓紧时间问道:“你近一个月可有什么事?”

    沈实感觉不太对劲,但还是没反应过来,便回了:“最近一个月是没什么事的,我就是来看看你。再等两个月我就要忙起来了。”

    木析眼前一亮:“那这好,你不是专门审案子的吗?我这里有近五十年,三百多件案子,这一个月就交给你处理了?”

    沈实:“……什么?”

    木析赶紧眨巴眨巴,解释道:“哎呀,这不是我很忙吗?刚刚上任没多久,县衙里一堆的事情等着我处理,哪里有时间去审案子呦。偏偏手里又没有合用的人,就只能找大人您了。”

    然后拉着沈实的衣袖笑得格外的甜:“我知道大人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一定不忍心看着百姓受苦,我这个当知县的受累了。所以——就拜托大人了,我就代替百姓先向大人表示万分感谢了!”

    --------------------

    作者有话要说:

    ①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

    第56章 隐户

    沈实垂下眼睑。

    修长的睫毛快速的刷了两下,然后低声道:“好。”

    堂堂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隐姓埋名,就这么给一个正七品的知县打工了。

    锦衣卫办案,沉稳,可靠,准确,高效,这是出了名的(私设咳咳)。

    作为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千户,沈实更是如此,他一个什么稀奇古怪的案子都见过的锦衣卫千户,过来查些乡野小案,那真的是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了。

    木析感慨的围观了一下沈实办案,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一个好的官员,就是要知人善用,这样才能解放双手,去做一些更值得做的事情。

    比如——财政赤字。

    比如——这些地方宗族该怎么处理。

    哦,不对,说宗族其实不太合适,其实就是一些地方上极其有声望,有财富,有势力的,以宗族为形式的地主。

    其实地主在封建社会很正常,可是这些地主不一样。

    她们的手底下,有太多太多的隐户了。

    这些隐户,没有大宁户籍,也没有人身保障,即使是被打杀了,告到官衙也无用——因为理论上来讲她们不属于官府的属民。

    当然同样的,作为隐户,他们也无需纳税。

    木析看着手底下的户籍数头疼。

    一县之数,六千余户人家,按成丁算的话,大约有三万多人口,如果不是对数字很敏锐,对地方事宜有一定了解的,说不定是看不出这个问题的。

    这要是按照文岭县的面积跟人口算,这个人口密集度,方圆几百里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人。

    就算去掉那些极端地形,比如森林,比如高高低低的山脉,比如湖泊河流,剩下的人口密集度那也不对啊,这么算的话,文岭县辖下那最多不就一个小镇,两个乡?这糊弄谁呢?

    她想了想,毫无疑问,有些山民,也就是山村肯定是没有被攘括在内的。

    估计那些山村穷的,衙役一来不愿意走那么远的山路去征税,二来也心知肚明,真要征税估摸着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他们要那些山民那两三个破烂做什么?

    剩下的,那就是被那些又是富户,又是地主的人护在手底下的隐农了。

    隐户的由来已久,一般都是由于朝廷征税过多,百姓负担无力——一没有财产,二没有田地,三又面对各种名目繁多的杂税,最后为了求生,只能沦落到寻求当地大户的庇护,成为隐户,只让地主收租,而不给朝廷纳税。

    这么看来隐户从百姓的角度似乎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