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南楼月[重生]在线阅读 - 第145页

第145页

    但耶律严宇下午昏迷之事不提,自己却还有一事不得不提。

    他放下酒杯,看向斜对面的一个清隽身影。

    “王大人,”萧宁突然开口,一片和睦的氛围中,语气有些不善,“萧某突然想起,有一事还未明确。”

    “两个月前,我族萧慎于谢世子府上暴毙而亡,听说此事由大理寺查办,却久久没有将凶手绳之以法,今日,无论如何得给我们一个交代。”

    被他发难的人,正是王知鹤,大理寺丞,萧慎暴毙一事,确实归他所管。

    殿上的官家听完,淡淡放下玉箸,看向王知鹤,“这件事还未查清吗?”

    都被萧宁直接问到头上来了。

    王知鹤突然被辽人发难,又被官家质问,好在也是经了风浪的人,面上不显,起身答:“回禀陛下,此事较为复杂,目前虽已大致有了怀疑对象,却仍不明确凶手的具体身份。”

    前几日,大理寺收到一份匿名信件,将矛头指向了隐匿在京中的一群势力,前朝余孽。

    这确实印证了诸多线索,但问题是,前朝余孽虽不成气候,却在暗处行事,谨慎细微,不留痕迹,他们纵使想抓人,也没有头绪。

    具体谁是凶手,用什么身份隐藏在京中,无从得知。

    “还不明确?”萧宁听到他的回复,脾气上来了,语气激动,“这还需要查吗?凶手是谁分明再清楚不过!”

    他目光沉沉,意有所指地望着斜对面的那一方矮桌,引得在场众人也跟着看了过去。

    “这……”

    一时殿内响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身处被众人打量的中心,谢景渊坐得端正又安然,他佯装不知,神色淡定地剥螃蟹。

    “喀嚓”“喀嚓”

    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只剩他掰螃蟹腿的声音,诡异地回荡在明徽殿中。

    “谢景渊!”萧宁被这种无动于衷的态度激怒,他想起以往折在谢氏手下的萧氏族人,自然怒不可遏。

    被点到名字的谢景渊刚剥好一块蟹rou,他茫然地抬头,嘴里还叼着蟹腿。

    谢景渊慢条斯理咽下rou,“这位贵客为何突然大声喧哗?是对这螃蟹不够满意吗?”

    竖子狂也且!其他朝臣见此,心中啧啧,但看他这样敷衍辽人,也有点窃喜。

    该!你们辽人天天sao扰边境,果然还是得让谢氏治治你们。

    这轻慢态度引得萧宁大大不快,眉头一拧,几欲喝骂。

    “咳咳,萧大人,”王知鹤打断他,“此事虽发生在世子府外,但确实与世子无关,自焚案在京中出现了多起,有线索证明,凶手另有其人。”

    萧宁并不相信,冷哼一声,“贵朝就是这样息事宁人的吗?”凭什么他说无关就无关,依自己来看,谢景渊必然于此事脱不了干系。

    当然他也不期望能给萧慎报仇,让谢景渊抵命,但是借题发挥,让谢景渊吃些苦头,顺便让宋人在之后的贸易商谈做出让步,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可萧慎之死,确实与谢世子无关。”一个人站了起来,灼灼目光扫过来,声音平稳而有力。

    众人看去,是韩大将军。萧宁眼中一闪,意味深长道:“韩将军莫非还兼任大理寺职位?”

    韩玮元无视他的嘲讽,缓缓道出女儿在张府所遇之事,在座有些人不知,闻言后不由十分惊愕。

    周之翰也适时出声,配合道:“在下便是负责铜钟寺自焚案的人,有证据表明,当日在张府出现的凶手正是三起案件的元凶,那两人,并不像与世子有任何牵扯,倒是可能——”

    他停了下来,看了看上峰王知鹤。

    “可能是什么?”官家突然问。

    王知鹤看了眼异族使臣,有些欲言又止,但思索再三,还是道出真相。

    “可能为李氏余孽。”

    一语落地,石破天惊。

    官家一拍桌子,怒不可遏,“放肆!”

    当然这怒斥并非针对王知鹤,而是在说他口中的“李氏余孽”。

    赵氏一脉的心病,除了夏辽两朝,燕北谢氏,就是这个李氏,说得再明白些,便是前朝余孽。

    就像山匪一样,履剿履出,野草般除之不尽,更别提曾数次搅动得朝中动荡。

    如今又听闻这个名称,无怪乎官家如此失态。

    “岂有此理,可有查到是谁?”

    王知鹤深深垂首,“回禀陛下,尚未。”

    “那就给我好好查!彻查到底!”

    “臣遵旨。”

    “等等,”萧宁不看气氛地打断,“那我族人之死该如何交代?”

    怎么又冒出来一个李氏余孽?什么玩意儿?

    礼部的人忙满脸堆笑:“萧大人,此事确实不关世子的事,准确说,也不关我朝的事,因为这个李氏余孽并非我朝之人。”

    “那他为何要暗害我族人?”萧宁不信,这该不会是宋人串通一气诓自己的吧。

    “这……”没人知道。

    萧宁摆出一副不肯被随便打发的态度:“此事必须得给我族一个交代!”

    “我族人死在世子府外,谢景渊他必定脱不了干系!”

    “可此事确实与世子无关。”

    虽然朝臣对这个进京为质的镇北王世子不多好感,但在一致对外上,还是不吝于替他说话。

    一时争执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