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邻居听了就摇头:“这我印象还是深刻的,他搬来我们这里,总共就只住了没几年,一直一个人,没见有什么亲戚来往。” 楚霄云听了觉得不对,这些人怎么都是孤家寡人的,连个家人也没有,所谓的亲人也都不在身边? 他想了想,对捕快们说:“回县衙,去签押处,先查查药房掌柜和他这个亲友的保甲信息。” 回到衙门,楚霄云马不停蹄的赶往签押处调阅了药房掌柜和亲友的保甲信息,意外地发现,这两人竟然都是二十年前从北边流落中原的流民! 楚霄云想起白水村的墩子和他那好友也是流民,这是不是太过巧合了?怎么这些人打交道的圈子都是流民。即便流民逃亡,他们是怎么做到全部都是孑然一身的? 从卷宗和保甲信息来看,墩子和他的那个朋友年纪尚轻,没有成家立业倒也好说,但是父母兄妹呢?而药房掌柜和他的亲友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怎么可能孑然一身。若说一个人逃亡走散或者受到战乱的影响失去了亲人,也不至于他们全都没了至亲。 查到这里,楚霄云虽然还不清楚那具中毒的枯骨与墩子之间的关系,但他几乎可以肯定十七年前那桩误食案大有可疑。墩子与药房掌柜之间怕是不止单纯的生意往来。 但是药房掌柜死后,与他唯一有联系的人也从和静县消失了;这条线索又断了。楚霄云想了想,如今只能再去碰碰运气,看看墩子那个好友那条线还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但是很可惜,墩子那位好友在那之后也搬离了原来的住址,去向成谜。所有的线索看似都断了,但是楚霄云却从中看到了一条最清晰的线索。 这些人的保甲信息都还留在和静县,离开前也没在和静县办理过任何身份证明的文书。他们搬去别的地方也没有合法的身份,那么,他们以什么身份在其他地方生活呢? 答案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留在和静县的保甲信息,也并不是他们真正的身份,他们去别的地方,也不用靠这些身份生活。想到这里,楚霄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 这两个字让楚霄云不寒而栗。 第112章 误食案(8) 楚霄云想到的两个字是胡人, 这些人应该是胡人安插在大成的jian细。 当年两国在边境打了一场,大成边境很多百姓向内地逃亡,胡人借此机会在流民中安插jian细可谓是最容易的时机了。当时情况混乱, 朝廷为了安抚百姓,对流民的身份甄别绝对没有, 也无法那么仔细, 这就给了胡人空子可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如今出现的那些个人, 个个身高块头都远大于和静县百姓。也只有他们,才不需要一个已经濒于暴露的身份;他们能去别的地方生活, 说明他们在大成的身份也不止一个。 这些人,都是大成的隐患! 楚霄云重重地吐了口气,这些案子, 怎么绕来绕去, 都绕不开胡人这两个字。当年衙门因墩子死亡一事,查到药房掌柜。在拘传药房掌柜的时候,大约是无意中发现了什么, 药房掌柜才意图逃亡, 不慎坠崖而死。只是那个发现为什么后来没有被查实,这个谜底估计也只有等他现在来揭秘了。 那个被定性为误食中毒而亡的所谓流民墩子,真正的死因极有可能并不是衙门卷宗上上锁记载的那样。牵出这一切的那个不幸死了的流民墩子,也极可能是那些jian细中的一员,他的死或许并不意外, 也不无辜。 只是如今与当年墩子误食案相关的人员, 不是死了,就是失踪,连经手查案的人员信息也没了。楚霄云头疼地揉了揉眉心,如今且看俞鹤那边的调查有没有什么结果。如果俞鹤那边的调查还是没有结果, 那么他只能去查当年涌入和静县的流民情况了。事隔多年,又人员众多,这将是个巨大的工程,无异于水中捞月,极有可能没有任何结果。但这事不查清楚,无异于明知坐在火山上而不作为,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楚霄云回到捕房,正准备问轮值的捕快俞鹤回来没有,抬眼看到跟随俞鹤的捕快已经在捕房了。他环视一眼,没有看见俞鹤,遂问:“俞鹤呢? 那捕快见楚霄云问话,赶紧答道:“捕头,我们回县衙的路上,俞副班说他有事要办,让我们先回来了。” “他有没有说什么事,什么时候回来?”楚霄云问。上次俞鹤加班,也是因为有超出他们此前预估的发现,不知这次又是有什么新发现。 捕快摇了摇头:“没有。” “你们调查的情况怎么样?”楚霄云问。 “查了,白水村流动的人口的确是很少,除了婚嫁的人,就只有一户人家举家搬迁,没有符合年龄的成年男性。”捕快答道,“具体的情况可能俞副班更清楚,那些记录都在俞副班那里。” “好的,我知道了。你们去点卯回家吧。辛苦了。”楚霄云看了看日晷说。 时间本来还有一刻多钟的样子,不过他念及大家伙这几日辛苦在外面跑,他让大家早点放衙。然后写下手书,盖上印章,吩咐轮值的捕快:“去库房调阅二十年前涌入和静县的流民相关资料。” 拿到楚霄云手书的捕快眼睛都直了:“头儿,我们不是查那个枯骨案吗,这又是干什么?这都二十年前的事了,那会北边大乱,不知多少难民逃进中原,登记的那些资料也不可能都能统计完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