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书七零之反派们的悍妇亲娘在线阅读 - 穿书七零之反派们的悍妇亲娘 第134节

穿书七零之反派们的悍妇亲娘 第134节

    不过周茵才不理他们,就把频繁生孩子的利弊给他们一分析,这些人也就想明白了,不就是带个小套套吗?这也没啥影响。

    尤其是对遗弃小孩这种事情的宣讲,好多人听了也深有感触,既然不想要娃,那干脆不生了。

    至于重男轻女这种万年难题,周茵他们也只能旁敲侧击的去说,想一下子改变观念,还真是不可能。

    第217章 知青来了

    时间来到了1974年秋季。

    这时候距离周茵穿书进来已经整整4年了,这4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从一个被人人指指点点的爱钻牛角尖的长舌妇,变成了一个受人尊重的周医生。

    而且随着她医术的精进,现在她早已经被调到公社的卫生所去了,而且还有了编制。

    命中注定会变成5个大坏蛋的小孩子现在也一个个乖巧懂事。

    景凯他们三个大的,也已经读完了初中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被县高中录取,等到暑假结束之后就可以直接到县里去读高一了。

    至于四娃这个小糊涂蛋,现在还在小学三年级挣扎呢,没错,在他的哥哥jiejie弟弟们忙着跳级的时候,他却在忙着留级。

    另外,小迪现在都已经开始读一年级了,他当年的那句话真的应验了,原来他的四哥果然是在平田小学等着他呢!

    顾青林在岗位上的表现也很突出,近年来也得到了不少的奖励。

    至于职位,现在整个公社治安方面的事物都归他管,不过职位最高也就是局长而已,他一开始就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了,往上也没法再升了。

    上面的意思是调去县里,依然是负责治安层面的工作,但是他没接受。

    毕竟去了县里离家更远了,这可不是他想要的,除非等以后媳妇的职位也跟着升了,他才会考虑去县里。

    而且公社书记也不舍得让这么好的人才被调走,要知道自从顾青林来了之后,他们整个蕴丰公社的治安条件,可以说在县里是最好的,这么一个得力的助手跑了,那可就亏大了。

    因为他不愿意去县里,公社这边又给他加了一个公社副书记的职位,再往上面就是公社书记了。

    公社书记宋正国对顾青林非常看好,主动提出让他当这个公社副书记的位置。

    不过顾青林提前说了,他主要还是想干治安方面的工作,这书记一般都是要跟各种文字,各种政策打交道的,他实在有些应付不来。

    宋正国没有拒绝他,所以现在顾青林身兼两职,不仅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提高了,而且还给他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室和单间宿舍。

    开始瞧不上顾青林的李志国,现在对顾起来简直就是佩服得不得了,成天往顾青林的办公室跑,局长常局长短的亲切的不行。

    至于为啥不叫顾副书记呢?因为李志国觉得叫人家副书记总不大好,还是叫局长比较好,而且这也显得他跟顾青林是老同事了,不是么~~

    连宏义就是跟往常一样,该干嘛就干嘛,看到顾青林又升职了,也没有任何的溜须拍马或者疏远的迹象,还是跟往常一样亲切的叫顾局。

    现在李治国负责文字方面的工作,连宏义则负责出力,有了这两个得力助手,他们蕴丰公社的治安效果,维持的非常不错,这几年几乎算没有再发生什么大的案件了。

    好几次有的大队借机闹事,都被他们几个强硬的手段压了下去。

    再说周茵的家里,各种先进家具也都买了,像缝纫机这种大件他们家也已经拥有了。

    可以说周茵他们一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还有镇安大队那边,周芳两口子的合作制糖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1年他们就赚了一点点钱,第2年更是扩大了一倍的种植面积,赚得更多一些了。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属于手工制作,非常辛苦就是了。

    周茵有去看过几次,那做糖的整个过程,完全都是靠手工的。

    尤其是榨甘蔗汁的方式,还用的是驴来拉的石磨,跟后世那种机器榨汁,完全没法比。

    但不管怎么说,周芳都非常喜欢这份事业就对了,即使再辛苦,她做的也很开心。

    周茵看着这四年的变化非常满意。

    从一开始刚穿过来的迷茫,到现在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不过她掰着指头算了算,现在已经是1974年的10月了,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原剧情,这本书真正的男女主角就会被下放到蕴丰公社来。

    她还记得大致的剧情,说是因为这边的地理条件比较特殊,知青下放都是大批量一起放到公社里,然后公社再分给每个大队。

    而因为这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都非常好,很适合发展农场模式,所以上面决定由知青下来创建知青农场,也就是这一年,上面会把大概三四十个知青一口气放到蕴丰公社来。

    男主角当时就被派到了平田大队,而女主角则被派到了正安大队。

    知道他们要来了,周茵这几天非常的关注这件事情。

    现在她已经被调到公社的卫生所上班了,公社卫生所跟顾青林他们的治安局办公室就只有一墙之隔。

    这几天周茵总是没事就往顾青林的办公室跑,就是为了去查查看上面有没有关于知青要下来的通知。

    “媳妇,怎么啦最近老是往我办公室跑?”顾青林坐在位置上,笑眯眯的拉着周茵的手,让媳妇儿坐在他的腿上,亲切的问道。

    要知道媳妇可正直了,平时让她不想干活的时候,就到自己办公室来休息一下,她都不愿意呢,现在进这几天竟然主动跑过来了好几次。

    “顾局长,我可不是过来偷闲的,我是过来打探消息的,这段时间怎么没有通知说会有知青下来呀?”周茵翻了翻顾青林办公桌上面各种文件,并没有看到通知。

    顾青林好奇,媳妇咋还关心起这个事情来了。

    “那文件在这里呢,昨天刚刚收到的,说要安排三十八个知青到蕴丰公社来,头疼,真是要人命。”顾青林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一下子要派三十八个知青下来,这可怎么接纳呀?

    周茵接过手里的文件看了看道,“怕啥嘛,咱们公社不是有二十二个大队的吗?才三十八个人,每个大队分两个过去不就行了。”

    顾青林却摇摇头,“说是这么说,但没那么简单,有些大队根本就没有条件接受知青,像石头大队条件那么差,大队社员就差点要去讨饭了,他们哪里还有条件接受知青啊。”

    周茵点点头道,“那就条件好的大队多安排几个,条件差的大队,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就行了呗。”

    顾青林听了,依旧是温和的笑了一下,“要是这么简单就好办了,这些知青下来了,都是要给他们分工分,分粮食的,条件好的大队人家也不愿意要呀。”

    周茵不明白,“为啥不要啊?知青放到大队去不是都靠劳动换工分吃饭吗?”

    “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媳妇你也知道的,知青都是城市里面来的娃,从小到大,没有干过活,指望他们去挣工分呐,根本就不大可能。”

    顾青林简单的跟周茵说了一下其中的原委,周茵想了想,也对,很多知青家里条件都是不错的,被安排到农村来,本身就带着一定的怨气,想要他们开开心心的下地劳动,那真的是太难了,而且就算他们愿意干,那体力也不支持啊。

    第218章 果真男才女貌

    “不过上面的通知都已经下来了,这些知青大概后天就到公社了。”顾青林拿着文件,看了看,这些人要怎么安排,得好好的跟各大队的大队长商量讨论一下。

    “嗯,那还是先筹划一下怎么分配吧。”周茵拿着名单,很快锁定了两人的名字。

    秦煦阳,男,十六岁,韩思娜,女,十六岁。

    没错,这两位就是男主和女主了。

    “咱们先分一下吧。”周茵积极的说道,说着就拿起笔开始划分名单,她可不希望这两个人被分到平田大队。

    顾青林点头,“不用这么麻烦,就按照上面的排列来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我帮你弄。”周茵眨眨眼睛。

    顾青林宠溺的摸摸她的头发,“那行,你想弄就弄吧。”

    就一个划分的名单而已,也不影响啥,顾青林就由着周茵了。

    周茵就暗戳戳的把亲煦阳和韩思娜分到一个队伍去了,都分去镇安大队去。

    他们以后都是靠甘蔗制糖这个行业发展起来的,刚好镇安大队现在正在做这个,去了那边刚好有用武之地。

    虽然周芳在做这个,但现在全靠手工,知青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专业知识,而且这两人家庭背景都不差,想干啥写封信,就有人帮忙了。

    非但不会抢了周芳的功劳,反而周芳还能学到不少东西,成为原始的老员工。

    接着顾利民他们这些大队的队长,都被叫到公社去开会了,开完会回来的顾利民气得鼻子里能冒火。

    为啥呢?因为顾青林亲切的给平田大队安排了8个知青。

    这可把顾利民气得不行,他想跟顾青林辩解辩解,凭啥给他们平田大队安排8个知青啊?

    要知道这8个人可都是要吃饭的,而那些知青,个个都小胳膊小腿的,不能上山,不能下地的,拿过来干嘛?

    别说能下地啥的,他们每天能挣两个工分估计都难,

    但是顾青林的理由,很简单,平田大队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大队,不管是粮食的产量还是地理位置,都非常的不错,安排8个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而且顾青林知道顾利民管理的手段非常好,所以才敢一次性给他安排那么多知青。

    相信在他强硬的管理下,这些知青们也闹不出个什么幺蛾子。

    镇安大队也是因为条件较好,被安排了8个知青过去。

    开完了会议,各大队长就回去准备迎接知青了。

    第二天知青们就被送到蕴丰公社来了,周茵他们医院就在隔壁呢,都赶过来看热闹。

    因为人数太多,县里直接安排了了两辆解放汽车送下来的。

    浩浩荡荡的知青队伍,下了车,加上他们带着的大包小包的行李,把蕴丰公社办事处的大院子都挤满了。

    顾青林站在走廊上,先是跟知青们讲了几句语录,然后拿着名单一个一个点名核对。

    这些知青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22岁,最小的15岁,除了几个看的开的没有哭闹,大部分都忙着擦眼泪呢。

    这一路跟车过来,也看到了,以后就要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一辈子了,他们可都是城里的娃,一下子肯定适应不过来。

    周茵一直在搜寻人群中的男主和女主。

    果然在人群中看到两个很出挑的,男的携带的行李不多,穿着一件白衬衫,正在笑着跟旁边的女孩说话。

    女孩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有钱人家的女儿,五官立体,一头乌黑的头发披散着,笑眯眯的听同伴跟她说啥,听到好笑的地方,毫不忸怩的笑了起来。

    这两人跟周围的知青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人都一脸忧愁,只有他俩是有说有笑的。

    周茵记得剧情,原本他们俩对于下乡就没有抱怨过,在男主和女主心里,下乡只真的来锻炼,况且家里有条件,回城并不难。

    原书里写的,这两人其实是自愿下乡的,他们就是那种胸怀抱负,想要下乡来,帮助改善农村风貌的新时代知识青年,很是伟正光大。

    当初作为读者的周茵,对这两主角的光辉事迹也是非常的佩服的。

    如今见到了真人,周茵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这两人身上的气场跟周遭的不一样。

    尤其是秦明煦,一看就是那种温柔又阳光的知识分子,他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哪怕年龄并不是最大的,但还是能一眼看出,他的气场比那些年龄大的强大。